讀古今文學網 > 發現你的心靈 > 第五章 素質教育與青少年網絡問題 >

第五章 素質教育與青少年網絡問題

陶宏開美籍華人,華中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共青團中央首位「網絡文明愛心大使」。1980年獲得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1984年,應邀到美國密歇根大學作訪問,一直在美國從事教育研究工作。2002年退休回國,擔任華中師大特聘教授,是素質教育的踐行者。

謝謝大家,很高興和朋友們交流。我在美國看春節晚會時,聽到張也演唱的《走進新時代》,這是一首寫得非常好也非常好聽的歌。每唱一次這首歌,我都有新的感受。現代化的城市給人一種街道十分寬闊、面目一新的感覺,但什麼叫做新時代呢?為什麼叫新時代?它新在哪裡?希望大家踴躍參加今天的互動講座,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在美國,老師問孩子們:4加5等於多少?孩子們踴躍舉手,一個孩子站起來說:等於8。很多人笑了,老師說:笑什麼?他答得已經很接近了。老師對孩子的教學是引導式的,如果老師嚴厲地說:答錯了,等於9。這會傷害孩子的積極性。素質教育是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注重分數。我想問一問大家:我們這個時代為什麼叫做新時代?它新在哪裡?

聽眾:現代有網絡了。

聽眾:除了新的信息,還有新的思想,我們接觸了更多的理念和觀點。

陶宏開:我們這個時代之所以稱做新時代,因為它是信息時代。我們走進了信息時代,新就新在有了電腦和網絡,通過電腦和網絡我們增加了很多新的信息。說實話,青少年真的走進了新時代嗎?我們根據現實分析一下。

小聽眾:上網可以玩遊戲,我玩過網絡遊戲,開始上網我主要就是玩遊戲,但現在不玩了,現在我上網給爸爸發E-mail。我們家剛有電腦的時候沒有遊戲,上網之後就搜索一些小遊戲。

陶宏開:你為什麼玩遊戲呢?

小聽眾:玩遊戲不寂寞。

陶宏開:玩電腦遊戲可以給你帶來朋友嗎?

小聽眾:不可以。

陶宏開:你在現實生活中有朋友嗎?

小聽眾:在學校裡有朋友,但在家裡總是一個人。

陶宏開:你可以和父母做朋友嗎?

小聽眾:No.

陶宏開:父母可以成為你的朋友嗎?

小聽眾:有可能。

陶宏開:父母曾經成為你的朋友嗎?

小聽眾:我爸爸媽媽和我的關係非常好。

陶宏開:父母能做朋友嗎?

小聽眾:有可能。

陶宏開:你為此努力了嗎?

小聽眾:No.

在現實生活中找朋友最好,因為網絡中的朋友是虛擬的,你並不真的認識他們,他們可能會給你帶來失望、痛苦甚至傷害。希望大家能通過網絡搜索信息,將網絡當成工具而不是玩具。我去美國之前在中國沒有接觸過電腦,1984年8月4日我到美國後發現,美國人都是通過電腦工作或學習,如果對電腦一無所知在美國是不可能立足的。我放下研究再做學生,主修電腦,因為要學電腦,我下定決心努力學習。越難的事越有價值,很多朋友遇到難事就放棄了,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越難的事對你的將來越有好處,有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認為「吃得苦中苦,方為成功人」。到紐約我做過國際貿易、房地產,後來做素質教育。要與時俱進就得學習,但是現在中國人太愛玩了。我是2002年從美國退休回到中國的,我在美國生活的18年中沒有見過「網癮孩子」,我從1993年開始在美國做素質教育,沒有孩子迷戀網絡遊戲。CNN是美國最有名的電視頻道,就像中央電視台的新聞頻道,收視率很高,它曾經報道可以在網上打網球、高爾夫球,美國小朋友玩的網絡遊戲都是健康的。我在美國看到美國小朋友玩的一個遊戲,一個拍子有九個位子,通過腳踩,音樂從慢到快,根據節奏去踩,小朋友玩得滿頭大汗,兩隻手交叉做方向,肢體因此變得靈活。我在中國沒有看到過這種遊戲,中國孩子玩的網絡遊戲都是打打殺殺、色情暴力的。我在美國生活的18年從來沒有見過網吧,而中國遍地是網吧。我是美國公民,回到中國後每年我要回美國納稅。我今年回美國納稅時在美國看到了網吧,網吧是在唐人街,因為台灣、香港寫繁體字,所以用簡體字書寫的網吧應當是大陸人把網吧「出口」到了美國。我第一次在美國看到網吧是2006年4月12日,裡面全是中國孩子,英文裡面沒有對照的「網吧」一詞,美國沒有純粹專業性的網吧。電腦網絡是美國發明的,別人在用電腦網絡去發展生產、發展科技,而我們呢,用最先進的科技毒害青少年,這到底是為什麼?8月4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十多位領導包括信息產業部、文化部的人參加會議,有人向中央報告成就,說中國網絡發展很快,有12萬家網吧,1.24億網民,他們調查過了嗎?這1.24億網民中有多少人是未成年的在校學生?有多少人在玩?難道網絡就是玩那些打打殺殺的遊戲嗎?這難道就是網絡發展的目的嗎?12萬網吧是功德還是錯誤?我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我所看到的是,網吧開到什麼地方,哪裡學風就會下降,青少年的犯罪率馬上上升,那裡的父母就會擔心、痛苦,那裡的家庭開始不和諧——孩子上網徹夜不歸。現在網絡犯罪成為阻礙構建和諧社會的最主要障礙,每年新升的犯罪率是兩位數的百分比,2005年全國犯罪總人數里面80%是青少年,多麼可怕呀!過去犯罪都是成年人,現在犯罪80%是青少年,青少年犯罪中60%與網絡相關,網絡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第一位因素。報紙、電台、電視台都有相關報道,《環球時報》報道:「外國遊戲危害中國下一代。」還有很多報紙報道相關事例:為玩遊戲,8歲女孩猖狂賣廢品;為上網打遊戲賣書賣課本;鄭州一個11歲的孩子把收破爛的叫到家裡,價值50萬元的新家賣了2000元錢;湖北襄陽4個孩子去偷鋼筋,為了弄斷四五米長的鋼筋,將鋼筋放到鐵軌上想讓火車把鋼筋軋斷,第一根鋼筋被第一輛火車軋飛了,於是孩子們把鋼筋固定在鐵軌上,結果第二列火車輪被碾碎了,火車出軌;一個孩子在網上娶了30個老婆,這樣的孩子還會上學嗎?在網上不喜歡就可以換老婆,那麼他有家庭責任感嗎?男孩子打遊戲,女孩子網上聊天交友,很多罪犯利用這個特點販賣少女。重慶4個人的犯罪團伙上網勾引女孩去賣,共賣了29個女孩,最大的19歲,最小的13歲。女孩子不要幻想上網找白馬王子,那是找死;一個孩子的媽媽不給錢讓其上網,他把家給燒著了;一個孩子沒錢上網,知道一樓有一個老太太孤身在家,便夥同他人用被子蒙住老太太,在老太太家中搜了13.4元去上網,但把老太太悶死了;有個孩子的父母不給錢,孩子用斧頭把父母砍倒了。網絡遊戲比父母還重要;一個14歲的初二年級的孩子在網上招聘殺手,把母親活活捅死;山東一個孩子,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把他拉扯大,母親賣大蒜的2200元錢是全年的收入,孩子將錢偷去上網,找到孩子時2200元錢只剩下380元錢,看到母親很痛苦孩子回屋就喝藥自盡了。網吧導致孩子死亡的案例越來越多:太原一個17歲的孩子在網吧內猝死;父親怒殺沉迷網絡的孩子;1.86米的孩子經常打父母,捨不得花錢的父親給孩子買了8台遊戲機,有一天孩子向父親要錢買遊戲機,父親說太晚了,兒子說:「明天不給錢,我就弄死你。」父親對家對兒子產生絕望,他半夜起床去看兒子,進入他視線的是兒子放在桌上的一把菜刀,父親拿起啞鈴砸向兒子,然後用刀肢解兒子,在妻子的幫助下棄屍;29歲的母親上網成癮,到黃梅縣城打工,迷戀上網絡遊戲和網上聊天,不做家務不照顧孩子,丈夫和她吵架,她把6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按在水桶裡淹死,以報復她的丈夫。能向自己的親生子女下手,網絡遊戲使人失去了人性,真是不可思議!很多家長以為孩子考上大學就好了,這是夢想。前幾天《東方時空》要做四五集「大學網癮」的紀錄片。現在規定「未成年人不許進網吧」。但網吧圍著大學開,把大學給包圍了,北大門前網吧一條街,東北一家大學外面有33家網吧。80%的大學生迷戀上網,還有一部分因為早戀影響學習。清華、北大成批開除上網成癮的學生。幾個大學的教授和我說,200多個人的年級,只有四五個人上課,現在大學的學風越來越糟糕。2002年5月15日我回國,我的母校華中師範大學要聘請我擔任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我沒想到通過在大學的調查,2002年時大學上課的到課率是2/3左右,現在不到1/2,200多個人的年級只有四五個人上課是什麼樣的到課率呀!上了大學後,沒有高考壓力了,因為已經成年,老師不會太嚴厲,住校後沒有父母管教,手中也有生活費了,大學生的犯罪率逐年上升。有些家長以為孩子好好讀書就可以了。一個大學生,2002年考取武漢大學,因為玩遊戲一年後被退學;第二年又考取一所重點大學,一年後又因玩遊戲被退學;第三年他考取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樣因玩遊戲被退學;今年他又考上華中科技大學。一個學生因為上網幾度被退學,我們到底走進了什麼樣的新時代?我在人大講課時說得很清楚,我們要把中國建設成為經濟大國、文化大國、教育大國,我們沒有理由把中國建設成為遊戲大國。我希望我們的信息產業不要變成遊戲產業,有關部門把國家的錢大量地批給遊戲產業,對網絡技術的開發投資很少,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有些領導喜歡把大量的錢投入到網絡遊戲?2006年7月12日《北京晚報》登載消息,稱將把遊戲人才作為國家短缺人才,每年要培養55000名國際遊戲人才。這樣對嗎?很多孩子把遊戲當成理想、職業,父母無法說服孩子,孩子可以說要當職業玩家賺錢。這要把中國以及中國網絡引向何處?為什麼有些人熱衷於發展網絡遊戲、發展網吧呢?是為了中國的進步嗎?是為了走進新時代嗎?還是為了什麼?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些人把網絡引入到遊戲化而不是科技化?

聽眾:因為那些人為了自己的某些利益,就是為了賺錢。

陶宏開:聽眾分析得非常準確,他說的不錯,那些人就是為了錢。有一次在北京開會,某某人對我說:「網絡遊戲利潤很高呀。」我說他胡說八道,網絡遊戲有什麼價值?一棵樹在鄉下可能賣10元錢,鋸成板子能賣到100元錢,傢俱廠加工後可以賣到1000元,通過人的勞動能夠讓原材料增值是價值。網絡遊戲是價值的轉移,通過孩子的手把父母的血汗錢轉移到一部分人口袋中。網絡遊戲易導致青少年犯罪、家庭不和諧,這是負價值。

我父親過去是河北省計委的負責人之一,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初期管全省的計劃,我父親憂心忡忡地告訴我要節約,因為當時物資越來越緊張,有錢都買不到東西。我父親憂國憂民,憂的是物質匱乏;現在中國的超市一個比一個大、小區一個比一個豪華,但我也陷入憂慮。我和我父親憂慮的心情一樣,但憂慮的內容不一樣,我父親憂慮的是物質匱乏,我憂慮的是道德缺失。某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不顧及中國的百年大計,數以萬計的網吧給社會帶來多少痛苦?網絡遊戲讓某些人成了年輕有為的億萬富豪,但後面是多少孩子的迷失,多少父母的痛苦!上個月我去一個少管所錄製節目,未成年人中60%是因為網絡遊戲走上違法道路的。都是不滿18週歲的孩子,我講課時有些孩子因為想念父母,想念爺爺奶奶而哭了,正是這些孩子造就了中國的網絡富豪。我退休了,我每個月有收入,我可以安享我的退休生活。2004年5月5日,我看到報紙頭版頭條登載了一個母親對社會的求助信:「沉迷網吧,面臨休學,母親流淚,誰能幫我救救女兒?」這個孩子在河北省最有名的高中讀書,卻沉迷於網絡不好好學習,母親找到報社求助。我感到這個孩子很可惜,想幫助他們,但當時我以為是一個個案,沒想到是這麼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幫助這個孩子,孩子認識到網絡的危害,願意回到學校重新上課。兩年後7月12日的報紙報道這個孩子高考考了603分。消息刊登後,我的家裡再也沒有安靜過,全國的電話潮水一樣打過來,很多家長從新疆等地來找我。我才知道上網成癮是個大膿包,我一點破,「彭」地噴出來,全國各地很快邀請我去做活動。我不想靠大家的痛苦來成名,我是為了素質教育,因為網癮不是孩子的錯,網癮不是孩子的唯一問題。我寫了五本書,最後一本書名是《網癮不是孩子的錯》,三個原因:孩子的成長環境——家庭環境不健康;社會不良影響;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心理素質沒有得到提高,導致厭學、網癮、暴力、賭博、欺詐等。網癮的問題是最突出的,別的問題還有辦法去治,家長對網癮這個新問題束手無策。

教育的三個環節——家庭教育、社會影響和學校教育,我做的是整體素質教育——家庭教育學、社會教育學、學校教育學和自我教育學。人從一出生就接受教育,這四種教育是相互摻雜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任何工作都有上崗證、資格證書,唯獨一個最重要的工作是沒有證的,那就是做家長。做家長不需要任何資格證,兩廂情願結婚生孩子做了父母,父母這個工作是最難最重要的,我很難責怪現場的父母沒有上過做父母的課程,怎麼樣做父母是最重要的難題,我建議學校開展父母學這堂課,讓人們懂得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我們現在的父母想當然地根據過去的觀念即我們父母的理想去教育孩子,而沒有想到這個時代的變化——時代在前進,我們要與時俱進,父母也要與時俱進。很多父母不會做父母,問題出在哪裡呢?我要說三個方面,第一個是過度物質。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愛是舉世聞名的,將孩子作為小皇帝捧上了天。愛是對的,但愛的方法不對,中國父母把愛物質化,金錢化了,以為要給孩子最好的條件、最多的金錢。這是最大的錯誤,單向的給予。有些家庭條件並非太好,但還要給孩子買名牌,那是賣弄、虛榮,家長以為孩子穿名牌,我省吃儉用,多麼愛孩子。這是愛嗎?中國的孩子被給予慣了,他不覺得寶貴,反而會逆反,父母還心甘情願。有個父親給我打電話時哭了,說給了孩子一切的一切,孩子卻恨他。我問他能否給孩子一切?他只給了孩子他認為應當給的一切,很多應當給的他沒有給到,所以孩子恨他,父母以為的一切就是金錢和物質。過年給紅包是最大的錯誤,很多父母哭訴過年時孩子不回家,一個14歲的孩子整個春節不在家,家裡找不到人,因為不願意被父母找到,他坐車到安徽阜陽的網吧去玩。父母對愛的理解非常錯誤,而且還要把這種錯誤的愛延續。美國一個三代單傳的華裔孩子成績一塌糊塗,後來知道學習了,孩子的母親有一次對我說孩子上個月英語考了100分,孩子的爺爺奶奶帶孩子去購物慶祝,後來每次孩子考了100分回家都要出去購物慶祝,家長不願意去孩子就會撕卷子、發脾氣。考100分不要這麼高興,孩子考100分,家長替他高興,孩子考得不好,家長替他擔心,要用精神來獎勵,為什麼要用物質呢!這是拿錢買錯,拿錢買氣。過度物質是家長對孩子的第一個錯。第二個錯是過度保護,中國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一個電視台副台長責問我怎麼能說中國的父母不會愛孩子呢!他是個有潔癖的人,但從孩子出生後就把桌子、椅子的邊邊沿沿用海綿包起來。這是保護孩子嗎?如果孩子不碰到,他怎麼會知道走路要小心、桌角會傷人呢?一個孩子摔倒了,家長會趕緊抱起孩子,抱怨地打地,打地是保護孩子嗎?過度關愛、保護讓孩子從小以自我為中心,為所欲為。有些孩子耍賴時,家長還會賠笑,以為好玩,但孩子長大了就不好玩了。第三個過度是過度期望。課外作業、輔導一大堆,孩子膩煩枯燥的學習,家長用逼迫和過度高壓的手段。過度關愛和期望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要防止逆反,關鍵在於教育得法。

我到美國後不做學者而做學生,白天上課晚上打工,在美國我找了個最小的理髮店剪了個最簡單的髮型還需要10美元,我很心痛,我就買了剪子自己剪頭髮,後來慢慢就剪好了。現在剪了20年,我會15分鐘剪好自己的頭髮。我的外甥女曾經向我要過兩樣東西,要了我一本字典和一本書。從小培養孩子喜歡學習是最關鍵的,要有自己的方法,讓孩子懂得生活,懂得吃苦,懂得如何面對困難。中國很多孩子從小沒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人的思維能力、自控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希望大家通過學習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我的一個侄女在溫哥華學習,我住在紐約。因為要回美國納稅,我選擇週末從北京飛到溫哥華,星期天上午10點鐘我們走進她的校園,圖書館裡座無虛席,全部都是學生,安安靜靜地在學習。國內的孩子週末玩得很瘋狂,回國這兩年,看到中國的孩子玩成神經病——我們還曾經以東方人的勤勞善良感到自豪。美國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十二年級是義務教育,不用交學費,但大學的學費很貴。我的外甥女在麻省理工學院,要交非常高的學費。美國的孩子上大學,學費由誰來交呢?

小聽眾:自己交。

陶宏開: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小聽眾:我自己想到的。

在美國80%的學生上大學是自己交學費,10%左右的學生因為身體不好等原因自己貸款上大學,5%的學生靠獎學金上大學。我到美國看望我的外甥女時,因為她有很高的獎學金,她不讓我花錢,用她的錢來供我吃飯、住店。國內的孩子從小到大,那麼多的學費——現在中國80%的城鄉居民致貧的主因是教育經費,父母為孩子付出那麼多的教育經費,孩子感恩嗎?

中國父母努力工作,給孩子攢學費攢生活費。希望孩子看後會理解父母的愛心。

這是一個大學交學費的現場,父母正在焦慮地打開錢包拿出百元百元的錢交學費,而孩子站在一旁談笑風生、無動於衷。中國的父母傾情付出、無怨無悔,希望孩子們理解父母,奮發讀書,有所作為。

我們引進社會競爭機制以後,每個父母都面對很多壓力,公務員包括生意人都不容易,壓力特別大,孩子並不擔心,以為這些很容易,這是個錯誤。

我為誰而歌呢?社會文化有太多不良因素,「我只喜歡你,沒有你我怎麼活下去」——全部都是愛情歌曲,讓孩子以為愛情是生活的全部,沒有幾首歌讓孩子振奮,全是無病呻吟、哀嚎的歌曲。我們沒有給孩子一個更健康的成長環境,我呼籲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好的健康環境。現在很多電視劇都是「戲說」,多麼的無聊,用這些下流的因素吸引觀眾的胃口,誤導很多青少年。我剛回國時,打開電視看到的都是《還珠格格》這類電視劇,這些歪曲歷史的電視劇,讓孩子生活在虛擬空間,厭倦現實、厭倦學習、厭倦父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有聽眾朋友願意上台和我溝通、交流一下嗎?

(有兩位學生、兩位學生家長上台)陶宏開:如果問題觸犯隱私的話,孩子們可以拒絕回答。非常感謝聽眾朋友們上台和我溝通。請問你多大年紀?

學生:我今年16歲。我覺得我在網絡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所以今天來聽您的講課。我不反感您的講課,我覺得您講得非常對。現在網絡對孩子有一些負面影響,您對我們的正確引導非常正確。我大概是在十三四歲的時候接觸網絡,我接觸網絡就是因為遊戲。

陶宏開:網絡遊戲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沒有正確引導孩子,網絡本身沒有罪,它是工具,看我們放進去的是什麼。你接觸網絡的目的開始就是遊戲嗎?

學生:有些是,有些不是。

陶宏開:你感覺到自己接觸不好的東西了嗎?

學生:初二的時候我特別迷戀網絡遊戲,成績下滑。

陶宏開:(對回答問題的16歲學生的父親)你是什麼時間知道你兒子上網的?

家長:時間很長。兒子在網絡上會的比我多。

陶宏開:80%以上的家庭都是孩子先懂網絡。家長沒有一開始自己學會上網,然後引導孩子正確上網。美國孩子是看著父母用電腦學習、工作長大的,他們的第一印象是電腦是一種工具。中國孩子接觸電腦比父母多,比父母早,網吧裡面有90%都是網絡遊戲,是嗎?給孩子的印象是網絡就是玩的。

家長:開始我也有孩子學習電腦是好事的感覺,通過遊戲可以讓孩子對電腦感興趣,後來發現孩子有沉迷網絡的傾向。

陶宏開:很多家長先讓孩子去玩網絡遊戲,然後學習電腦,這是錯誤的切入點。前幾天一個媒體的記者採訪我時說,他的女兒四歲半就有網癮了,因為記者天天寫文章,抱著孩子讓孩子玩電腦遊戲。很多父母是把遊戲當做玩具介紹給孩子的,這位父親希望通過電腦遊戲引起孩子對電腦的興趣,但遊戲導致孩子學習成績急劇下降。

家長:我也非常著急,我自己是學教育學的,但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失敗的,感覺自己都是不對的。

陶宏開:(對16歲的學生)你有什麼感覺?

學生:我感覺我父親在幫我戒除網癮的方面做得非常好。

陶宏開:你有什麼改進的方法嗎?

學生:我現在上網主要是查資料和卷子,網絡很高效,我現在讀高一,成績在中上等。

陶宏開:孩子應該有很好的前途,如果你真的覺得電腦是工具,應當與遊戲有一個隔離期,一個人成功與否與自控能力非常相關。你同意嗎?

學生:同意,如果自控能力差就會沉迷網絡,混淆現實與虛擬。

陶宏開:我是做素質教育的,素質教育是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讓孩子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明知道網絡遊戲會影響學習,自控能力小於遊戲的吸引力,就會沉迷網絡遊戲。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自控能力,通過素質引導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孩子只有會自控,才能成功。第二位學生多大年紀?

學生:我13歲,我有一點想玩網絡遊戲,怕會沉迷於網絡遊戲,怕會發展成為網癮,我覺得看別人上網成為網癮不好。我學校旁邊有網吧,很多人在網吧內玩通宵。

陶宏開:你能控制自己嗎?

學生:能。

陶宏開:今天是你父母強迫你來還是你自己願意來的?

學生:我願意來的。

陶宏開:你有什麼看法?

學生:我覺得您所說的對我上網有很大幫助。

陶宏開:電腦網絡主要是工具,如果放鬆可以打球、下棋、畫畫、唱歌,用健康的方式去放鬆,不要用不健康的方式去放鬆,網絡遊戲是越放鬆越不松。小朋友不要上網成癮,好嗎?

學生:好。

陶宏開:(對女家長)你今天為什麼來現場?

家長:我非常感動。我的孩子剛10歲,他剛接觸網絡,還沒有發展成網癮,但我很擔心,網絡遊戲有吸引力,他可能躲不過這個潮流。我有一個困惑,針對一個這樣的社會大環境,處於這樣一個對孩子不利的背景之下,家長應該如何去做更好的預防呢?怎麼引導孩子能夠讓他健康上網?希望您能告訴我們在座的家長應當注意哪些方面。

陶宏開:通過三次全國行我感覺最好的辦法是,把家人組織起來成立家庭交流中心,通過學習改變教育方法,讓孩子走出網癮,北京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好。家庭交流中心主要讓家長做六件事:1.相互傾訴;2.相互交流;3.交叉交流;4.成立家長電腦網絡;5.成立互動學習班;6.家長互動。關鍵是讀書,印度每年有讀書月,埃及有7、8、9三個月是全國讀書季,以色列的讀書率是最高的,而中國的讀書情況很令人擔憂,平均每人每年僅0.41本,且讀書率在逐年下降。不讀書如何進步呢?中國13億人口,如果不讀書如何與時俱進?

我為家庭交流中心寫了《同在藍天下》這首歌,把這首歌獻給大家。讓我們共同努力,給孩子一片健康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