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1955年生於山東青島,現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
孫雲曉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受到廣泛關注。如:「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應試教育必然導致教育荒廢」、「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等。
非常高興和朋友們進行交流,我今天同大家見面想談的是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問題,對大家一定會有有益的啟發。我做了35年的兒童教育工作,做專職的研究做了20年,另外我的孩子現在長大成人,從復旦大學畢業後已經參加工作,作為獨生子女的父親,我有很多親身體會和研究心得。今天我來和大家探討家庭教育最前沿最尖銳最複雜的問題,我們試圖給出答案。
我今天的演講叫《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為什麼講這樣一個問題?我想我們現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的困惑,很多的難題,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碰到最新的挑戰——過去的時代父母教育我們的經驗在今天很多不靈了,我們需要探索出新的方法。下面就這些問題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在講課開始之前我先做個調查,讓我知道今天到場的聽眾朋友們的孩子多大年齡,我今天將更有效地為您服務。請您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和小學的朋友舉手示意。請您的孩子在上中學的朋友舉手示意。好的,差不多各半。沒有孩子的朋友請舉手示意。我一直有個建議,沒有孩子的青年聽聽我的課,為你將來的婚姻、愛情甚至教育孩子提前準備,非常有好處。我們今天來的聽眾中在上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孩子的家長是主體,還有一些沒有孩子的年輕人。
我們有的人看著孩子著急,孩子怎麼就心理不健康或者有些毛病很難改,我們很著急。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問我,他的孩子什麼事情都控制不住自己,講話聲音特別大。我說你和你先生是否有一個人性格特別急,特別難控制自己?她說她的先生脾氣特別急。性格的因素一半是遺傳的,你找一個什麼樣的愛人,就預示著將來你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教育受到三大因素的影響:第一個因素是遺傳,第二個因素是環境,第三個因素是教育。
第一個問題是,今天的孩子為什麼難教育。很多父母和有經驗的老年人覺得今天的孩子非常難教育,為什麼呢?大家是否發現一個現象,過去的時代是孩子不瞭解大人,覺得大人很神秘,很有權威性。今天倒過來了,今天是大人不瞭解孩子,孩子很神秘,孩子知道的事很多。《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先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再回家問問孫子》說,現在很多院士、科學家碰到問題都會回家問問孩子、孫子。我們進入一個信息時代、網絡時代,青少年知道的很多事情比大人多。我到新疆去講課,新疆的父母怕孩子學壞,不給孩子錢,孩子沒有錢,在網上註冊QQ號在班裡拍賣,很多教師和家長都不知道QQ號是什麼。我在北京參加一個「網絡之星」的評選活動,一個獲獎的中學生對我說:「現在的父母都是菜鳥,我們是老鳥。」今天的時代是菜鳥教育老鳥的時代。我女兒向我要錢:「老爸,再給我點錢。」我說:「不行,你的零用錢都是有數的,不能無故再給你錢。」於是我女兒把用過的東西如舊手錶、舊隨身聽用數碼相機拍成照片上網去賣,我疑惑這樣能賣出去嗎?但我女兒收到三張匯款單,賣了690元。有的父母說現在的孩子已經滑頭了,不和父母頂撞了,孩子說:「好,你對,你對,你們大人多對呀,大人是蛋白質。」「蛋白質」是青少年的網絡用語,「蛋」是笨蛋的蛋,「白」是白癡的白,「質」是神經質的質,罵大人,大人都聽不出來。1997年我到法國巴黎參加「明日青少年國際論壇」,幾百個專家形成一個共識:在計算機時代,成年人心懷恐懼、疑慮重重,而青少年無所畏懼、滿懷新奇地往前走。信息化的時代動搖了父母和老師的權力和地位,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優勢,很多父母發現說服不了孩子,知道的也沒有孩子多,這時候教育變得非常困難。
孫雲曉:現場來的有幾個小朋友,大概是小學生,我們可以做個實驗。我問小朋友們一個問題,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答:喜歡。
孫雲曉:你們的爸爸媽媽喜歡看動畫片嗎?
答:不喜歡。
研究生畢業的父母也看不懂動畫片,但上幼兒園的孩子就喜歡看動畫片。很多父母問我孩子愛看動畫片怎麼辦,我說看動畫片很好,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它帶給我們很多挑戰。
這個問題的確是很現實的,我們今天在講和諧的家庭與和諧的成長,出版社的一位同志概括的一句話很好記:「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這是我特別送給大家的一句話。在壓力很大的今天,與孩子是否有好的關係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和孩子的關係是好的,教育可能是成功的;你和孩子的關係是糟糕的,教育就沒有辦法是成功的。父母說:「我苦口婆心和孩子說,孩子就是不聽,孩子真混哪。」很多父母對孩子講的話道理都是對的,不見效是關係有問題。
大家是否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回憶自己的成長,我們會發現如果你喜歡某個老師,你就會喜歡他的課,喜歡他的一切,甚至模仿他走路的姿勢、拿包的樣子;如果孩子不喜歡某個老師,則會不喜歡他的課,不喜歡他的一切。給大家講一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我們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我和女兒都喜歡養貓和兔,我愛人嫌髒嫌亂非常反對,但是因為二比一,所以我們家還是養了貓和兔。我和女兒一回家,貓和兔都跑過來了,我們撫摸貓和兔子,它們非常享受非常舒服,其樂融融。但我愛人一回家,貓也不見了兔子也不見了,因為我愛人很愛乾淨,看到貓把沙發抓破、兔子到處大小便就非常生氣,見了兔子踢一腳見了貓踢一腳。貓和兔子那麼小的動物就知道誰對它好誰對它不好,一開門它就知道是誰回來了,就會採取不同的態度。動物如此,何況一個孩子!孩子是研究大人的專家,家長對孩子好不好,孩子心裡像明鏡一樣。
今天的時代是「菜鳥教育老鳥」的時代,沒有好的關係就沒法進行教育。第一個特點是「菜鳥教育老鳥」,第二個特點是家庭教育中只有醫生沒有護士。今天中國有9000萬獨生子女,有的專家認為父母就像醫生,兄弟姐妹像護士,病人的很多問題靠護士料理、陪伴。今天的孩子經常抱著爸爸的腿說:「爸爸和我玩吧!」爸爸很不耐煩,說:「去找你媽媽。」而孩子抱著媽媽的腿讓媽媽陪他玩時,媽媽會說:「媽媽正忙著做飯,你不想吃飯了?」沒有人理孩子,所以孩子經常一個人自言自語,現在的孩子是自言自語的一代。要麼孩子就是看電視,孩子的複雜就複雜在看了太多成年人的東西,美國的學者說電視時代是童年消逝的時代。看了太多的言情劇、武打片,孩子的頭腦變得很複雜,所以今天的家庭教育變得非常複雜。我寫了本書《今天的父母有多難》,今天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十大困惑:
1.為什麼今天的孩子這麼難教育?
2.為什麼今天的孩子總頂牛?
3.為什麼孩子會瘋狂追星?
4.為什麼孩子會早戀、早孕?
5.為什麼孩子會離家出走?
6.為什麼孩子特別能花錢?
7.為什麼孩子不會交朋友?
8.為什麼孩子愛煲電話粥?
9.為什麼孩子上網成癮?
10.為什麼孩子癡迷電視?
孩子對父母也有不滿意也有很疑惑的地方:
1.父母為什麼不給我自由?
2.父母為什麼總逼我考前十名?
3.父母為什麼非要讓我上特長班?
4.父母為什麼說話不算數?
5.父母為什麼不陪陪我?
6.父母離婚了我怎麼辦?
7.父母為什麼把我推給爺爺奶奶?
8.父母為什麼對我的朋友說三道四?
9.父母為什麼總訓我?
10.父母憑什麼自己老玩卻不讓我玩?
這是今天最集中的問題。在這樣一個時代,你特別想和孩子說說心裡話,你發現孩子上了中學之後不和你說話了。父母都有滿腹心裡話想對孩子說,孩子為什麼不聽呢?現在孩子不和你說話,他有他的想法。我寫的書第一篇就介紹了兩個女孩子給父母寫的讓父母無法接受的信,都寫了十幾條。一封是2006年3月24日「自由天使」給父母寫的信:張某某,我感謝你生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奴隸,我是個自由的人,從今天開始如果你還想要我這個女兒,必須要做到如下十條:第一條,不許動我的書包、抽屜;第二條,不許看我的聊天記錄、日記;第三條,不許強迫我穿你買的超級難看的衣服;第四條,不許攔截我的電話;第五條,不許當著親戚朋友的面說我比別的孩子差;第六條,允許我每天晚上有一小時自由支配的時間;第七條,允許我每週日9點起床;第八條,允許我的朋友到家裡做客;第九條,允許我聽孫燕姿、周傑倫的歌;第十條,允許我反駁你的意見。
這是今年一個中學生在報紙上登出來的寫給媽媽的信。這不是偶然的,2000年《中國青年報》也登了一封「給媽媽的十四條建議」的信:一、我需要幫助,同時也需要獨立;二、為了成長,請允許我犯些錯誤,讓我在生活中學會如何生活;三、請不要強迫我按照您的模式生活;四、請自覺保護我的自尊心和隱私權;五、如果想成為我的朋友,那就放下家長的架子;六、請不要拿我當您的出氣筒;七、寵了我,就別說把我寵壞;八、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不要把過去的錯誤擴大化;九、多一些建議,少一些命令;十、請不要第101次告訴我某些事該怎麼做;十一、我不僅學習您告訴我的東西,還學習您身上表現的東西,包括壞的習慣;十二、我不僅需要愛,還需要學會愛別人;十三、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情,也請把它們留給我自己做;十四、因為我是菊花,所以請別讓我在夏天開花,因為我是白楊,所以請不要指望從我身上摘下松子。
父母看到這些會高興嗎?單位都在競爭上崗,父母壓力很大,買房子,花錢讓孩子受教育,都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大家是否發現,現在出現了一個變化,也就是書中特別要講到的概念,現在中國出現了代溝下移的現象。過去代溝是青年人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今天代溝下移了,小學高年級特別是初中學生和父母的矛盾就很大,這是因為壓力下移了,孩子早熟了。
通過對全國孩子的調查發現,女孩子平均例假初潮是12.54歲,男孩子遺精是13.85歲,這是1999年的數字。信息化的時代也容易使人早熟,現在的孩子知道太多的事包括性方面的事情。現在的壓力下移了,91.7%的父母要求孩子上學考大學,54.7%的父母希望孩子將來讀博士,83.4%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試考前十五名,這可能嗎?再過100年都不可能。這些導致孩子的生活很沉悶、很鬱悶,和父母的矛盾就加劇了。北京的小學生是特別辛苦的,我的親戚朋友找我說孩子上學怎麼辦。誰家的父母都想讓孩子上重點中學,現在錢不是問題了,是一定要交錢的,光有錢還不行,得有一個水平的提高,要求你的孩子外語水平達到公共外語考試的三級甚至四級。公共外語考試,一級是初中畢業的水平,二級是高中畢業的水平,三級是大學生畢業的水平,但是現在如果孩子外語四級就很容易上重點中學。現在壓力甚至到了幼兒園,為了上好大學要上好中學,為了上好中學要上好小學,為了上好小學就得上好的幼兒園。現在幼兒園的功課很多,幼兒園開了四門課留四門作業。天津一個小女孩怕考試而大量掉頭髮,經檢查診斷是精神緊張所致。「舞」、「藕」、「凳」,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學這麼複雜的字,孩子能受得了這種情況嗎?矛盾下移了,煩惱太多了,我們的家庭教育就面臨著很多複雜的問題,是每一個父母都沒有能力去應付的。這個現象是社會的現象,這是難以把握的信息化時代,這時父母一定要調整自己,最重要的一招就是我說的「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好的關係為何如此重要?我們現在很擔心孩子早戀,《藏在書包裡的玫瑰》採訪了13個有過性經歷的中學生,發現這些學生半數以上都是學校公認的好學生,1/3來自於全國的名校。我舉兩三個這樣的例子來說明好的關係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今年年初,北京電視台的記者來找我,說北京某重點中學的兩個學生把孩子給生出來了。這是個重點中學,班主任老師發現男生行跡不太正常,就翻了他的書包,發現書包裡有一封寫給女孩子的信,信中寫了發生性行為的細節。老師對該男生進行嚴肅批評,要他停課反思檢查。這件事情沒有注意保密,很多同學都知道了,議論紛紛,導致兩個學生在學校無法待下去,就回家了,父母也不接受,兩個孩子就在外面租房住。同居時間久了女孩子懷孕了,男孩子說:「我們就是要把孩子生出來,我們就是要證明我們兩個是認真的,我們長大了,成熟了,我們不是鬧著玩的。」兩個人就把孩子生出來了,生出之後才知道養孩子不容易,吃喝都需要錢,男孩子上街搶劫,搶了幾部手機之後被抓獲。高一的學生,十六七歲,就把孩子生出來了。這兩個學生怎麼上課?怎麼做父母?他們自己還是未成年人!這件事情教訓很深,如果學校採取保密措施以人為本地引導、幫助,就不會出現這種事情;如果父母明智一點,接納孩子、引導孩子,這件事情也不會發生。由於不能溝通、不能接受,青春期產生了對立。誰家有個中學生,就等於誰家有個定時炸彈。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
有一個家庭到大連去發展,上高二的女兒放學回家,「撲通」一下跪在媽媽面前嚎啕大哭,孩子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錯了。」媽媽問她怎麼了,女兒說她懷孕了,媽媽說她一聽頭髮都快豎起來了。媽媽很快冷靜下來,讓孩子起來,陪孩子去醫院,以媽媽的名義掛號做了檢查,女兒確實是懷孕了。醫生建議做人工流產,媽媽給學校打電話說女兒得闌尾炎請假二十天,在女兒做完流產後一直非常細緻地照顧女兒。媽媽知道女兒很後悔很痛苦,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把女兒感動得熱淚盈眶,女兒說:「媽媽,你放心吧,我一定會讓你看到一個讓你驕傲的女兒。」媽媽每天陪女兒散步,談愛情,談性,談如何把握人生。媽媽說:「女兒,你放心吧,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只要吸取教訓就行了。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女兒說:「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我一定會珍惜的。」女兒很快康復,勤奮學習,嚴格要求自己,高中畢業考上北京一所重點大學,大學還未畢業就收到美國三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到現在那個男生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媽媽知道找那個男生是沒有用處的。同樣是孩子在「性」上出現問題,不要以為孩子犯了錯誤有了挫折就完了,關鍵是父母對孩子是什麼態度是什麼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把握一條即「我永遠愛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好的關係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理解、信任、尊重、幫助、學習。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能上好的中學、大學,但是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過高往往要出問題。比如說你希望孩子成功是對的,但是成功要確立一個新的理念,成功就是發展就是選擇,讓孩子把愛心、期望變成孩子自願的自主的選擇,這就是教育的智慧。
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電話:「孫老師,明天是秋兒的遺體告別儀式,她的父親特別希望你能參加。」我愣住了,秋兒是一個17歲的女孩子,秋兒的表姐有心理問題,後來經過治療康復後又去幫助別人解決心理問題。我去參加秋兒表姐的生日晚會時看到了秋兒,秋兒很活潑很漂亮,喜歡彈鋼琴。她問我想聽什麼曲子,我說:「你彈個《獻給愛麗絲》吧。」秋兒就彈了這首曲子,而且還跳了段現代舞。秋兒會跳芭蕾,鋼琴六級,喜歡唱歌,還會譜曲。但她文化課成績不好,她的願望是初中畢業後報考幼兒師範,但她的父母希望她上大學,就想辦法讓她進了北京某區的重點高中。如果孩子基礎很差,越到了好學校——重點中學,她的日子就越難過,如坐針氈。秋兒到了重點中學,高二會考兩門不及格,她覺得考大學很懸,而且她喜歡的比她高一年級的男生肯定會考上大學。她越想越絕望,最後開煤氣自殺了。我去參加秋兒的遺體告別儀式,秋兒穿著杏黃色的上衣、胭脂紅的背帶褲,旁邊放著她的芭蕾鞋和愛看的書。她的同學哭成一片,我問她的同學心裡是怎麼想的,她的同學說憑秋兒任何一項才能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家長期望太高了,非要讓她讀重點中學。後來我寫了一篇報告文學叫《生命的追問》,我們不能放棄生命。
北京廣渠門中學宏志班招收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老校長李金海是全國人大代表、勞動模範。李校長的女兒初中要畢業了,要考重點高中嗎?李校長也想「我的女兒能不上重點高中嗎」?他的女兒學習一般,於是就請了很多家教補課,死去活來補不上去,每天家裡人跟著上火。李校長說女兒不是考重點高中的料子,女兒說想去職業學校,李校長在關鍵時刻理解孩子支持孩子,他的女兒輕鬆上了一個職業學校,畢業後到北京某銀行當了個職員。她喜歡打鼓,參加勞動能手比賽,生活得很快樂。現在出國進修去了,過得很開心。同樣是兩個學習不太好的孩子,一個因為得不到理解花季早逝,一個過上快樂的自立的生活。
哪一種關係是好的關係?哪一種教育是好的教育?為什麼孩子有差別?您的孩子能上大學盡量上,能讀博士盡量讀,問題是必須注意到有的孩子是打死也考不上大學的,逼死他他也上不了大學。哈佛大學經過多年研究提出一個多元智能理論,說每個人至少都有八個智能:第一個是語言智能;第二個是數學邏輯智能;第三個是空間智能;第四個是音樂智能;第五個是身體運動智能;第六個是人體交往智能;第七個是善於反思善於反省智能;第八個是自然觀察智能。
每個人的智能結構是不一樣的,擁有八個智能其中之一的人都能成材,都有成功的希望。我們發現亞運會、奧運會上很多中國選手在世界上得金牌,其中相當多的運動員文化課並不好。丁俊暉是中國在世界上的第一個檯球冠軍,但丁俊暉小學畢業,初中都沒讀。八個智能中只有兩個智能發達的人最適合今天中國的學習,中國的考試最適合語言智能發達和數學邏輯智能發達的人。你的孩子可能是這兩個智能排得不靠前而靠後,他可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排在前面,他的學習成績可能不太好但不等於他不能成材,天才就是選擇了最適合他的道路,蠢才是選擇了不適合他的道路,我們期望的最好的目標是孩子做適合他的事情,走適合他的道路,所以要尊重、理解孩子。
給大家講講我自己的體會。很多人不會相信,我搞教育這麼多年,在全國教育界也算有一些知名度,1993年我寫的報告文學引起全國教育大討論,我有很多成果,但我的獨生女兒小學、中學從來沒有上過重點學校,都是上離家最近的學校。不是沒有辦法把孩子送到重點中學去,我的女兒說:「重點中學不是人待的地方,我可不去。」她選擇了一所學習日語的學校,連區重點中學都不是,她媽媽是日語專業的,從小受她媽媽影響,女兒喜歡日語。她媽媽有意見,我說尊重孩子的選擇。從小到大所有的志願都是女兒自己選擇的,我們父母的意見僅供參考。我女兒上了六年普通中學,高三該考大學時非常緊張——沒有孩子不怕考大學的,心裡都打鼓。我對女兒說考大學很不容易,考不上很正常。我問女兒能否考上大專,我女兒說肯定能考上大專,於是大專報了北京二外、吉林大學;我女兒說有可能考上普通的本科,於是報了南京師範大學;我女兒說最想去上海,她喜歡復旦大學,我說難考,但願意做就做。我女兒沒有壓力,高考模擬考試一模成績出來之後我女兒就哭了,因為她的分數只能勉強上普通大學,根本不可能上復旦大學。她媽媽給她寫了封信安慰她,我說:「好事,一模知道你哪強哪弱,你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還有機會。往年的考生發揮好,高考時比一模成績上升100分,要強化優勢,你也有可能。」春節我女兒和她媽媽到上海參觀復旦大學,在門口照了張相,回來我女兒把照片放在桌子上看著。高考前20天我對女兒說:「你不是想上復旦大學嗎?復旦大學的招生小冊子上寫著『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選擇了成功的人生』。」我讓女兒每天早晨去陽台把這句話大喊三遍,開始女兒不好意思,但後來越喊聲音越大,越喊底氣越足,這是心理暗示。我女兒的高考成績恰好比一模上升100分,孩子高考期間全家的關係非常親密,像個戰鬥小組一樣,這是好的關係,且尊重孩子。
當孩子考試的時候你不要說:「孩子,沒問題,你一定能考上北大、清華。」一個婦聯主任說她兒子學習很好,她說了這句話之後,孩子進入考場老想考不上怎麼辦,壓力很大。壓力越大越不能好好學習,結果考得並不好。好的關係才能給孩子最大的幫助。如何緩解矛盾?為何與孩子不好溝通?家庭教育的核心在哪裡?父母最高的智慧在哪裡?現在我們中國出現了教育荒廢的現象,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緊,而真正的教育被忽略了。全中國的父母沒在一起開過會,但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一句共同的話:「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這句話就是教育荒廢的宣言。我女兒的高考分數比復旦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只高了兩分,分數確實很重要,但我要給大家說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國務委員陳至立當部長的時候請我到教育部開會討論教育問題,當時一位北京著名的大學的領導說當年考上這所大學的學生有35名有自殺傾向,775人自述有心理問題。考上全國最好的大學的學生哪個成績不好?
前兩天我在北京開會,見到一個部隊的領導,說他一個當局長的朋友的孩子自殺了。孩子學習很好,但是考試時的分數差了一點,家裡想了很多辦法,讓孩子進了重點大學,但孩子認為裡面強手如林,他誰也不如,就自殺了。命都沒有了,還有什麼前途、幸福?這時還說什麼成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人格不是空的,人格按照學術上講有五大因素,其中一個是隨和性,和別人非常好相處,非常好交往。中央電視台有個節目叫《百家講壇》,有一次請我講家庭教育,我就講了獨生子女的同伴交往問題,反響非常強烈,因為觸動了很多人的痛處。我總結了一條,孩子如果沒有朋友,比他考試不及格還嚴重,孩子有沒有朋友、有沒有有質量的朋友非常重要。
我在《百家講壇》從這樣一個故事講起:寧夏一個重點中學有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叫王西(化名),全國中學生化學大賽西北賽區第一名、物理大賽第三名,被保送北京大學化學系。這樣青春得意的學生到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被判有期徒刑11年。保送北大的學生被判刑,這是怎麼回事?孩子一不偷二不搶三不耍流氓——他犯的是故意殺人罪,而且是因為他不會交往而犯的殺人罪。王西小學、中學學習非常好,放學後就回家學習,沒有朋友。到北大三年級時,王西突然發現在大學內不會交往很難生存,他就和同宿舍的一個男同學交朋友,天天和那個男同學在一起,那個男同學去哪他就去哪。別人感覺兩個小伙子黏在一起非常奇怪,議論很多。那個男同學認為不能再和他交往了,王西說:「咱們是好朋友,不能分開。」但那男同學仍然不願意和他繼續交朋友。王西寫信勸那個男同學,但人家也不理他,王西心想:「我對你這麼好,你這麼絕情,我一定要報復你。」王西是學習化學的,他找來一種劇毒的化學品——鉈,1994年清華大學發生第一起鉈中毒事件,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孩子被他人投毒,現在還像個植物人。王西把鉈投入到同學的牛奶杯中,同學喝了之後疼痛難忍,王西後悔了,把同學送到醫院搶救。清華女生因為是中國第一例,醫院不能確診,在互聯網上詢問外國專家後才懷疑是鉈中毒。這次醫生發現與鉈中毒相似,在醫生的追問下,王西承認放的是鉈,雖然搶救的比較及時,但是那個男同學要住院治療一年,花了6萬元錢還不能保證沒有後遺症。男同學出院後將王西告到法院,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王西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
不會交往,在人格上不健康,各位要重視自己的孩子是否會交往,有沒有朋友,這是大問題。現在很多人發現孩子確實不太會交往,有的孩子沒有朋友,有的孩子交的朋友是非不分。今天的獨生子女失去了一種天然的條件,即只有醫生沒有護士。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和兄弟姐妹在一起,學會了很多交往的本領;今天的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在家特別受寵,在外處處要得第一,不容易交往。我在書中專門介紹了很多種交往的方法,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應該聯合起來,變小家為大家,變獨生為群養,讓孩子們經常在一起。我創造的方法是:「借個孩子去旅行。」孩子上了中學,和父母的說話少了,一舉數得的方法就是:「借個孩子去旅行」。我和我愛人經常帶著我的女兒去旅行,在我女兒18歲以前我們走過了全國13個省——不單單是旅行,再讓女兒帶一兩個同學,或者兩三個家庭一起出去。我家是個女兒,找個對方是個男孩的家庭;我女兒不愛運動,就找個愛運動的男孩子的家庭。這個辦法很好,旅行過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最好是帶三個孩子出門,你不理我,我可以和他玩。很多家長擔心兩三個孩子會打架,孩子打架也比孩子一個人待著好,孩子打起來之後,家長最好的方法是不管。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在修復友誼方面的能力比大人強,孩子打架後雖然不理人,但過了一會兒看一眼相互一笑,嬉皮笑臉繼續玩。
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他解決不了你可以給他一定的指導方法,一切的方法都需要有個好的關係。好的關係不是溺愛是真愛,不是包辦代替而是培養他的自主自立。有人說:「好的關係就是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對孩子以表揚為主永遠是對的,但是絕不能沒有批評,沒有批評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長的路標,今天教育的危險是對孩子不敢批評或者只有表揚。
我在書中舉了大量案例,用故事講道理。我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去講課,當地一個14歲的孩子與老師發生了矛盾,對老師很有意見,上課時老師講課文在教室裡走來走去,走到這個孩子跟前時孩子拔出鋼筆對準老師的後背甩鋼筆水。老師轉身問:「為什麼甩鋼筆水?」老師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說:「還甩了四滴。」孩子說:「老師,我只甩了一滴,那三滴不是我甩的。」老師說:「看你就像個人渣!」說這種話的老師有違師德,要受到批評。孩子回家上吊了,留下封遺書說用死維護自己的尊嚴,證明他只甩了一滴而不是四滴,14歲的孩子只為了證明只甩了一滴墨水而不是四滴就自殺了。這個故事登在《中國青年報》第一版。
老師要加強師德教育,中國有上千萬老師,不能說老師的每句話都是正確的,老師不是神,也會犯錯誤,孩子因為這樣一句話就自殺了,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和作家蔣子龍討論這件事情,結論就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變得脆弱?因為太受寵,承擔責任太少,挫折太少,他受不了一點委屈,受不得冤枉。我的忠告是:您的孩子早晚有一天會出問題的。您的孩子可能在某個時候會受到委屈、冤枉、打擊、挫折,一般人不可能避免,如果你的孩子受不得委屈經不得挫折,他就是個危險的孩子,只有一個辦法,即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懲罰不是打罵、污辱,而是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讓孩子敢於對自己的錯誤負責。
我注意到北方老人哄孩子的一個細節:孩子摔倒了,撞到樹上了,很多老人跺腳拍地拍樹,怨樹怨地,撫摸寶寶。地有何罪樹有何罪?不小心摔倒了爬起來,都是別人不好孩子好,這種教育使孩子從小學會逃避責任。你的孩子闖禍了,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是會犯錯誤的,中國的父母是什麼樣的反應模式?父母說:「怎麼回事?」孩子說:「我錯了。」父母說:「真討厭,你怎麼老惹禍呀?快道歉。」孩子說聲:「對不起。」父母會說:「趕快回家寫作業!」只要回家寫作業去了,天大的麻煩與孩子無關,父母留下賠禮道歉、打官司、上醫院。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他體驗的是犯了錯誤說了對不起就走人了,他能經得起挫折嗎?
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我也和大家一樣面臨過挑戰,我下決心磨煉我的女兒。我女兒上小學五年級時,我家住在西直門,夏天我女兒和鄰居家上小學三年級的小男孩到飯店門前的停車場去玩,保安怕孩子拿石頭劃汽車,就轟孩子,態度比較惡劣。我女兒看到保安那麼凶,拿石頭敲地,敲得保安心驚肉跳。保安追時我女兒他們就從飯店向家裡跑,中間有個鐵柵欄門,小孩過得去保安過不去。第二天保安做了手腳,大鐵門不鎖只掛個鎖,我女兒又去敲石頭,保安來追,我女兒跑著跑著聽到身後的大鐵門開了,嚇得魂飛魄散,一口氣跑回家裡,但那個小男孩跑得慢被抓住了。我聽見小男孩的聲音不對就問我女兒是怎麼回事,女兒說完之後,我覺得今天不能放過我的女兒,我說:「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是主要責任人,小弟弟是跟著你搗亂的,現在出事了,你跑回家,小弟弟被抓走了。你趕緊出去找保安承認錯誤,有什麼責任你來擔,把小弟弟換回來,你今天不邁出這個門,明天你怎麼有臉見小弟弟?爸爸知道你是好孩子,好孩子要敢作敢當。」我女兒哭了,這時需要出去的人不是我,而是責任人孩子,她要體驗做了錯事需要承擔。
當然我知道那個飯店是正規單位,保安不會做太過分的事情。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成長,不能代替孩子體驗。我女兒去時保安已經把小弟弟放走了,她回家後拿了點心去看小弟弟。我女兒後來寫了一篇散文叫《那一年夏天》。這樣的事情經過好多起,我女兒後來能夠扛得住一些挫折了,有時她的老師說她的話比呼和浩特市那個老師說得嚴重多了,但她能扛得住。我在新浪網寫博客,網上胡說八道的事很多,女兒還勸我:「你是公共人物,沒關係。」孩子經過挫折磨煉之後,才能認清自己。鼓勵孩子是對的,但孩子做得不對時要批評。
我在書裡寫了30課,其中有句話:「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習慣。」兒童教育中家庭是習慣的學校,家長是習慣的老師。我做了教育部的一個課題,做了五年心理習慣培養的研究。父母教育孩子沒有效果是沒有方法。很多父母說:「說了孩子八百遍孩子就是不改。」說孩子八千遍就沒法改了。一個著名的兒科醫生對我說:「一句話被別人重複三遍,就等於對別人的折磨。」我和大家是第一次見面,大家可能聽過我的講課,全中國的父母說的話很一致:「別幹這事了,別老上網玩遊戲,趕快寫作業,不好好學習能考上好中學嗎?能考上好大學嗎?能找到好工作嗎?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說一遍兩遍還可以讓孩子有點危機感,老說這種話就變成了噪音,除了讓孩子心煩意亂之外沒有好的效果。大家是否發現,孩子正準備寫作業,拿書包拿紙,媽媽一說:「趕快寫作業。」孩子就把書給扔了。夫妻兩個人可以約定一下,一個人訓孩子,另一個人拿錄音筆錄一下,錄一個星期放著聽一下,把自己都能煩死。
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做好孩子,他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具體的指導,父母一定要與孩子一起成長,自己要學習。講到怎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最後再講一個很有用的故事:北京一個孩子的媽媽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始改變她的孩子。她發現上五年級的兒子寫作業磨蹭,不專心,寫一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七次,一會兒打開電視看動畫片是否開始,一會兒打開冰箱看有什麼吃的東西,一會兒站在窗邊看誰在外面玩。媽媽說:「兒子,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如果你努力學習一定能學習好。我剛才數了一下,你一個小時站了七次。是不是有點多了。」兒子才意識到媽媽發現了他的毛病。媽媽說:「兒子,我看你寫一小時的作業站起來三回就差不多了吧。」兒子說:「三回就三回。」媽媽說:「如果你能一小時站起來不超過三回,當天晚上6點的動畫片隨便看。」兒子很高興,媽媽說:「有獎勵也有懲罰,如果站起來的次數超過三回,當天晚上的動畫片包括一切電視節目都不能看。」兒子同意了。一個星期過去了,孩子有三天做到了一小時只站起來三次,晚上6點便大搖大擺地看動畫片。但是有兩天就沒做到,一到6點還想看電視,媽媽說不可以,孩子打滾撒潑也不行,就是不能看。孩子慢慢就記住了。這樣經過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慢慢地孩子站起來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這是媽媽培養好習慣的高招,習慣培養的基本方法是加減法,想培養孩子什麼樣的習慣,就讓這種習慣反覆出現。美國人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變壞習慣用減法,不要指望一朝斬斷壞習慣。俄羅斯一個教育家說:「習慣是我們存放在神經系統中的資本。」如果你有好習慣,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有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它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讓你最好的計劃破產。
概括起來講,和諧社會需要和諧家庭,只有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家庭,才能有孩子和諧的成長,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