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酒惡時拈花 > 大河上下 >

大河上下

座中新識的日本友人要喝「酒鬼」,叫了一瓶,驗明正身後,讓人倒了六杯,慣例的我的詭計:再雜入一杯白開水,然後一字排開放在台上。

連干兩輪,他拿到的都是酒,辣得齜牙咧嘴,卻大呼好喝。於是再叫一瓶,倒一大杯給他,自己作陪。

觀、聞、入口的第一感覺都還好,可是,怎麼喝下後口中的餘味卻變得像湖南妹子一樣的嫵媚?第一次喝酒鬼應該是十年前了。那時候剛剛聽說此酒在偷偷地流傳,說什麼黃永玉設計的酒瓶,比五糧液、茅台更貴,而且市面上一般還買不到等等。是一個生意人帶了兩瓶來,他的最愛並喝慣的是五糧液,那晚也是第一次弄到這酒。倒一杯給我,問我如何。仔細地品嚐,然後手握空杯,用了一個比喻向他比較茅台、五糧液和酒鬼這三種酒。

像一條河——

酒鬼稜角突出,如河的上游,支流很多,香、味、酒體匯合著、衝突著、接納或者排斥著,還沒有達到很好地圓融;入口勁度十足,後勁卻稍欠敦厚,餘味也欠綿長。

五糧液是河的中游,支流業已匯合融通,主體已定,辛辣綿甜有著很好的平衡,厚薄適中、濃淡有勁,口感圓潤流暢,四平八穩、尾香綿綿。太過圓滿了吧,稍嫌其無風無浪,八面玲瓏。

茅台則似大河的下游,博大弘深,你可嫌其口感不夠細膩,但絕不是沙石俱下;你可怪其不夠潤暢,但口腔裡的交匯卻絕不是橫衝直撞;你可怕其入喉之辛辣,但其醇厚雅正卻一以貫之,直抵丹田。分辨好酒的一個秘訣是:瓶中酒已乾、杯中酒已盡,而空瓶、空杯中留下的芳香仍然綿綿不斷、滲人心脾、讓人愉悅。茅台是中國酒中唯一能給我這種感覺的酒。其空杯留香留的更是一種霸氣、一種歷史的沉澱。

日本人點頭如搗蒜,我卻懷疑他真的能明白這一比喻了,畢竟其國境無長江大河,酒以淡者為尚呢。

以前認為酒鬼帶點神秘的出身假以時日當可異峰突起,或有潛質與茅台、五糧液鼎足而立。後來的演變竟成為眾多電視名牌的其中一個了,辛辣失卻圭角,綿甜變得媚人。作為好酒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是餘味要非常乾淨,酒鬼恰恰也失去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