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 55. 可持續發展 >

55. 可持續發展

格林一家意識到他們的成功付出的高昂代價,他們的鄉村農舍不僅是他們的家,也是營生的工具。然而,當他們的企業創造穩定的利潤時,屋內笨重機器的震動卻逐漸破壞了房屋結構。如果他們繼續不管不顧,5年內房子受到的損傷會讓這裡成為危房,而他們將被迫搬出去,而他們獲得的利潤也不足以購買新的房產,或者進行必要的維修與結構改良。
格林夫婦決心將房子保留給孩子,因此,他們決定減慢生產,防止損壞繼續擴大。
10年後,格林夫婦過世,他們的子女繼承了房產,然而,農舍也已經倒塌,成了片片瓦礫。建築商來了,搖頭說,要整修完畢需要100萬英鎊。格林夫婦的小兒子曾擔任自家公司的會計很多年,他聽了以後滿臉愁容,將頭埋在雙手中。
「如果我們當初盡全力生產,不顧農舍的情況,5年前我們就有足夠的錢整修房子了。現在,經過10年的低水平生產,我們已經破產了。」
格林夫婦當初試著保護遺產,但實際上毀了遺產。
資料來源:比約恩·倫伯格,《多疑的環保主義者》,劍橋大學出版社,2001。

這則寓言可以被當成一個有關企業預期計劃的教訓。但是它的意義不僅如此,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被人廣泛關切的兩難問題:我們如何回應我們目前面對的環境威脅?

以氣候變化為例:專家認為氣候變化的確在發生,而且很可能是人類造成的,但是現在我們不知該採取什麼樣的實際措施來完全停止氣候的變化。比如,《京都議定書》的執行效果只能將變遷推遲大約6年的時間,然而,僅美國用來實施《京都議定書》的成本就相當於供應全球人口乾淨飲用水所需的錢。因此,你必須問是否值得為《京都議定書》的執行成本埋單。

重點在於,沒有《京都議定書》時,美國實際上會向全世界提供多少乾淨飲水。這個重點可以和格林家防止房屋倒塌類比。我們是否也會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結果只是推遲了不可避免的氣候變化,最後剝奪了下一代用來解決上一代遺留的問題所需的資金?如果犧牲了經濟發展只會使我們在對抗氣候變化時準備得沒那麼充分,那麼將氣候變化問題推後應該是最好的做法。

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對全球氣候變暖聽之任之,只是指出我們應該確認要做什麼才有效,才不會無意中讓事情變得更糟。這要求我們考慮的不只是環境破壞擴大化的問題,還要包括下一代是否有能力處理這個問題。許多環保人士不惜一切代價地避免環境破壞,但這種行為和格林家不惜代價將對農舍的破壞減到最低的策略一樣非常短視。

這似乎是常識,但是對於關切環境的人而言,容易讓他們從直覺上厭惡這種說法。理由有三個。首先,這種說法暗示有時讓地球在短期內獲得更多污染反而更好;其次,這種說法強調了經濟發展在提供解決問題的資源上扮演的角色,但強調金融與經濟容易讓環保人士厭惡;最後,這種說法通常與這樣的觀念相關聯,即未來科技有助於解決環境問題,然而科技被許多環保人士視為問題的源頭,而非解決辦法。這三個理由或許能解釋為什麼環保人士反對這種論調,而不是為什麼他們應該支持這種論調。

請看其他問題
10. 蒙蔽公平
22. 救生艇
60. 照我說的做,而不是跟著我做
87. 公平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