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十五講 > 後記 >

後記

首先我要感謝北京大學哲學系系主任趙敦華教授和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本系列教材的執行主編溫儒敏教授。趙敦華教授推薦我參加這套教材中《西方哲學十五講》的編寫,使我感到非常榮幸。溫先生則始終關心這部教材的編寫,如果不是在他的督促下,也許這部教材還會拖一段時間,所以在表示感謝的同時,也表示歉意。

幾年來,我陸續主編過幾部與西方哲學有關的教材:《西方哲學問題研究》(張志偉、馮俊、李秋零和歐陽謙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材)、《西方哲學智慧》(張志偉、歐陽謙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人文素質課程教材)和《西方哲學史》(張志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感覺在這部《西方哲學十五講》上花的心思要多一些。

原因有二。

一是在主編了上述教材之後,新編一部通識課的教材,若想突破自己的思維定式而有所創新是很難的,不重複就不錯了。本教材使用了我主編過的教材的某些內容或資料,未能一一註明,在此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作者們表示歉意和感謝。

二是這部通識課的教材面向的對象是非哲學專業的本科生,不能也不應該像專業課的教材那樣太過專業化。故而這套系列教材的主編溫儒敏先生一再囑咐我要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盡量保持講課的風格和語言。我當然謹遵教誨,盡量滿足這個要求。另外,在列參考書目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列出的書目都是能夠找得到的中文哲學原著、譯著和參考書,沒有列出相關的外文原著和參考書。

其實我也一向認為,哲學理論無論多麼晦澀艱深,都應該是能夠說清楚的。如果說不清楚,或者讀者讀不懂,那不是讀者的問題,而是作者的問題,他沒有把話說清楚。

我當然希望我把話說清楚了。

因此,在這部教材上想不多花些時間都不行。加之雜務纏身,很少有完整的時間,所以一拖再拖,現在終於可以交稿,總算鬆了一口氣。由於時間的關係,本書中第十講、第十一講和第十二講,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社科系的馬麗副教授所寫,由我統稿,特此說明。

最後,我還要向本書的責任編輯表示由衷的感謝,由於他一絲不苟的工作,使本書避免了許多文字上的錯誤。

張志偉 2003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