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健康寶貝——嬰幼兒常見病238問 > 如何帶孩子看病 >

如何帶孩子看病

問 孩子哇哇大哭、家長滿頭大汗,帶孩子看病真是讓人撓頭的一件事,該怎麼帶孩子看病呢?

答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海浪:建議家長帶孩子看病時採取以下方法。

出門前:跟孩子聊聊看病什麼樣

門診發現八九個月到4歲以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對看病表現得恐懼,因為他們的獨立意識已經開始萌發。多數家長擔心孩子會害怕就醫,所以盡量避免和孩子談論看病。其實這樣恰恰不對。突然把孩子帶到一個他們完全不瞭解的陌生環境,醫生還沒有開始檢查,孩子就表現出無比的驚恐。這就好像我們大人突然被人劫持一樣,不知道下面會發生什麼。

正確做法:在孩子來就診之前,一定要讓孩子瞭解到醫院會發生什麼才是正確做法。告訴孩子他將看到的情景:有穿白大褂的醫生,有戴口罩的護士,並詳細告訴他抽血的步驟,以及疼痛的感覺。

小提示

場景描述越細越好,還可以通過做遊戲讓孩子預習看病過程。

進診室:聽聽孩子的真實感受

許多家長將孩子帶到醫院診室後,就無視孩子的感受,一門心思只想讓孩子安靜或者只顧和醫生談論病情。一個4歲的女孩看病時哭著喊媽媽,可是她媽媽根本不理會,於是她就開始亂踢亂打。於是我問她:「你有什麼要說的嗎?」女孩有些驚訝,然後模仿媽媽的說法,說自己有些咳嗽。

之後的檢查小女孩都比較配合。臨走時她對我說:「我喜歡你。」

正確做法:其實孩子是需要充分尊重的,她當時的做法就是希望被關注,來消除她內心的不安全感。家長此時就應該多聽聽她的想法,安慰她,而不是不理睬和訓斥。

小提示

這種關注可以是就醫時的肢體擁抱,也可以是消除孩子恐懼的輕言細語,有助於孩子獲得安全感。

檢查中:給孩子有安全感的「束縛」

對於過度緊張的孩子,可以通過正確的體位來克服他的恐懼。孩子四肢不斷掙扎、蹬踢,一些家長束手無策,孩子還沒做檢查,大人就已經被搞得大汗淋漓。

正確做法:讓孩子側坐在家長一條腿上,然後家長用另一條腿緊緊夾住孩子的雙腿,並用兩臂呈環狀圍攏住孩子的身體,將孩子完全裹住緊緊擁抱,避免其上肢動彈。這種方法本身就能給予孩子巨大的安全感,同時可以完全束縛住孩子的肢體運動,使他能夠順利地接受檢查。

小提示

這樣的擁抱方式同時需要醫護人員的快速配合,讓孩子對檢查的記憶不過於深刻,以減少孩子的壓力。

治療時:千萬別說打針不疼

多數家長喜歡欺騙孩子,明明要打針,但嘴裡卻說「不打針,我們不打針」,結果又把孩子緊緊按住,讓孩子扎針。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後,孩子的依從性就會越來越差,不僅不配合、奮力掙扎,有的還會由於過度哭叫出現憋氣、嘔吐的現象。

還有的家長一再地強調打針不疼,反而適得其反,更加重了孩子的恐懼。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曾經有過不愉快就醫經歷的,一聽到打針就會驚恐萬分,很自覺地就忽視了前面的「不」字,家長反覆強調的「打針不疼」在他聽來就是「打針很疼」。

正確做法:家長在語言安撫上要避免「不疼」「不難受」這樣的詞,而代替以「讓醫生看一下,我們馬上回家」,這樣的語言可以有效地緩解孩子的恐懼感。我們應該如實告訴孩子要如何治療,而且態度堅決,孩子儘管一開始有些哭鬧,但他發現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的時候,他會逐漸平靜。千萬不要哄騙和欺瞞孩子。

小提示

看病時孩子過度緊張,遠比疾病的損傷大,一些孩子歇斯底里,拚命哭鬧,消耗了不少體力,更加劇了病情,對健康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