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日本父母這樣教孩子負責 > 第八章 創新原則:為孩子的思維能力負責,鼓勵孩子發展創新想像思維 >

第八章 創新原則:為孩子的思維能力負責,鼓勵孩子發展創新想像思維

1.自己試著做玩具,開發孩子創造力

如今,各種各樣的玩具層出不窮,父母們為了表達對孩子的愛意,更是有求必應,有玩具必買。特別是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表達愛意的方式,只能把滿滿的愛意寄托在玩具身上,很少考慮到讓孩子自己做玩具。

如果孩子想要自己動手做玩具,就必須有大人陪著,甚至是「角色置換」,大人負責主要工作,孩子負責「監督」。更有甚者,一聽孩子要自己動手做玩具,就覺得虧待了孩子,連忙跑去買回一大堆孩子原本想要做的玩具,甚至不惜千金,只為博得孩子一笑。

然而,日本父母卻截然相反,他們並不推崇給孩子買很多玩具,而是鼓勵孩子自己試著動手做玩具。

由於工作原因,李金銘跟隨她的日本老公來到了日本。孩子才正式入學一個月,這位中國媽媽就遇到了尷尬的事情。

原來,李金銘的兒子所在的學校要舉辦手工活動,要求所有同學都要自己做各種手工玩具。手工課上,老師和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地做自己想做的玩具,只有李金銘的兒子望著滿桌子的材料,不知道如何下手。

老師發現李金銘的兒子不動手以後,就引導他試著用手裡的材料,發揮創造力,製作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可李金銘的兒子卻對老師說:「我家裡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有什麼必要自己動手做呢?而且,以前的手工課,都是回家以後,爸爸媽媽幫我做的,我才不要自己做!」老師非常震驚,馬上給李金銘打了電話。

對老師的態度兒子非常不滿,回家跟李金銘哭訴。李金銘也覺得老師小題大做了:現在玩具商店裡有各種各樣的玩具,什麼類型、用途和玩法的都有,有什麼必要非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呢?更何況,孩子的任務是學習,動手做玩具搞活動不是太浪費時間了嗎?

李金銘記得在中國的時候,有一次,學校佈置了一項家庭作業,要求如下:1.自己設計並繪製1份手抄報紙(使用A3紙);2.拍攝並沖印3張某個景點的照片;3.以上兩項要統一裝訂,打印封皮,並寫明學校名稱、班級和姓名。

當時看到題目,李金銘感到不可思議,這份家庭作業竟然設計了電腦、打印機、辦公軟件、繪畫以及紙張、相機、攝影、相片沖印、裝訂等工作,這可是專業秘書該干的活兒呀!不,還得外加一個攝影師和畫家!這樣的工作,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能獨立完成嗎?

結果,李金銘陪著兒子熬了大半個晚上做出作業來,第二天兒子放學回來,告訴她其他同學的作業完全是父母包辦的,媽媽負責畫畫辦報紙,爸爸負責拍照、沖洗照片和裝訂,只在前面加注「指導老師」4個黑體字。

於是,李金銘就提出要幫孩子做玩具,老師開始不同意,最後禁不住李金銘的堅持,只好勉強點頭。

很快,學校的手工活動進入了高潮,在學校舉辦「自製玩具展」,按班級展覽同學們自己做的玩具,並邀請學生家長參加。

李金銘看到其他同學製作的千奇百怪的玩具:用紙盒製作的機器人和宇宙空間,用紙折出來的小動物和建築物等,用針線縫的布口袋和娃娃用的小被子,貝殼做的風鈴……這些玩具真是千奇百怪,十分精美。

李金銘不禁讚歎自己的先見之明:雖然老師說得那麼辭嚴義正,但還不是家長幫忙做的嗎?孩子自己肯定做不出來這些千奇百怪的東西!

然而,經過瞭解以後,李金銘驚訝無比——參加活動的日本父母紛紛表示,這些玩具都是孩子自己製作的,他們頂多是打打下手。

兒子的一位同學的媽媽告訴李金銘,其實從進入幼兒園之前,他們就有意識地教孩子自己做玩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買玩具,上學以後,學校也會刻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鼓勵孩子想要什麼玩具的時候,就自己動手做,而不是拉著爸爸媽媽去玩具商店!

李金銘所遇到的父母和老師,並不是特例。幾乎所有的日本父母都有這樣一種共識:讓孩子自己動手做玩具。因為他們認為購買來的玩具,大部分都缺乏創造性,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發展,而自己動手做玩具,既可以讓孩子從玩中得到知識,同時又會有效地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孩子最珍貴的潛能之一。但更多的中國父母只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卻從沒想過如何激發和提升孩子的創造力潛能。殊不知,就是這樣的疏忽,便把孩子的創造力給扼殺了。

有的父母可能僅僅是為了表達愛意,而不惜千金,給孩子購買現成的精美玩具;有的父母則是由於工作忙碌,只能憑借無限制地給孩子購買玩具,來彌補對孩子的歉疚,求得自我安慰;有的父母則是怕麻煩,只要孩子一哭鬧或者纏著自己做玩具,就乾脆帶他去買現成玩具……

孩子在玩這些現成玩具的時候,就跟吃快餐一樣,只有快捷方便,卻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久而久之,其創造力和思考力就會受到極大的不良影響。

然而,日本父母卻早早地開始了實踐,他們不會經常給孩子買現成的精美玩具,就算購買,也更多地偏重於能夠啟發智力和創造力的玩具,比如結構玩具,可塑性強的玩具。這樣,孩子在玩的時候,就可以多動腦、多思考,創造力也就會得到極大的培養。

在日本,走在任何一個城市,你都會經常看到這樣一種公益場所:組織者利用廢舊紙箱板等材料,讓孩子們自由想像,裁剪、製作出所需要的玩具,而孩子們在其中玩得不亦樂乎,創造出各種千奇百怪的玩具來。父母們則在旁邊看著,而且多數是動口不動手,完全放手讓孩子自由創造。

日本父母認為,玩耍是孩子的一種創造的機會,如果給了孩子現成的玩具,就會把他們的思維框定起來,而如果給他們未成形的玩具,讓他們自己去發揮創造,就會給他們的想像力創造最大的發揮空間,這時候,玩具就能發揮最好的作用,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飛。

可以說,手工製作的玩具,不僅僅來自孩子雙手的造型和勞動,更具有了「人性」。簡單的材料,比如木頭、泥土、紙張等,在給孩子提供樂趣的同時,也給孩子的創造力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幫助孩子學會以各種想像的方式來思考。

所以,日本父母往往會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順應孩子的動手規律,拿一些廢紙、廢棄紙箱、木頭、橡皮泥等讓孩子自己製作玩具,買來各種積木、自製拼圖、七巧板等讓孩子隨意拼湊、搭建。同時,鼓勵孩子自己製作各種不花錢的小禮物,比如新年賀卡、祝福卡片、節日小工藝品等。

慧言慧語

科學研究證明,動手能夠提高孩子的創造力,進而提高孩子的智力。我們經常會看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孩子雖然不安分、特別好動,但卻極其聰明;一些孩子非常愛動手做一些小玩具,其想像力和創造力也特別豐富。由此看來,日本父母試著讓孩子自己動手做玩具,的確是一種明智之舉。

我們常說「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其實與日本父母讓孩子自己動手做玩具就有異曲同工之妙。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認識同一類事物的共性、不同事物的區別,使其知覺更加具有概括性。可以說,動手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相反,孩子的創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孩子的動手能力好壞與否。

所以,喜歡給孩子購買現成玩具的中國父母們,趕緊扔掉那些現成玩具,給孩子準備紙張、剪刀、木頭、泥土等,讓孩子自己做玩具吧!

2.通過玩遊戲,讓孩子學創新

籐田麻裡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十分注重寓教於樂。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種教學方法竟讓孩子學會了創新。

一天,麻裡整理了一下遊戲材料,並增添了一些新的遊戲材料。這個時候,澄海第一個衝進了「小超市」,他發現「超市」裡添了許多的糖果盒。澄海被吸引了,他蹲在糖果盒面前「研究」了起來,然後不解地問道:「老師,怎麼會有這麼多漂亮的糖果盒呢?它們的形狀竟然都不相同,有的像一幢小房子,有的像花轎,有的還是心形的。可是,這麼多的糖果盒是做什麼用的呢?」

麻裡抓住機會向澄海反問道:「你打算做什麼呢?」

「我想把它們搭成一間漂亮的糖果屋,這樣別人看到以後,就會知道裡面擺了各種各樣的糖果。」

「你打算怎麼做呢?」麻裡繼續問他。

澄海說:「我打算把心形的糖果盒作為房子的基礎,把小房子一樣的糖果盒作為牆壁,最後再把花轎一樣的糖果盒作為房間子的屋頂。」澄海一邊說一邊做,一會兒之後,一座漂亮的糖果屋就完成了。

擺滿了各式糖果的糖果屋吸引了其他的小朋友,他們稱讚道:「哇!好漂亮的糖果屋啊!」看到澄海搭的小屋後,麻裡大吃一驚,因為她沒有想到孩子竟然有這樣新奇的想法。

麻裡知道,園裡的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飛行棋。於是,在一次上課的時候,麻裡問:「小朋友們,你們能在飛行棋的基礎上,發明一種更好玩的遊戲嗎?」

最後孩子們和麻裡一起設計了一種新的遊戲,名字叫《森林的運動會》。由於這是孩子們一起開創的,因此他們很容易就接受了這個新的遊戲。這個遊戲中沒有提供故事情節,因此給了孩子很大的想像空間。

孩子們給每一個角色都取了英文名字,想像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當然了,運動員的獎品也被想像成孩子們自己夢想的東西了。所有的這些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想像力,而且,孩子們在講述這些的時候,語言組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在遊戲的過程中,由於每個角色的身份都要保密,而且手牌的內容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使得孩子們不得不去觀察各種變化,並不斷去記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此遊戲刺激了孩子們的求勝心理。此外,前進和後退的格子數,是對加減法的訓練。

《森林的運動會》在激活了孩子們右腦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左腦,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玩遊戲不僅不是玩物喪志,反而會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創新。所以,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父母就不要於加以阻止了,如果能參與其中就更好了。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所以日本父母在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會做一些事情,讓遊戲充滿樂趣的同時,還蘊含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在成長中創新,這是日本父母一直信奉的原則。日本父母十分尊重孩子富有個性與創造性的表達,他們認為,許多新意識體現在孩子無拘無束、乃至跳躍性的思想和想法中。

日本父母尊重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意願,不會試圖左右他的想法,而是讓他擁有遊戲的主動權,讓他選擇遊戲的對象,讓他決定遊戲的玩法。每個遊戲都有它的規則,但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讓孩子選擇怎麼玩,讓他做遊戲的主人,並制定遊戲的規則,然後在遊戲中去體驗、去驗證。日本父母會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而後與他共同遊戲,共同收穫親子的樂趣。

許多時候,孩子會用新方法去對待舊事物,這就是創新。這時父母要利用孩子的好奇來引發他的獨創行為,且給予鼓勵和表揚,從而強化孩子的好奇心,並積極為此去尋找答案,這將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慧言慧語

創新意識與創新活動存在於孩子生活、學習和遊戲中的每個點點滴滴。作為父母,一定要善於發現,並要適時引導孩子,對他進行鼓勵。

更重要的是,面對孩子「出格」的行為,父母必須學會容忍,要肯定孩子的創意,並對他的「出格」行為進行指導,但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對他人、對環境不會造成危害的時候。

3.鼓勵多提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千葉麗子是橫濱一所小學的老師,孩子們都很喜歡她,不僅僅是因為她年輕漂亮,更重要的是她從來不打擊孩子們的好奇心。

一次,千葉麗子在去辦公室的路上,經過水池的時候,聽到一陣嬉笑聲。千葉悄悄地走過去一看,原來是自己班上的翔太,他把磁鐵放到盆子裡,讓磁鐵跟衣服上的拉鏈在水中「交朋友」。翔太興奮地說:「你們看,磁鐵在水中也能吸住拉鏈,而且它還能拖著拉鏈跑呢。」

就在這個時候,孩子們抬頭看到了千葉。這時洋平小朋友說:「老師,不是我要玩的,是翔太非要在這裡玩的。」千葉摸了摸洋平的頭,說:「剛才你們發現了磁鐵能在水裡和拉鏈交朋友嗎?」聽了老師的提問後,孩子們馬上興奮起來。

翔太積極地回答道:「對!老師你看,我家的磁鐵最厲害了。」原來,自從千葉講完《磁鐵交朋友》之後,翔太就隨身帶著那塊小磁鐵,今天他終於有機會玩一玩了。

「試一試老師的磁鐵好不好?看看老師的磁鐵能不能在水中把拉鏈吸起來,你們誰來幫我一下呢?」孩子們踴躍地幫千葉完成了這個任務。

「這樣看來,每一塊磁鐵都能把拉鏈吸起來。如果我們把拉鏈放在很深的水中,那麼磁鐵會不會將它吸起來呢?」聽了千葉的話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看著他們興奮的臉龐,千葉笑著說道:「那你們就試一下吧,但一定要把你們的發現及時告訴我喲。」回到家以後,孩子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紛紛做了實驗。

千葉看到孩子們在調皮,不但沒有批評他們,反而提出了問題,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而且利用好奇心,使他們從中學到了知識。

還有一次,千葉正在辦公室裡批作業,這時有兩個學生跑過來,對她說:「老師,不好了,陽一把花盆裡的毛毛拔下來了。」千葉回到教室一看,原來陽一把擺放在窗台上的仙人掌的葉子(針)拔掉了。

千葉不知道該對陽一說什麼。這個時候,陽一抬著頭看看千葉,搓動著小手小聲地嘟囔著說:「老師,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沒想到它的毛毛一弄就掉了。」

千葉柔聲地問道:「那你看到它是什麼樣子了嗎?」

聽到老師這麼問,陽一馬上興奮起來,說:「千葉老師,我看到了,它的針不扎人,而且還很軟。」

「你還有什麼發現?」

「它們不一樣高,長得就我們的手指頭一樣。」

千葉抱過陽一,輕輕地對他說:「孩子,你觀察得很仔細,正是由於這棵小植物跟我們的手指頭很像,所以它的名字才叫仙人掌。那些小針是仙人掌的葉子,看起來很硬,實際上很軟,是為了保護仙人掌的。因此,一旦葉子沒了,仙人掌很快就會死去。你說你這樣做對嗎?」

「不對!」

「其實我們用眼睛認真觀察也會發現的。老師知道你不是有意的,所以這一次就原諒你了,但老師希望你能將你的發現跟老師剛剛跟你講的知識告訴其他同學,好嗎?」

對於千葉的這個要求,陽一高興地答應了,把這些知識告訴了班上其他的同學。

千葉麗子認為,翔太跟陽一的探索行為十分難得,所以當她看到兩個孩子調皮的時候,不僅沒批評他們,反而正確誘導了他們的探索行為,讓他們學到了知識。

為什麼會開花?為什麼會下雨?太陽為什麼要下山?人為什麼要穿衣服?當孩子不斷對新事物表現出興趣的時候,「為什麼」就會成他的口頭禪。為了尋找答案,他們往往會刨根問題,纏著父母挖掘事情的「根本」,或者親自動手去探索。

作為父母,當你的孩子不斷問你問題,或者探索事物真相的時候,你是厭煩、批評、阻止,還是理解、包容、鼓勵呢?

面對孩子的「為什麼」,日本父母理解、包容、鼓勵,因為這表示孩子已經開始展露他的好奇心。為了保護孩子強烈的好奇心,為了鼓勵孩子的積極探索與求知,為了讓孩子更富有智慧,日本父母有一個「四步走戰略」。

第一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平日的生活裡,日本父母為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經常向孩子提出一些他可以理解,並能回答出來的問題。而且,對於經常問「為什麼」的孩子,日本父母會給予適當的表揚。

第二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甚至荒唐可笑,如「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我是從哪兒來的」等一些在父母看來匪夷所思的問題。許多時候,孩子總是喜歡刨根問底,凡事問個明白。對此,日本父母不會因為自己忙,或者覺得荒唐可笑,而對孩子的問題置之不理,也不會直接對孩子說「問別人去」,更不會簡單地回答「不知道」。日本父母會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如果日本父母也不知道問題的答案,那麼他們會邀請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尋找答案,在實際參與中鍛煉孩子。

第三步:正確誘導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可能會做一些極具破性的事,正如上述案例中,陽一拔了仙人掌的葉子一樣。遇到這樣的情況,日本父母首先會向孩子瞭解一下他這麼做的用意——可能許多孩子是想知道仙人掌的葉子扎不扎人才拔的。這時,日本父母不但不會責罵孩子,還會趁機向孩子提出問題,誘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探索來的答案說出來,同時把關於仙人掌的知識告訴孩子,並適時教育孩子不要破壞植物。

第四步:把孩子的好奇心轉化為興趣。好奇心是孩子一時的衝動,為了讓孩子能堅持下去,日本父母會及時加以引導,把孩子一時的探索行為轉化為長久的興趣。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起到發展智力的作用。如,日本父母會把孩子對仙人掌葉子的好奇,擴展至對其他植物葉子的好奇上來,拓寬孩子的興趣,開闊孩子的眼界。

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就是他對新鮮事物的探究反應,進而做出的探索行為。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使其從中獲得新穎而神奇的感覺,讓他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和嚮往,把他的好奇心引入恰當的軌道。

慧言慧語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孩子就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一直伴隨在他的身邊。所以,父母應該珍視孩子的好奇心,用愛為他建立一個學習的樂園,讓他的生活充滿對未知世界無窮無盡的探索,充滿樂趣和知識,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4.建個「家庭實驗室」,鼓勵孩子多動手

張棟是位中學老師。1995年的時候,他的兒子張翰到日本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就在日本定居。今年年初,張棟特地請假飛到日本去看望孫子。

張棟在日本待了一個星期,可能是老師的緣故吧,回國後,張棟跟同事們談起此行的感受時,說的最多的就是日本父母的教子方法。張棟這樣說道:「其實,日本父母跟咱們中國的父母一樣,都望子成龍,但是日本父母並不會一味地訓斥孩子,而是耐心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多動手做實驗。」

張棟的孫子今年5歲了,已經上幼兒園了。張棟剛到日本那天,孫子所就讀的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們留了一道手工題:自己動手做一瓶吹泡泡的肥皂水。

吃過午飯以後,張翰夫婦就帶著兒子去了院子裡,根據書上的製作步驟,一步一步教他如何配製肥皂水。在兒子兒媳的教導之下,孫子先是把水和洗滌劑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調配,然後倒入一個澡盆中,接著再把金屬絲彎成一個大圓圈,將大圓圈在肥皂水中裡蘸一下,之後再抬起來,一個大大的肥皂泡就這樣誕生了。

接下來,兒子兒媳又讓孫子站到澡盆中間。這一次,他們用紗布把呼啦圈纏了起來,代替金屬絲,然後,夫妻二人一起緩緩地將呼啦圈抬起來,於是,陽光下瞬間出現了一個像彩虹般絢爛的大大的肥皂泡,把兒子整個人都圍在了裡面。

做肥皂水原本是一個枯燥無比的實驗,但在張翰夫婦的精心編排之下,竟然變得這樣生動有趣。

晚上,張棟問兒子:「是不是所有的日本家庭都像你一樣重視孩子的實驗呢?」

張翰回答說:「是的,日本人十分重視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鼓勵孩子親自動手做實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日本一些名牌私立中學的入學考試題目,通常會從小學課本中的實驗中選取,因此日本父母不敢輕視;二是在日本父母看來,雖然這些實驗不能使孩子的學習成績馬上得到提高,但卻十分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張翰還說:「不僅如此,許多日本父母在家裡為孩子專門設立了一個小型家庭實驗室,以為孩子做實驗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我的好朋友山本英樹就為他兒子建了一間這樣的小實驗室。」

沒過幾天,張棟和張翰應邀去拜訪山本英樹,當時山本英樹和兒子正在小實驗室裡做實驗。父子二人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做水的「復沸」實驗。父子二人先把燒瓶加熱,等到燒瓶裡的水沸騰後再把瓶塞上,接著再把燒瓶的底部浸入到冷水裡面,讓燒瓶裡的水不再沸騰,最後從燒瓶的頂部把冷水澆下來,看燒瓶裡面的水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課本上的正確答案是,水會再次沸騰起來,而且還給出了詳細的解釋。在實驗的過程當中,當水真的「復沸」起來的時候,張棟看到山本英樹的兒子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張棟心想:「回到國內以後,我要把日本父母的教子方法告訴周邊的人,讓他們像日本父母學習。如果中國的父母也鼓勵孩子多動手,還怕孩子將來高分低能嗎?」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越來越強烈,探索的態度也越來越積極。這時孩子經常會問「為什麼」,進而產生探索的需求。對此,父母要支持、理解,正如上述案例中的張翰和山本英樹一樣,讓孩子親自動手做實驗,不僅有利於提高孩子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激起孩子學科學的興趣。

要知道,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做實驗的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在家裡為孩子創設機會,引導他做實驗。為此,日本父母經常讓孩子做一些簡單、易於操作且帶有遊戲性質的小實驗。比如,調配肥皂泡、種子發芽等。孩子在親自動手操作的時候,可以充分觀察實驗中事物所發生的變化,體驗比較深刻,不僅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還提高了孩子動手實驗的積極性。

在實驗的過程中,日本父母會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並對他的操作技巧進行指導。因為在日本父母看來,做實驗其實就是擺開材料的過程,所以他們會盡量滿足,為孩子提供一些比較簡單的用具,比如洗滌劑、磁鐵、燒瓶、電池等。

另外,日本父母會教會孩子操作各種實驗用具,使其對實驗充滿信心。當孩子對某一現象感到困惑的時候,日本父母會提議:「咱們一起做一個實驗,找一找原因吧!」孩子在做實驗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從而萌發與別人一起探究,或者向別人傾訴實驗感受的想法,這個時候,日本父母會參與其中,及時指導孩子克服困難,和他一起享受實驗的成功樂趣。此外,日本父母還會為孩子建個「家庭實驗室」,為他創設一個安靜的環境,使其在實驗的時候免受打擾。而且,日本父母鼓勵孩子:「你真棒!」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引導他:「換一種方法會不會更好呢?」在孩子探究、發現、找出問題的答案的過程中,日本父母會耐心地等待著,使其在得到鼓勵和支持的同時,對實驗充滿信心,從而更加喜歡做實驗。

實驗結束以後,日本父母還會和孩子一起製作一些實驗記錄卡,通過文字、圖表等方式,幫助孩子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如水「復沸」的實驗中,孩子可以「√」的方式記錄他觀察到的現象,使他充分享受到做實驗的樂趣。

許多時候,孩子越是調皮,就越具有創造力。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喜歡動手來滿足自己好奇心的時候,千萬不要阻止他。因為,你阻止的不是他的調皮,而是具有創造力的個性。所以當孩子喜歡探究的時候,父母不妨為他建一個「家庭實驗室」,鼓勵他多動手。

慧言慧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終是淺薄的,如果父母想讓孩子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必須讓他親自去動手實驗。

在國內,很多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最常犯的一個錯誤是:重課堂,輕實踐;重課本,輕實驗。父母的這種錯誤,極有可能導致孩子將來高分低能。所以,日本父母培育孩子親自動手做實驗的教育方法,確實值得中國父母學習借鑒。

5.讓孩子學會模仿,發掘創造潛力

山本小次郎是日本沖繩縣一所小學的班主任。他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他也知道,創新需要的不僅僅是外界現實的刺激,和對感知的刺激,而且要將大腦中新的刺激與舊有的經驗創新組合,進而構成新的聯繫。

基於以上認識,小次郎希望通過模仿,來發掘孩子們的創造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為此,小次郎從網絡上找到了13幅關於「床」的極具震撼力且富有創意的圖片。圖片上的床有:分子床、漢堡包床、蛋形床、磁浮床、私密之雲搖床、夢幻馬車似的童話床等。

在給孩子們展示圖之前,小次郎問:「孩子們,你們知道床的功能是什麼嗎?請你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床。」

孩子們的回答大同小異:床是用來睡覺的,有的時候還可以躺著看書,床的樣子就是生活中的那個樣子,有床頭、床板、床腳等。有的孩子甚至還描述了在鄉下看到過的老式床。

聽完孩子們的發言後,小次郎說:「那請你們看一下這些圖片上的床,它們和你們想像中的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隨著圖片的展示,學生們發生了一陣驚歎聲,然後他們開始討論自己喜歡哪一種。接下來,小次郎讓孩子們對這些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喜歡的原因,並且要指出「這一張床」的什麼地方最震撼人心。

看完所有的圖片後,小次郎及時引導孩子們思考,事實上,這些床讓他們驚歎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功能舒適,更重要的是床的造型時尚新穎。不止是孩子們,就連小次郎也不禁感歎:「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或許是因為接觸的太少,沒有什麼經驗,更有可能是因為很少有人想要對自己的床進行新的設計。」

有的孩子說:「想了也白想,因為我們根本就做不出來。」

小次郎啟發他們說:「其實,創新就是對舊事物的模仿。而且,創新並非一定要做出實物來,只要你們敢想、敢做,你們就能把自己的創意落實到紙,畫出自己的創意其實也是一種創新。很多發明方案申請到專利,就是這樣做的。」

聽了老師的話後,孩子們覺得可行,都想試一試。可是,如何尋找創新的靈感呢?小次郎在那些圖片的基礎上對孩子的思維進行了縱向和橫向的引導。

從縱向來看,床本身有很大的創新空間,那麼,可以對和床有關的物品進行改造嗎?如果可以的話,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舒適、更加精彩。比如,床單、被子、枕頭等。枕頭的作用就是讓人們在睡覺或者休息的時候,能夠讓自己的頭部承力,以便入眠。

於是,小次郎引導孩子們在枕頭的形狀上進行發散思維,最後他們在模仿那些展示出來的床的基礎上,想到了漢堡包形狀枕頭、蛋形枕頭、動物形狀枕頭、條形枕頭等。形狀有了,接下來,小次郎進一步讓孩子思考枕頭的圖案設計,以及材料,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非常積極。小次郎趁熱打鐵,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到紙上。

從橫向來看,一個人的房間可以設計得更加人性化一點,如鞋櫃、桌椅、書架等,除了外觀以外,還要考慮功能,切忌只注重趣味而不注重實用。孩子們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到紙上後,小次郎要求他們不斷對其進行完善,直至形成自己的創作方案。

小次郎相信,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會充滿不斷克服困難的快感,在其求知慾得到激發的同時,潛能也能得到很好的釋放。

在極具震撼力的床的基礎之上,小次郎引導孩子對枕頭、被子、書架等物品進行了創新。在日本,不止小次郎一個人這樣,許多日本父母都會這樣做。也正因為日本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所以讓孩子們養成了模仿的習慣。

關於日本人的模仿,高橋敷在《醜陋的日本人》一書中曾這樣寫道:「在外國的宴會上,面對珍奇的菜餚又不知其吃法,此時可表現日本人的性格。菜一上桌,西班牙人最先伸手,大吃起來;德國人要先想出一個好一點兒的方法;英國的紳士則慢悠悠地向人請教,然後再動刀叉。但日本人卻擺好要用刀叉的架勢,裝出自己會吃的神色,觀望著別人。只要有人打第一炮,他們就按人家的吃法吃起來。因此,不管正確與否,第二個總是日本人。」

的確,日本早年一直是善於模仿起家的,不可否認的是,日本人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對創新的追求,而且,日本人對創新的追求甚至超過了他們對模仿的熱衷。

日本的學校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小學、初中常常組織孩子們到郊外上課,以便觀察動物的活動以及植物的花期;高中時開始讓孩子們接觸一些小型的研究項目,鼓勵他們發現問題。

日本有許多鼓勵孩子發明創造的組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舉行全國性航模、機器等比賽,獎勵通常會伴隨那些喜歡創新的孩子成長,比如,全國發明獎、發明協會獎、內閣大臣獎、總理大臣獎、天皇獎等各種各樣的獎項。

在家庭中,日本父母會專為孩子建一個「家庭實驗室」,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創新。如果孩子沒有什麼創意,日本父母則會讓孩子從模仿開始,逐漸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所以從今天起,父母不妨試著培養孩子模仿的習慣,然後在模仿的基礎之上,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使其將新事物和舊事物結合起來,從而成為孩子自己的創造。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讓孩子有選擇地模仿,模仿好的,摒棄壞的。

另外,父母一定不能讓孩子照搬照抄,如果一味複製別人的東西,最終會埋葬了孩子的創造潛力。

慧言慧語

有人說:「日本人學什麼像什麼,中國人學什麼不像什麼。」其實不然,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日本的孩子可以,中國的孩子也一樣可以。所以,中國父母應該摒棄「模仿是可恥」這一原則,在模仿的基礎之上,逐步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發掘他的創造潛力。到時你就會發現,中國孩子的創新能力並不比日本孩子差。

6.包容「異想天開」,呵護孩子想像力

如果你孩子的作文中,寫了這樣的話:「我長大後要當一個科學家,發明一種汽車,可以在路上開,遇到水溝或者堵車的時候,汽車可以像飛機一樣開起來;遇到小溪和河流的時候,汽車可以像船一樣在水上開……」你會因為覺得他胡鬧而責怪他嗎?

其實,孩子的異想天開是一種可貴的想像力。在國內,許多父母會把孩子的大膽想像力看成是胡鬧,這是教育的誤區。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的異想天開加以積極的引導,呵護孩子的想像力,而不該加以指責,或者潑冷水,這樣只會窒息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時間一長,孩子就泯然眾人矣。

面對孩子大膽的想像力,日本父母通常不會對他加以責怪。不管孩子的想法多麼不符合實際,日本父母都會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在呵護孩子想像力的同時,激發他的智力。

一次,電視裡正在播出一個地板廣告,有一句廣告詞是這麼說的:「好地板自己會說話。」

後來,一天晚上正吃晚飯,電視上又播了這個廣告,相原夫人順嘴說一句:「裡奈,地板怎麼會說話呢?」

相原裡奈盯著電視說:「如果把自己想像成一塊地板的話,那麼,它也會有自己的生活,也會有自己的家庭呢!」

相原夫人接著說道:「是呀,有的木頭本身就是一種藥材,這樣說來,藥材不成了會講話的醫生,人們有病了就會去找它看病。」

聽了媽媽的話以後,裡奈有了更多的想法,於是她就開始說了起來:「有的樹十分有學問,人們管它叫博士;有的樹是歌唱家,人們聽到的鳥叫其實正是它在練習歌唱呢。」

相原夫人趕緊點頭稱是,並說:「這些東西都也有自己的名字,你叫它們什麼呀?」

裡奈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說:「有兩塊地板,一塊是用藥樹做成的,是一個帥氣的小伙子,人們叫他凡卡,許多人類治不了的病他都能治;他的妹妹,另一塊地板,來自智慧樹,是一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叫艾麗絲,她很聰明,小學生的作業她全部會做,而且每次都能考100分。」

聽女兒這麼說話,相原夫人也插嘴替她想像情節,說兄妹兩個喜歡穿什麼樣衣服,妹妹紮著一對羊角辮。母女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好像現實生活中真有這樣的兩個人一樣。

幾天過去了,裡奈笑著從自己的房間拿出一疊稿子,說故事寫出來了,故事的題目就叫《神奇的地板》,她大聲地將內容讀給媽媽聽。聽了女兒寫的故事以後,相原夫人先是誇女兒寫得很好,肯定了她的成績,接著又指出了其中的不足,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

裡奈聽了媽媽的意見後,又把故事改了改,直到自己感到滿意,才讓媽媽打印了出來,寄給了報社,並很快在報紙上刊登了出來。

還有一次,相原夫人帶著裡奈去戶外散步,一大片草皮吸引了女兒的注意。於是,她藉機引導女兒觀察。

「仔細看一看小草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樣子?等一會兒,咱們把它畫一下,看看誰畫得好。」裡奈觀察得很認真,和媽媽做了交流。

回到家以後,裡奈把自己的「作品」交給了媽媽。媽媽一看,女兒的畫五顏六色,每棵草的顏色都不一樣。相原夫人問她:「你畫的是什麼草?」

「這是外星人種的草,它跟花兒一樣,都能散發出香味。」

相原夫人接著問道:「你為什麼要畫這樣的小草呢?」

「這樣的小草更漂亮,能把大自然打扮得更加漂亮。」

相原夫人表揚了女兒,說:「你的想法很好!那你現在可以好好努力了,等你長大後再培育出這樣的小草,把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

聽了媽媽的表揚以後,裡奈「得意」地笑了,那表情就好像已經看到了五顏六色的小草在風中搖曳飄香。

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想像力,就像相原裡奈一樣,可是,中國的一些父母卻做不到相原夫人這樣。這些父母認為,孩子總是異想天開,因而經常以保護孩子為借口而橫加阻止,卻不知,這樣的行為窒息了孩子的想像力。

父母不想讓孩子受到傷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時大膽的想像力是孩子對自我挑戰的一種渴望。或許,孩子的想法會遭到別人的恥笑,所以他更加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深知這一點的日本父母,懂得包容孩子的「異想天開」。為此,他們尊重孩子的想像力。當孩子產生怪異離奇的想法時,尊重他們的想像力才是對他創造天性的最大保護。同時,這也是對孩子積極性的一種保護,有利於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孩子的想法,日本父母總是會真誠地鼓勵,不會有不重視的表情,更不會有不重視的做法,從而讓孩子在他們積極的回應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在日本父母看來,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也是很重要的。幼兒時期,是孩子開始具有想像力的時期,同時也是他最容易形成思維模式的時期,只要一形成,很容易保持下來,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當孩子做出充滿想像力的回答時,日本父母會給予及時的鼓勵,以此來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另外,日本父母會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等領域,以此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日本父母還會經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為他的想像力增加材料儲備。

在激發孩子想像力的時候,日本父母總是會投其所好,比如,孩子愛玩遊戲,愛聽故事等,他們就從遊戲、故事入手。

在玩遊戲的時候,孩子會把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理解進行創造性的反映,在這個過程中,其想像力也會得到發揮。玩得越好,其想像能力也就越強。當然了,日本父母也會參與到遊戲當中去,扮演一定的角色,增加遊戲的難度,這樣一來,孩子的想像力也會變得豐富起來。

在聽故事的時候,孩子的想像力會變得十分豐富,他會對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景進行想像,甚至還會想像後面的情節發展。如果父母講的故事跟孩子的想法不相符,那麼孩子會想像一下其他的結局。這有利於發展孩子的想像力。有的時候,日本父母會嘗試著給孩子講不完整的故事,從而鼓勵孩子把剩下的故事情節補充完整。孩子補充的故事,好也罷,壞也罷,日本父母都不會出言諷刺,而是給予孩子鼓勵,使他的想像力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完善。

拓展孩子的知識經驗,也是日本父母用來引導孩子想像力的一個重要條件。想像力是建立在豐富的表象的基礎上的。表象是不同事物在孩子大腦中留下的影像,形象、具體,是想像力的基礎和材料。為此,日本父母經常讓孩子接觸新鮮的事物,讓他對這些事物產生基本的認識,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當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物時,就會調動自己的想像力。

當然了,如果父母再為孩子提供一些有想像色彩的書籍或者作品就更好了。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遊戲,如讓孩子編故事的結局、故事接龍等,通過遊戲的方式,鍛煉孩子的想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孩子的想法多麼幼稚可笑,父母都要包容,一定不能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

慧言慧語

孩子的思維往往受思維定式的影響,他的離奇怪想總是孕育著創造的火花。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的異想天開當成荒唐可笑的問題,應該小心呵護孩子的想像力,最大限度地開拓他的思維空間,興許他的夢幻奇想就是打開未知領域的金鑰匙。

倘若孩子不會想像,就像鳥兒沒翅膀一樣,就算世界再美麗,天空再廣闊,也無法承載孩子的夢想,因為他早已體會不到,感受不到。與其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活力的「廢物」,不如放開他,讓他盡情地徜徉在想像的海洋中。

7.你的賞識,會讓孩子更有創造力

每一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會有一些奇怪的念頭和想法,這些想法在成人看來,也許十分荒唐,甚至不著邊際,然而這些想法,正是孩子創造性的萌芽,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絕佳機會。

在發現孩子的奇思妙想和古怪念頭的時候,有些父母不僅不感到欣喜,趁機培養,反而會暗自嘀咕:「這孩子怎麼會這麼想呢?」「他腦子是不是有毛病?」甚至對孩子奇特的想法加以壓制,不讓孩子去探索。

殊不知,這種錯誤的觀念不僅會將孩子的創造力扼殺在搖籃當中,還會對孩子未來產生影響,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一個因循守舊、畏首畏尾的人。

兩歲多的嘉嘉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只要父母一會兒不在身邊,就會「闖禍」。爸爸媽媽帶嘉嘉去公園玩兒,媽媽去廁所,嘉嘉和爸爸在門口等著,看到花池裡漂亮的鵝卵石,嘉嘉非想撿一個看看不可。

爸爸說花池太髒,不讓去,嘉嘉馬上做出要哭的樣子,拗不過嘉嘉的好奇心,爸爸答應嘉嘉可以去撿一個。

剛剛澆過水的花池很泥濘,嘉嘉剛踏進去就弄了一腳泥,剛好媽媽從廁所出來,看到這個情景,忍不住大聲抱怨起來:「這麼髒,你去花池幹什麼!」然後轉過頭責備爸爸:「你怎麼不看好嘉嘉,讓他亂跑!」

爸爸一臉無辜,嘉嘉小心翼翼地說:「媽媽,我就是想靠近了看看那個石頭為什麼是圓的。」媽媽不耐煩地拉住嘉嘉:「就一個石頭而已,有什麼好看的,快走,媽媽帶你去看猴子!」嘉嘉只好嘟著小嘴,跟在媽媽身後無奈地離開了。

一天傍晚,媽媽帶嘉嘉出來散步,看到小區裡的沙堆前圍了一群小朋友玩沙子,嘉嘉又開始蠢蠢欲動,跟媽媽商量道:「媽媽,我也想去玩沙子。」「別胡鬧了,沙堆這麼髒,玩回來一身沙,還容易肚子疼!」

「我保證不弄髒衣服,行嗎媽媽?」嘉嘉懂事地跟媽媽商量。

「不行!跟媽媽去超市,媽媽給你買好吃的,沙子有什麼好玩兒的!」

剛好鄰居阿姨走出來,看到這一幕,告訴嘉嘉媽媽:「孩子這個年紀,就該讓他多探索一下,玩沙子對孩子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有好處,你就讓他去吧!」

「我自己會教育孩子,謝謝你。」嘉嘉媽媽對鄰居阿姨冷淡地說,鄰居阿姨看著嘉嘉幽怨的眼神,什麼都沒再說。

就這樣,嘉嘉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但讓媽媽沒想到的是,嘉嘉很難融入幼兒園的環境,不僅做什麼都小心翼翼,還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老師問他為什麼,他總說:「媽媽說,這個不安全。」「媽媽說這樣會弄髒衣服和小手兒。」「媽媽說……」

直到老師找嘉嘉媽媽溝通,說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很危險,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事實上,像嘉嘉媽媽這樣的家長,在中國不在少數,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躍躍欲試的時候,不僅不鼓勵,反而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打擊、阻止,只希望孩子穩穩當當,乖乖地聽話。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再也不敢有奇怪的想法,逐漸失去了探索的慾望。

日本父母從來不會這樣,在孩子想要探索的時候,不管他是否會弄髒衣服,弄壞玩具,只要沒有人身危險,都會受到鼓勵和賞識。因為在日本父母眼中,孩子的探索是進步的開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哪怕失敗了,或者帶來一點小小的麻煩,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收穫,這樣他就會明白,這樣的事情以後不能再做。

美智子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在家裡玩,媽媽給他們每人一盒牛奶。美智子喝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覺得牛奶盒子橫過來像個小船,於是忍不住把盒子橫了過來。沒想到,盒子裡剩下的那部分牛奶一下子灑到了沙發上,還不斷往地板上滴。

「對不起,媽媽!」沒等媽媽問怎麼回事兒,美智子連忙道歉:「我不小心把牛奶灑了。」媽媽過來幫忙把沙發和地板擦乾淨,溫和地說:「以後小心點就好,沒有關係的。只是,你為什麼把牛奶盒子橫過來呢?」

「媽媽,我突然覺得它橫過來像個小船,於是試了一下,我忘了裡面還有牛奶了。」美智子不好意思地說。這時其他孩子好奇地圍了過來,紛紛點頭:「果然像個小船哦!」「不過好像少了點兒什麼呢!」

媽媽笑笑說:「大家想想看,這個小盒子怎麼才能更像小船呢?」

「媽媽,把盒子剪掉一部分,然後粘上紙就成小船了!」美智子搶著說道。

「好啊,那你去把盒子洗乾淨,咱們一起做小船吧!」媽媽高興地說。

一會兒美智子把盒子洗乾淨,媽媽拿出剪刀和膠水,幾個小朋友圍在旁邊,興致勃勃地看她做小船。美智子做得很認真,很快一個簡陋但有模有樣的小船做成了,美智子很開心,其他孩子大受鼓舞,紛紛研究奶盒還能做成什麼。

媽媽把桌子上的其他東西都轉移了一下,讓孩子們當成手工台。過了一會兒,孩子們把做好的東西都擺在桌上,有小飛機,有小汽車,還有小樓房……再看看地上和桌上,除了這些簡陋的「作品」之外,其他地方一片狼藉,膠水和紙屑到處都是。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展示作品,充滿期待地看著美智子的媽媽。媽媽讚揚了每一個孩子,並告訴他們:「其實只要多動腦筋,生活中處處都能用上創造力,每件物品都可以變成工藝品。」點評完所有作品後,媽媽帶領孩子們把屋子打掃了一遍,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當孩子產生新奇想法時,日本父母首先想到的,從來不是拒絕,即便會因此帶來麻煩。他們會告訴孩子:「來,把你的想法說一下,咱們看看如何實施!」當孩子做的事情超出常規時,日本父母會對孩子說:「了不起!你居然做出了如此有創造性的東西!」這樣的鼓勵和賞識,讓孩子敢於幻想、敢於創新,進而鍛煉了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其實世間的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從所謂「莫名其妙的想法」或者天馬行空的幻想變成現實的,鼓勵孩子異想天開、大膽聯想、勇於嘗試,不僅是讓孩子更加獨立,增強創造力的途徑,還是促使他成功的墊腳石。

日本教育中,賞識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種教育下,不管孩子天資如何,都能在父母的鼓勵下取得最好的成績。作為孩子,失誤在所難免,比如在對待萌萌的時候,與其讓她每次失誤都在懊惱中度過,不如引導她換個方式,擴寬思維、發展創造性,也許能發現和創造出令人驚喜的美麗,讓她對發現世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和更飽滿的熱情。

日本父母不僅在生活中賞識和鼓勵孩子們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而且還善於發現孩子的奇思妙想,引導孩子做出「創舉」。當孩子遇到困難或阻力的時候,日本父母不會馬上伸手幫忙,而是鼓勵他運用想像力,找到更巧妙、更具創造力的辦法來解決。

這樣的賞識教育十分值得中國父母學習,只有在父母的賞識之下,孩子才會更有創造力,才能被激發出更多種可能,才能擁有更加成功的未來。

慧言慧語

當孩子告訴父母他的新奇想法時,孩子往往是滿懷期待的,此時千萬不要因為這個想法太過「無厘頭」嘲笑或拒絕孩子,而應該認真聽聽他的想法,然後和他一起分析,看這個想法是否能夠實施。

假如孩子通過想像力和創造力做出了一件不太被大眾認可的作品,作為父母,必須賞識和鼓勵孩子,同時引導他繼續思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如果他遇到阻力和意外,則需要父母多指導其拓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