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82年生的金智英 > 作品解析 · 2 >

作品解析 · 2

  金智英為了孩子決定離職時,面對先生的安慰,她也曾經怒吼過:「能不能不要再說幫我了?」但到最後依舊感到抱歉而主動道歉。因為她發現,儘管為自己勇敢發聲,情況還是會依舊,甚至只會更糟。金智英就這樣漸漸地選擇沉默。

  不過在金智英的周圍,仍有想要努力扭轉這些不公不義的女性角色,比如,在教室裡告訴老師室內鞋並不是金智英踢出去的女同學,提議定期更改吃午飯順序的女同學柳娜,因男女制服規範嚴格度不一而向教官提出抗議的女同學,憑自己的力量抓到暴露狂的那群女同學,幫助金智英脫離男子威脅的女上班族,抵抗職場性騷擾的金恩實組長……

  金智英的症狀雖然很難從醫學角度說明,但是在「對女性不友善的社會」的氛圍下,是可以充分理解的,她只是通過這些女性替自己發聲罷了。

  「親家公,恕我冒昧,有句話我還是不吐不快,只有你們家人團聚很重要嗎?我們也是除了過節以外,沒有別的機會可以聚在一起好好看看三個孩子。最近年輕人不都是這樣嗎?既然你們的女兒可以回娘家,那也應該讓我們的女兒回來才對吧。」(011~012頁)

  「代賢啊,最近智英可能會有些心力交瘁,因為她正處在身體漸漸恢復、心裡卻很焦慮的階段。記得要經常對她說『你很棒』『辛苦了』『謝謝你』這些話。」(006頁)

  現在的婆婆嘴上都會說視媳婦為女兒,但面對女兒可以回娘家、媳婦卻得留在婆家的事實,有幾個媳婦真的敢向公婆提議要回娘家呢?在普遍認為育兒就是媽媽的事,甚至連累都不應該喊的社會氛圍下,又有多少妻子能要求自己的丈夫多對她說幾句「你很棒」「辛苦了」「謝謝」?那些埋藏在金智英心底已久的話,當她脫口而出時,周圍的人才真正開始察覺並關心她的情況,而且借由這個症狀,醫生也從金智英的身上看見了自己妻子的影子,回顧了她的人生。

  那麼,為何偏偏這時候出現這個症狀呢?金智英生下愛女滿一年之際,開始出現這些症狀。成為母親是多麼值得開心的一件事,更何況在視「母愛」如宗教般的韓國,大家都會大力讚揚母親是偉大、美麗的存在,然而,對於真正成為母親的當事人來說,不一定全然美好。我們經常會聽過來人說:「母愛是本能,等你面對時自然就會了。」可是當媽媽真的不是這麼一回事,那是一連串難以言喻的恐懼、疲勞、驚嚇、不知所措、混亂、挫折,甚至會出現一股背叛感,覺得「怎麼都沒有人事先告訴我會這麼辛苦,要是有人告訴我,我就會提早做好身體與心理準備,說不定會處理得更得心應手,不會那麼辛苦。難道是因為怕說出實情以後,在這出生率已經夠低的年代會害得更多人不敢生小孩嗎?還是到處對人說帶小孩有多累是不禮貌的行為」?當然,我們從不認為身為女兒、女學生、女朋友、女員工、妻子、媳婦的人生就不辛苦,但是母親的角色毋庸置疑是辛苦的,而這份辛苦,也並非單純只來自撫養另外一個小生命。

  成為母親之後,過去的人脈會從此中斷,遭到社會排擠,被關進家庭,並且只允許做「為了孩子」的事情。例如:把時間、金錢、體力、情感都花在孩子身上,人際關係也變成以孩子為中心。要是展現出本來的自己,也就是「不像個母親的樣子」,還會遭人質疑似乎不具備做母親的資格。頓時,你會覺得彷彿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夢想、人生,甚至是自我本身。其實撫養孩子(下一代)並非女人的義務,而是社會應盡的義務,因此在各個家庭中,大部分母親會因為不得不「獨自帶小孩」而感到憤憤不平。生產之後,好幾個月獨自照顧小孩,好不容易有機會出門買杯一千五百元的咖啡喝,竟被人說是「媽蟲」,在這已經幾乎無人關照他人的時代,唯一還在照顧其他人的身份便是「母親」,但是這樣的母親只因為花了一點先生辛苦賺的錢,進咖啡廳買了杯咖啡喝,就被人指指點點,被貼上只知道享受的「自私蟲」標籤。在對女性不友善的時代裡,彷彿就連「母愛」這個宗教也不復見。不論是對母性的神聖化,還是對「媽蟲」的厭惡,都只會成為女性的枷鎖,又怎麼可能要我們守護完整的「自我」?

  金智英能康復嗎?書裡最後一章留下了令人不安的伏筆。聽完金智英的生命故事,精神科醫生表示,他這下才發現原來還有他從未想過的一面,他看著金智英,想起明明原本比他優秀,最終卻也走進家庭、相夫教子的妻子,甚至表示因為接觸到金智英這樣的特殊案例,才令他更能對妻子的經歷感同身受,甚至對此感到自豪,希望原本是數學天才的太太將來可以做自己擅長、喜歡、想做的事情。但他的自覺與自省到此為止,看著好不容易熬過幾次小產危機,最後決定選擇離職的女醫生,認為「不論是多麼有能力,表現多麼優秀,只要解決不了育兒問題,女職員都免不了會帶來這些困擾」,並下定決心下一位醫生「一定要找未婚單身的才行」。大部分男性會將女性分成我女兒、我妻子、其他女性,但自己的妻子與女兒,卻往往被除了他自己以外的其他男性稱為「媽蟲」或者「大醬女」。

  我們應該期待金智英能在這樣的社會裡康復嗎?金智英的康復就等同於那些替她發聲的角色不再出現。或許現在的金智英通過不同角色轉換來替自己發聲,會讓她更自由也更舒服一些,但是她模仿別人的口氣說出的那些話,終究不屬於她自己,總不可能一輩子都借由其他角色來替自己發聲吧?金智英到底該如何找回自己失去的話語權?

  以上是我讀完本書後所拋出的各種問題。我也心知肚明,光靠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是找不出解決對策的。所以我希望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朋友們一起思考,尋找方法,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金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