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北山樓詞話 > 三四 行 >

三四 行

(一)

周美成《少年游》云:「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行,讀若「行列」 之「行」 。誰行,即「誰處」 。此亦宋元人俗語,詞曲中屢見。美成《繞佛閣》結拍云:「兩眉愁向誰行展。」 又《花草粹編》載鄭意娘《勝州令》云:「番思往事上心,向他誰行訴。」

又有用「伊行」 者,晏同叔《臨江仙》云:「如今不是夢,真個到伊行。」 周美成《風流子》云:「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曾純甫《訴衷情》云:「身在此,意伊行,思量,不言不語,幾許閒情,月上迴廊。」 楊無咎《柳梢青》云:「暴雨生涼,做成好夢到伊行。」 蔡伸《極相思》云:「不如早睡,今宵魂夢,先到伊行。」 蘇竹裡《祝英台近》云:「歸鴻欲到伊行,丁寧須記,寫一封書報平安。」 《古今詞話》載無名氏《轉調賀聖朝》云:「把從前淚來做水,流也流到伊行。」

至清人厲樊榭《一絡索》猶有「分明新夢到伊行,但道得相思字。」 「伊行」 猶言「她那裡」 也。亦有用「咱行」 者,如杜安世《木蘭花》云:「若言無意到咱行,為甚夢中頻夢見。」 「咱行」 亦見於柳耆卿《樂章集》,云:「你若無意向咱行,為甚夢中頻相見。」 「咱行」 猶言「我這裡」 也。

亦有用「君行」 者,見於高續古《眼兒媚》:「春今不管人相憶,欲去又相將。只銷相約,與春同去,須到君行。」 「君行」 猶言「你處」 也。

此外劇曲中有「他行」 、「我行」 、「娘行」 、「官人行」 、「夫人行」 、「嫂嫂行」 、「大師行」 ,其義均同,蓋凡人稱詞後皆可用之。張相《詩詞曲語辭集釋》中已詳言之。惟張元幹《浣溪沙》云:「歸夢等閒歸燕去,斷腸分付斷雲行。畫屏今夜更思量。」 此「斷雲行」 ,猶言「斷雲處」 也,則又不限於人稱詞後,即名物詞後亦可用矣。

張相所舉諸例中,有姜白石《踏莎行》云:「別後書詞,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 余竊以為疑,「郎」 、「行」 疊韻,恐礙歌唱,此「行」 字似仍以「行旅」 之義為是。周美成《醉桃源》結拍云:「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 姜白石《古樂府》之二云:「甚欲逐郎行,畏人笑無媒。」 可證其為「行旅」 之「行」 也。顏師古《匡謬正俗》云:「或問俗呼某人處為某享火剛反,其義何也?答曰:此是『鄉』音之轉耳。『鄉』者,居也。『州鄉』之『鄉』,取此為義。」

按:顏注「火剛反」 ,正是音「杭」 。因悟宋元人之「行」 字,即唐人之「享」 字,惟唐人詩文中尚未見此俗言,故未得其例。然師古謂「享」 即「鄉」 之音轉,恐亦未可定論。

余疑「享」 、「行」 並「許」 字之音轉,其義更近,「許」 ,古音虎,正得一轉成「享」 ,再轉成「行」 也。《樂府雅詞》錄清真詞,已將「向誰行宿」 ,改作「向誰邊宿」 。陳元龍注《片玉集》,亦已將「兩眉愁向誰行展」 ,改作「向誰舒展」 。皆後人不解此「行」 字用法,故妄為改易也。譚復堂《少年游》換頭云:「芳梅折倩誰行寄。」 此乃誤以「誰行」 作「何人」 義,亦未得其確詁。

(二)

余觀宋詞中凡「行列」 之「行」 用平聲者,皆縱行之義。如歐陽修云:「兩行紅粉一時羞。」 晏同叔云:「分行珠翠簇繁紅。」 柳耆卿云:「雁字一行來,還有邊庭信。」 蘇東坡云:「算應負你,枕前珠淚,萬點千行。」 此皆用平聲也。

用去聲者,皆橫行之義。如張子野《西江月》云:「檀槽初抱更安詳。立向尊前一行。」 秦少游《採桑子》云:「夜來酒醒清無夢,愁倚闌干。露滴輕寒。兩行芙蓉淚不幹。」 晁次膺《訴衷情》結拍云:「兩行垂楊,一片新蟬。」 辛稼軒《添字浣溪紗》云:「艷杏夭桃兩行排。莫攜歌舞去相催。」 張叔夏《梅子黃時雨》結拍云:「一行柳陰吹暝。」 姜白石《驀山溪》云:「兩行柳垂陰。」 又詩云:「輦路垂楊兩行栽。」 呂渭老《好事近》云:「兩行艷衣明粉,聽阿誰拘束。」 侯寘《鷓鴣天》云:「尋畫燭,照芳容。夜深兩行錦燈籠。」 此皆當讀去聲,「一行」 、「兩行」 猶云「一排」 、「兩排」 也。

劉龍淵《竹香子》云:「一項窗兒明快。料想那人不在。」 此徑用「項」 字代「行」 字,豈當時俗言如是,彼亦不知其即「行」 字耶?又或惟恐人誤讀作平聲,故改用同音假借之「項」 字耶?

晚唐鄭史《贈妓行雲詩》曰:「最愛鉛華薄薄妝,更兼衣著又鵝黃。從來南國名佳麗,何事今朝在北行。」 (見《全唐詩》)此「行」 字亦讀若「抗」 ,「北行」 ,猶「北邊」 ,北方地也。「北」 字一本作「此」 ,「此行」 ,猶「此處」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