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左手李煜,右手納蘭:李煜和納蘭容若詞情歲月寫真 > 畫堂春·爭教兩處銷魂 >

畫堂春·爭教兩處銷魂

嫁入帝王家的愛人從此難再見,自你別後,音容兩渺茫。

鴛鴦夢終究難逃破碎,哪怕什麼都不要,與相愛的人共守清貧的心願也不能實現。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詞中三處用典。

「漿向藍橋易乞」出自《太平廣記》,講的是一位叫裴航的秀才乘船經過藍橋時,因為口渴求水,偶遇美麗女子雲英,竟然一見傾心,遂向其母提親求娶。而其母要求以玉杵為聘禮,方可嫁女。後來裴航歷盡艱難終於尋得玉杵,開心娶得美人歸。

「藥成碧海難奔」,典出嫦娥奔月傳說。嫦娥竊靈藥奔月,從此無緣后羿,無緣人間。

李商隱也曾有詩雲,「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裡所喻的應該是指戀人如同月中嫦娥一般,奔去了遙遠的、高不可就的廣寒宮,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追尋不到,這是種深深的無可奈何。

「飲牛津」典出《博物誌》,牛津即天河。也就是講牛郎織女,兩人身居銀河兩端,相望而不得相守。

納蘭連用三典似乎在說明自己與戀人原有婚約,雖然歷盡艱難,但結為連理也是極有可能的。卻沒料到戀人如嫦娥奔月一般離去,兩人永別,絕難再見。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尚可在七夕有一日得見的時候,而自己和戀人的境遇竟不如他們。如果可以,自己寧可不做錦衣玉食的公子,願與戀人做一對貧賤夫妻,只要在一起便心滿意足。

飲牛津一則指天河,是凡人無法到達的地方。而天河,傳說中是王母娘娘用銀簪所劃而成,用來隔開牛郎織女二人的。而容若和戀人之間的天河又是誰劃就的呢?也應是暗指由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人物人為所致吧。

這樣一解,似乎這納蘭性德與表妹的傳說又增加了點可信度。

幻想當年,明珠府的花園裡一對金童玉女過著快樂的童年。小容若永遠都有一個最好的玩伴,花草間嬉戲,鞦韆架下打鬧,蜻蜓蝴蝶小風箏,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既有兩小無猜的天真,也有朦朧難言的微妙情愫。

對於容若和他的表妹來說,這是一段無比快樂的童年。這段時光成為納蘭容若永遠的回憶,成為他在微雨的花間追憶的往事。

河傳

春淺,紅怨。掩雙環,微雨花間畫閒。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

斜倚畫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前面的敘述只是鋪墊,在微雨的花間閒愁幾許,暗彈紅淚,幽幽往事全都指向一個人,那夢裡相思的人兒——「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這句是全詞的重點,正因為這段往事才使詞人在初春的美好天氣裡充滿了愁悶怨恨之情。

夢裡彷彿回到從前,春日洋洋,嫩綠的垂柳絲輕拂人臉頰,花枝正俏麗的綻放,引來滿庭的蝴蝶飛舞花間。

詞人雖隻字不提,但我們也能知道這美好的春光裡一定有個美好的人兒在其中,這個人兒也就是詞人相思之人。

如果你只是把這闋詞理解為春淺花落、微雨拂面時,一捧濕漉漉的清愁,或者是相思夢醒後,幾番縈繞不去的哀怨感傷。那麼你是否在他的字裡行間尋找到了一條條深深的疤痕?

這疤痕彷彿乾枯的籐枝一般纏繞著納蘭的心,雖時過境遷,卻依然愈勒愈緊。

任憑韻律跳躍、意象翩躚、記憶轉換,卻只是為了說明那春光明媚處、絲絲垂柳旁、滿庭蝴蝶滿庭花間的人兒是他永久的思念,永遠的痛。

美好的東西向來是留不住的,就像最美的人間四月天終會隨芳菲隕落而到盡頭一樣,這夢幻般的日子只能留存在記憶中。

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既是昔日歡愉景象的見證,也是今日蕭索情狀的旁觀者。

往事如流水般執拗,奔流東去不肯回頭,離開的人也是如此,再難相見。

再讀這一闋小令,彷彿一幅動態畫面浮現在眼前:那輕蹙著眉,從一地落花中走過的女子蓮步輕移,素手掩上門環,彷彿從此也把心扉關閉。轉身時就連背影都帶著孤寂與清冷哀怨,輕輕地一聲歎息,腮邊滑下兩行清淚……

曾經的芙蓉如面、聲聲嬌喚、款款柔情都沉澱成三更夢裡的呢喃囈語,沉澱成高高宮牆內的傷心欲絕,世俗阻隔下的撕心裂肺,沉澱成權力與繁華勝景中的晶瑩淚光。

夢,真的斷了。

一生一代的一雙佳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卻不能相親,天為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