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宋詞人往事:淺斟低唱裡的風雅與憂傷 > 蘇軾·從愛情中脫身 >

蘇軾·從愛情中脫身

關鍵詞:

附會

警句: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

愛情既是最容易被褻瀆的東西,也是最容易被拿來褻瀆一切高尚情操的工具。

這實在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任何陽春白雪若想變身為流行作品,打動千千萬萬的低端讀者,就必須添一些愛情八卦的猛料。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都有無數的愛情受害者,而越是名人,越是一身故事的人,受害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

以下就是宋代某好事者通過「實地走訪」而得來的一劑愛情猛料:

蘇軾被貶謫黃州,過著有職無權、跡同軟禁的日子,幸而他是個天性樂觀而豁達的人,在節衣縮食、「閉門思過」之餘,每日一有閒暇,總會以讀書自娛。在文化普及程度絕不算高的古代,讀書可以算是一件相當性感的事情。青春少女傾聽男子的朗讀聲,那感覺正如今天的女生在演唱會的喧擾人群中聽搖滾巨星的激情嘶吼。所以當蘇軾的讀書聲越過院牆,日復一日地落入鄰家少女的心底時,她越發陷入迷狂的情緒裡無法自拔。

及笄之年的少女正是讓父母操心婚姻大事的時候,但她除了院牆那邊讀書聲琅琅的主人,心裡已再容不下任何一名男子。由崇拜而生的愛情最是激動人心,她瘋狂地崇拜著他,轉眼間他便已是她的全部世界。

於是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裡,她以決絕的姿態拒絕了一切求婚者,更以義無反顧的姿態提出了自己的婚姻標準,這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讀書能讀到如蘇軾那般動聽。

這是一場注定沒有結局的愛情,在蘇軾後半生宦海浮沉的歲月裡,那位雪泥鴻爪般的鄰家少女無一日不思念著他那迷人的聲音,於是在鬱鬱中獨身以終老。蘇軾對這份癡情所做的唯一回報,就是填了一闋《卜算子》來哀悼這一段無憑的緣分: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點明時間,一派清冷的夜色;「幽人獨往來」,這人便是蘇軾自己,幽獨徘徊,或許正在吟誦著什麼;「縹緲孤鴻影」以喻鄰女,在院牆的那邊縹緲難見。「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那恨是他幽獨的恨,亦是她思念的恨,他們同樣孤獨,遺棄了世界也被世界遺棄,隔絕了彼此也被彼此隔絕;「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她為了他而拒絕了所有的求婚者,拒絕了父母為自己安排的一切美好姻緣,只為了不曾為她回首的他寂寞終老。

2.

不,有考據派站出來說:事情並不是這樣的。這首詞無關於黃州,愛情的悲劇發生於蘇軾的家鄉眉州。那時候蘇軾尚未取得功名,還只是一名在勤學苦讀中憧憬著功名的學子。

勤學中的蘇軾常常讀書讀到深夜,他那充滿魅惑的讀書聲飄越院牆,落到了鄰家一名富家少女的心底。她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不惜在夜半時分悄悄溜出家門,敲響了他那扇原本只為寂寞而預備的房門。

少年蘇軾在錯愕中感動,在感動中卻並未忘乎所以,他以儒家君子的操守發乎情而止乎禮義。但他畢竟也在被愛中愛著對方,雖不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卻也有「夜半無人私語時」,他們海誓山盟,約定待他功名得中之後一定以衣錦還鄉的姿態來向她明媒正娶。

思念雖然痛苦,希望卻無比甜蜜。最甜蜜的日子並不是心願實現的那一刻,而是在實現之前那漫長的一段忐忑期待的過程。這故事理應沒有懸念,因為我們皆知道蘇軾是宋代最耀目的科舉明星,是完美詮釋了「少年得志」一語的俊彥。但是,正如許許多多同類的故事一樣,中舉後的蘇軾忘卻了曾經的誓言,另外娶了妻室。

多年之後,蘇軾不知為何忽然記掛起了那一段讓他有愧於心的初戀,便打聽那位鄰家女子的遭際。她應該早已嫁人,卻不知嫁給了怎樣的人。然而旁人帶回來的消息是殘酷而驚心的:她死守諾言,不嫁而死。

蘇軾愈愧疚,愈思念,無邊的愁緒便以這一首《卜算子》排遣出來。

每當「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時候,都會有什麼東西在咬嚙著他那顆流血不止的心。

3.

當然,以上的愛情故事都是古代的好事者附會而成的,這首《卜算子》其實是蘇軾感懷身世的作品。當時他剛剛經歷過烏台詩案的折磨,險些丟了性命,與其說是謫貶黃州,不如說是被發配到了黃州。他是黃州的囚徒,所以為自己的命運悲憫;他更與所有人一樣是命運的囚徒,所以為亙古以至於無窮的一切節操之士悲憫。這首詞之所以不朽,不為愛情,只為這一份悲天憫人的情懷。

詞句裡,被放逐到社會邊緣的士人與失群的孤雁難分彼此。若不嫌美感盡失,其字句可以約略迻譯如下:梧桐樹上掛著一彎殘缺的月亮,滴漏悄無聲息,夜已深了,只有一個幽獨的人自來自去,身影縹緲不清,如同失群的大雁。這大雁受了驚,回頭張望,心中的恨意無人能夠領會。

它飛過了一個個的高枝,卻發覺那都不是落腳的地方。天色愈發寒涼,它終於在清冷而寂寞的沙洲上歇宿下來。

蘇軾其實還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還有一片寂寞而寒冷的沙洲可以落腳。若換到一個不似宋代這般有寬容士大夫風氣的時代,連沙洲中的一粒沙怕是也沒有的。

蘇軾名字考

蘇軾,字子瞻。蘇氏一門父子三人都是當時的文壇宗匠,更被明人一併推舉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可謂榮光無兩。然而蘇洵在給兩個兒子取名的時候,也只和普通人一般寄予平安的期望而已,並不追求更多。蘇洵專門寫有一篇《名二子說》,解釋蘇軾、蘇轍兄弟名字的含義,大意是說:「軾」是車子上的扶手,是一輛車所有部件中最不重要、最不受人重視的一個,然而若缺了軾,一輛車便不完整。長子性情疏狂,父親最擔心他因為做人不夠低調而惹禍,所以為他取名蘇軾,希望他能夠有所警醒。「轍」是車輪壓過的痕跡,若說起車子的功效,車轍是沒有份的。雖然如此,在車僕馬斃的時候,禍患也並不會牽累到車轍。所以說車轍最善於在禍福之間找到自己安穩的位置。父親為次子取名蘇轍,是寄托了低調求全的期許。蘇軾字子瞻,人們乘車或扶軾而望,或登軾而望,「軾」與「瞻望」意義關聯。蘇轍字子由,「輒」與「經由」意義關聯。這兩兄弟的名與字,的確是巧妙而見出苦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