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最美的語文 > 第六章 >

第六章

沒貝多芬我撐不到現在

在我看來,教育就是一種分享。

站在講台上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傳道者,而只是與講台下的人一起分享的人,分享知識,分享思想,也分享情感。

這種感受在再次上《〈名人傳〉序》的時候更加明顯。

其實我並不喜歡課本上的這個題目,因為「名人」意思就是「出名的人」,在網絡奇葩都可以走紅出名的今天,「名人」這個詞早已貶值得慘不忍睹了,遠不能表達羅曼·羅蘭和傅雷先生的本意,所以我更喜歡另一個版本的題目:《〈巨人三傳〉序》。因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不僅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巨匠,更是人類藝術史和思想史上的巨人,他們的偉大光輝照耀著百年來這個星球上無數的受難者,後者從他們的生命歷程與藝術巨作中獲得力量和滋養,我也是其中之一。

很多次,當面臨生命中巨大的挫折甚至是悲痛時,我總是一個人坐在車裡,漫無目的地開著車,音響裡,總是放著我深愛的柴可夫斯基或者貝多芬的音樂。只有他們能夠把我從低谷中拯救出來,也只有他們,才能讓我一次次從跌倒中站起。正如傅雷先生在《譯者序》中說的一樣:

療治我青年時世紀病的是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戰鬥意志的是貝多芬,在我靈智的成長中給我大影響的是貝多芬,多少次的顛撲曾由他攙扶,多少的創傷曾由他撫慰。

而今天,當我站在講台上講《〈名人傳〉序》的時候,不像是一個老師給學生講課,倒像是給我的朋友們真摯地介紹另外一位曾給我以巨大幫助和拯救的朋友,我希望我所有的朋友都能夠得到他的幫助,如同我得到他的無私幫助,我希望與所有的朋友一起分享他的熱情、他的偉大、他的恩澤。

上新課文,一開始免不了是背景介紹、朗讀、解決字詞,這些完成了之後,我問學生:

「大家印象中,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

「偉大的音樂家。」

「為什麼偉大?」

「因為他耳朵聾了還寫出了很多作品。」

「可是海倫·凱勒不僅耳朵聾了,眼睛也看不見,而且不會說話,與貝多芬相比,誰更偉大?」

「都偉大。」

學生很擅長折中。

「貝多芬一生寫出了9部交響曲,可是海頓寫出了104部,莫扎特寫出了41部,柴可夫斯基也寫出了6部,論生平,也還有很多音樂家身世坎坷,可是為什麼唯獨貝多芬讓羅曼·羅蘭如此敬重呢?」

「因為他的音樂好聽吧?」

有學生回答。

「大家聽過他的音樂嗎?」

「咪咪咪哆」有學生脫口而出《第五交響曲》的旋律。

「下面的呢?」我問。

「沒聽過了。」學生們笑了,因為這個旋律大家都是從電影裡聽來的。

「好,那先讓我們回到課文。請問,作者將貝多芬稱作什麼?」

「英雄。」

「那麼作者對英雄的定義是什麼?」

「並非靠強力或者思想稱雄的人,而是因心靈而偉大的人。」

「這句話好費解啊!只靠強力不能稱為英雄,這一點我們大概可以理解,可是難道有思想也不能稱為英雄嗎?」

學生也覺得不好理解,陷入了思索。

「那麼,我們看看原文,作者認為要怎麼樣才算是心靈的偉大呢?」

「仁慈,因為原文有句話:『除了仁慈之外,我不承認還有什麼優越的標記。』」

「那麼貝多芬是仁慈的嗎?」

「不知道。」

對於幾乎沒有聽過貝多芬作品的學生來說,要瞭解這一點的確是不可能的。

我在屏幕中展示了楊絳先生的一段話:

他(羅曼·羅蘭——筆者注)所謂英雄,不是通常所稱道的英雄人物。那種人憑借強力,在虛榮或者個人野心的驅策下,能為人類釀造巨大的災害。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只因為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傾心為公眾服務。

「貝多芬4歲開始學習音樂,8歲登台演出,他一生創作了9部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絃樂四重奏,還有其他大量作品。可是他的生平異常坎坷,除了大家熟知的耳聾的故事之外,貝多芬還遭遇數次感情挫折,終生未婚,他最親近的親人是侄兒,可是侄兒的頑劣卻讓貝多芬身心俱疲。在他的那個年代,做一名音樂家似乎也賺不了多少錢,所以貝多芬並沒有大富大貴。用現在的有些觀點看來,他簡直就是一個失敗者,可是羅曼·羅蘭為什麼還是說他偉大?」

艾力克舉起了手:「文章中有一句話:主要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

「這句話什麼意思?」

「我理解的是,人的偉大是行動中體現出來的偉大,而不是外在表現出的偉大,或者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成敗又有什麼相干』。雖然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家庭也沒有錢,但是他的成就使他成為最偉大的音樂家,所以就叫『成為偉大』。」

艾力克的回答總是經過了仔細閱讀和認真思索的,同學們禁不住為他的回答鼓掌。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們的課也快到尾聲了。我給學生們講述了貝多芬曾經給我的扶植與拯救:

「正如本文的譯者傅雷先生所說:『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澤轉贈給比我年輕的一代之外,我不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償還我對貝多芬,和對他偉大的傳記家羅曼·羅蘭所負的債務。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所以,今晚的音樂鑒賞,我將帶領大家走近貝多芬,走近他的《艾格蒙特序曲》。無數次,在面臨生命中的艱難和悲痛的時候,是貝多芬和這首曲子撫慰我,激勵我,讓我重新站立,面對未來。我可以坦率地告訴大家,沒貝多芬,我撐不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