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詩的八堂課 > 後 記 >

後 記

我一直想寫一本書來談談詩,談談詩都寫些什麼,怎樣寫出來,可以怎樣去讀,諸如此類的話題。程度介於入門學習與專門研究之間,不分古詩、新詩或者外國詩,也不深究隱喻、意象、象徵和境界等概念,只就我認為有意義的方面,來談些有意思的見解。去年春季,我給研究生開一門詩學課。學校實行春夏秋冬四學期制,每學期八周,每週四節課,三小時正好一講,於是我構思了這一系列的講題。每一講我都先做足功課,然後課間錄音,課後整理,初稿很快就出來了。本以為在這個基礎上略事潤色就可以,卻正好看見庫切批評布羅茨基第二個隨筆集《悲哀與理智》,說裡面有些文章太散漫冗贅了,該學著點學院派的嚴謹:「未經壓縮、修改,含有俏皮話、離題話的演講稿,不要拿去出版。」一語點醒了我,於是花大力氣增刪修改,一大半都推倒重來,把講課變成了作文。結果呢,當然謹嚴綿密得多了,卻也失去了口語的聲吻,少了點生動和自然。不過也好,不注水更對得起人,我也很享受這種不加註釋的寫作。八講中,博弈講的是詩的發生學,滋味、聲文和肌理分別從味覺、聽覺和觸覺來講詩的鑒賞論,玄思、情色、鄉愁、死亡則涉及詩的主題。講這個不講那個,自有我的道理。比如說,為什麼不講愛情卻講情色呢?因為詩中的愛情人們講得太多了,而情色講的人少。當然情色也不宜在課堂上講,難為情,所以這一講我是寫好文章發給同學們自己看的。我要感謝這些同學,肖琦、彭英龍、孟田田、李麗、廖延似等,為我的八堂課一一做錄音整理。這本小書可以說是我們的合作,我願這完成的喜悅也能夠一起分享。

江弱水

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