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微表情:如何識別他人臉面真假? > 11.2 微表情形態特徵總結 >

11.2 微表情形態特徵總結

11.2.1 驚訝

1.飽滿驚訝表情形態

當事人意料之外的刺激源出現,會造成驚訝的表情出現。

圖11-4

飽滿的驚訝表情形態特徵如下(如圖11-4):

1額肌充分收縮,雙眉大幅提升;

2上瞼提肌收縮,在額肌收縮的共同作用下,使上眼瞼大幅提升,眼睛睜大,露出虹膜上緣的眼白部分;

3嘴巴不自覺地張開,配合一次快速吸氣;只有下唇在下巴(下顎)的帶動下自然向下輕微張開,嘴唇表面皮膚不會變緊,不向兩側拉伸。

2.常見驚訝表情形態

刺激源的力度降低之後,更常見於日常生活的驚訝表情形態特徵如下(如圖11-5):

圖11-5

眉毛提升,上眼瞼上提,露出比平常更多的虹膜上緣。

3.驚訝的微表情形態特徵

無論是由於主觀控制的抑制,還是刺激源力度的不足,都可能導致這樣的隱晦表情(如圖11-6)。

圖11-6

最小的驚訝表情僅僅保留上眼瞼的提升,而眉毛部分可以沒有明顯的提升變化。

總結: 驚訝表情的出現,表示了刺激源的突發性——出乎當事人意料,這樣的刺激源通常是有效刺激源。

11.2.2 厭惡

當事人對刺激源做出評估後,認為刺激源屬於負面刺激源,引起了厭煩感,試圖遠離,但並沒有試圖改變或者消滅刺激源的慾望,這種情緒表現為厭惡表情。

最原始的厭惡情緒刺激源,是腐爛的食物。

1.飽滿的厭惡表情形態

圖11-7

飽滿的厭惡表情形態特徵如下(如圖11-7):

1皺眉肌收縮,雙眉皺緊;

2眼輪匝肌強烈收縮,緊閉雙眼,同時造成雙眉下壓;

3提上唇肌和上唇鼻翼提肌收縮,提升上唇,同時在鼻翼兩側擠壓形成鼻唇溝;

4頦肌收縮,將下唇向上強力推起,使雙唇緊緊閉合;下巴同時向上皺起,表面皮膚產生很多褶皺;下唇與下巴上的肌肉隆起之間形成深溝;

5降口角肌收縮,將嘴角向下拉,與提上唇肌的作用形成制衡,在嘴角兩側形成括號形紋路。

2.輕蔑表情形態

刺激源力度減弱為中等的話,會讓人產生輕蔑 情緒(如圖11-8)。輕蔑總體上表達了行為人對刺激源自上而下的排斥感。雖然也是排斥,但心態輕鬆很多,不需要消耗很多精神來應對。

圖11-8

1皺眉肌收縮,雙眉皺緊;

2眼輪匝肌強烈收縮,造成雙眉下壓;

3提上唇肌和上唇鼻翼提肌收縮,提升上唇,同時在鼻翼兩側擠壓形成鼻唇溝;

4降口角肌收縮,將嘴角向下拉,與提上唇肌的作用形成制衡,在嘴角兩側形成括號形紋路。

3.不屑表情形態

如果刺激源力度很弱,會讓人產生不屑 情緒(如圖11-9)。不屑就是完全的輕視,除了看不起之外,根本就不用花力氣來加以排斥。

圖11-9

形態特徵中僅剩下最後一點:提上唇肌組收縮,上唇提升,露出部分上齒,在鼻翼兩側形成鼻唇溝。這也是厭惡類情緒的微表情形態特徵。

厭惡情緒的含義是否定。如果當事人出現了厭惡類表情,就可以得出結論:被測試人對刺激源的信息持否定態度。

11.2.3 憤怒

當負面刺激的力度升級,超越了厭惡情緒的極限時,就會引發憤怒情緒。

1.飽滿的憤怒表情形態

圖11-10

飽滿憤怒表情的形態特徵如下(如圖11-10):

1眼輪匝肌強烈收縮,導致雙眉下壓;皺眉肌強烈收縮,眉頭緊皺;

2上瞼提肌強烈收縮,將上眼瞼提至最高,想要努力露出全部虹膜上緣(如圖中虛線所示)。但是,上眼瞼的提升和雙眉下壓,形成互相擠壓的憤怒形態,會在上眼瞼皮膚上形成斜線的皮膚褶皺;

3下眼瞼繃緊,上眼瞼的形態和繃緊的下眼瞼匹配,稱為怒視;

4提上唇肌和上唇鼻翼提肌共同收縮,提升鼻翼的同時也使臉頰隆起,形成鼻翼兩側深溝紋;

5下顎向下張開,下唇在降下唇肌的作用下下拉,露出部分下齒,在頸闊肌的收縮作用下向兩側拉伸並變薄,緊緊貼在下顎骨上。

2.常見的憤怒表情形態

在現代社會的交往過程中,除了對自己的親人或者搏鬥的敵人之外,普通人即使生氣了也不會隨意張開口吼叫,更多情況下是緊閉雙唇,憋一口氣。緊閉雙唇再配合標準的憤怒眉眼組合,面孔看起來就是異常憤怒的樣子,如圖11-11所示。

圖11-11

1皺眉肌收縮,眼輪匝肌收縮,使雙眉皺緊並下壓;

2上瞼提肌收縮;

3眼輪匝肌的收縮,還會使下眼瞼繃緊並輕微向兩側拉扯;

4口輪匝肌收縮,使雙唇緊緊閉在一起;

5降口角肌收縮,使雙側嘴角向下彎曲;

6頦肌收縮,在下巴上形成肌肉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同時向上推起下唇,保持雙唇緊閉。

3.憤怒的微表情形態

在極度克制的情況下,憤怒的表情通常僅剩下眼瞼的變化,如圖11-12所示。

圖11-12

1上瞼提肌收縮,上眼瞼試圖上提(通常會遇到雙眉的皺緊下壓);

2眼輪匝肌收縮,下眼瞼繃緊,更貼緊顱骨。

總結: 憤怒的特徵是有攻擊傾向,試圖驅除或消滅負面刺激源。

11.2.4 恐懼

如果負面刺激力度繼續加大,壓倒了當事人試圖攻擊(反抗)的心理承受能力,憤怒將轉為恐懼。

1.飽滿的恐懼表情形態

圖11-13

極度恐懼表情的形態特徵如下(見圖11-13):

1皺眉肌收縮,雙眉向中間皺緊,形成縱向皺眉紋;

2額肌中束收縮,向上提升兩側眉頭,在額前形成倒U形皺紋;

3上瞼提肌收縮,試圖提升上眼瞼,但因為眼輪匝肌和皺眉肌的反向運動受到抑制,在上眼瞼的皮膚上形成對角線褶皺。如果不受到抑制的話,可以分析出虹膜上緣會全部露出(如圖中虛線所示);

4提上唇肌和上唇鼻翼提肌共同收縮,提升上唇,露出上齒;

5頸闊肌收縮,將嘴角向兩側拉開,使嘴的水平寬度比正常狀態更大;

6降下唇肌收縮,將下唇向下拉低,露出部分下齒。

2.常見的恐懼表情形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輕易辨認出源自恐懼類情緒的表情。提升而扭曲的眉毛,以及警覺的眼睛,是害怕的典型特徵。

(1)害怕的表情形態

圖11-14

1皺眉肌和額肌中束共同收縮,正常的拱形眉形(虛線)被破壞,眉頭上揚,眉形整體在內側1/3處扭曲向上(箭頭);

2上眼瞼向上提升,露出更多的虹膜上緣;

3提上唇肌輕微收縮,上唇提起,略微露出上齒;

4頸闊肌輕微收縮,將嘴角向兩側拉開,使嘴的水平寬度較平時鬆弛狀態時更大。

(2)不安的表情形態

圖11-15

1眉毛整體趨平,形態依舊保持著扭曲的狀態,眉頭上揚,但程度略微減輕;

2皺眉肌引起輕微縱向皺紋;

3眼睛睜開的程度增加,但並不誇張,上眼瞼提升沒有恐懼和害怕的表情中那麼明顯,但虹膜上緣露出的面積要比正常的鬆弛面孔中大一些。

(3)擔憂的表情形態

圖11-16

1眉頭上揚和扭曲的眉形,說明心裡有壓力,但不是厭惡和憤怒;

2嘴唇緊閉,唇紅部分隱藏,口輪匝肌收縮使嘴唇緊繃,嘴角處由於降口角肌的收縮,也產生隆起。

(4)恐懼的微表情形態

圖11-17

1眉毛沒有大幅提升,僅能觀察到眉頭的上揚和眉毛的平直扭曲形態;

2眼瞼整體自然,但上眼瞼還是處於比正常狀態略高的位置,露出的虹膜面積較大。

總結: 這個形態特徵也正是恐懼類表情的必要特徵。被測試人只有在遇到即將讓自己原形畢露的刺激源時,才會心生恐懼。

11.2.5 悲傷

惡果發生,恐懼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奈地放棄,情緒也就轉變為悲傷。

1.痛哭的表情形態

圖11-18

1眼輪匝肌和皺眉肌共同收縮,造成雙眉下壓,眉頭間出現縱向皺紋。但是,額肌中部收縮,輕微向上提升眉頭,整個眉形趨平,在內側1/4處,呈現扭曲向上眉形;

2眼輪匝肌的收縮,造成眼瞼的有力閉合,在眼內側角擠壓形成皺紋;在眼角外側相互擠壓形成魚尾紋;

3提上唇肌收縮,在提升上唇的同時,與眼輪匝肌共同使臉頰位置提高,隆起的臉頰與下眼瞼相互擠壓,形成下眼瞼下方的凹陷區域,並在鼻翼兩側形成鼻唇溝;

4頸闊肌收縮,將嘴角向兩側拉伸,使嘴的水平寬度比平常增加;拉伸的嘴角與臉頰之間擠壓形成法令紋;

5降口角肌收縮,向下拉低嘴角,降下唇肌同時收縮,將下唇整體下拉,試圖露出下齒;

6頦肌同時收縮,將下嘴唇中部向上推起,並在下巴上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肌肉隆起。下嘴唇中部的推起將原本可以露出的部分下齒(部分)遮住,兩側嘴角處還保留向下,因此能夠露出嘴角位置的下齒。下嘴唇曲線呈W形。這樣的口型,是痛哭表情所特有的。

2.常見的悲傷表情形態

圖11-19 閉嘴哭泣的表情形態

1眼輪匝肌和皺眉肌收縮程度減輕,但仍然造成雙眉下壓、皺起;額肌中部收縮,輕微向上提升眉頭,扭曲向上,整個眉形趨平;

2眼瞼緊張,呈閉合趨勢;

3提上唇肌收縮,輕微提升上唇,在鼻翼兩側形成鼻唇溝(比痛哭時淺);

4頸闊肌收縮,將嘴角向兩側拉伸;

5降口角肌收縮,向下拉低嘴角;

6頦肌收縮,將下嘴唇中部向上推起,並在下巴上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肌肉隆起,唇間線呈水平狀,雙唇抿緊。

3.悲傷的微表情形態

圖11-20

仍然留在臉上的,是悲傷的眉:眉頭上提是典型特徵。而這種眉形是悲傷表情的必要形態特徵。

11.2.6 笑

開心的笑,是一種將心理快感轉化為生理快感(叫舒暢更合適)的一種運動。

1.飽滿的大笑形態

圖11-21

開懷大笑表情的形態特徵如下:

1眉毛保持鬆弛時的自然拱形,前額平滑;

2眼輪匝肌收縮,雙眼緊閉,下眼瞼凸起、提升,下方會出現笑容專有的溝紋;

3眼輪匝肌的收縮會在眼內側角形成皺紋,在眼角外側產生魚尾紋,漸隱;

4顴大肌收縮,提口角肌協同收縮,嘴角向上、向兩側提升;同時造成臉頰隆起、提升到最高位置,呈最圓狀態;

5上唇提升後,露出大部分上齒;下顎打開,下唇在顴大肌和降下唇肌共同收縮的作用下拉長,表面變平滑,露出少量下齒(相對於上唇而言);

6下巴展開,皮膚平滑,自嘴角到下巴頦,形成笑容特有的溝紋,與鼻唇溝一氣貫通。

2.常見的笑容形態

圖11-22

1眼睛瞇起,上眼瞼基本不動,下眼瞼輕微提升、凸起,在眼睛下方形成笑容溝紋;

2臉頰提升、飽滿,表面皮膚光滑;

3嘴角仍然被向耳朵方向大幅拉扯咧開,上唇提升,上齒露出,下唇展開程度減弱,看不到下齒;

4下巴光滑、展開。

3.笑容的微表情形態

圖11-23

眼部的形態在飽滿的微笑中仍然很重要。

1眼輪匝肌輕微收縮,下眼瞼凸起、變直、輕微提升,接近水平,試圖從下方將眼睛閉合;

2嘴部已經閉合,唇間線呈兩側向上翹起的形態;

3臉頰仍然隆起而飽滿,特徵明顯。

總結: 真笑的時候,眼睛瞇起,下眼瞼變緊、提升、凸出,眼睛下面出現笑容溝紋,眼角外側有上下眼瞼互相擠壓形成的皮膚褶皺(魚尾紋);嘴角向耳側拉伸、翹起;臉頰隆起、提升。這些特徵同時出現,才能得出真笑的判斷,即使是程度不匹配,也可以懷疑笑容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