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餘篇。
大家好!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想對社會有所作為,都想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都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靠什麼?我想,首先要有過人之處,這個地方你做不了我能做,我超過你就是有過人之處。為什麼有的人有過人之處,有的人沒有?我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過人之處必有過人之思想,所以他的行為,他做的事情過人。為什麼有的人有過人的思想有的人沒有過人的思想?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凡有過人之處必有過人的思想,凡有過人的思想必有過人的學習。因為有過人的學習,掌握比別人更多的知識,激發比別人更多的智慧來指導他的行動,才可能做出過人的事情。學習,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對於想做出一番事業實現人生價值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想講一個例子,和大家做一個交流。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人叫猶太人,他們人數很少,可是為什麼猶太人這麼突出?我多次去美國,美國的朋友和我說,猶太人如何如何,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很多人是猶太人,很多金融專家是猶太人。我舉一個數字,大家聽一聽。猶太人約占世界總人口的0.25%,約占美國總人口的3%,但是猶太人占美國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27%,近1/3。美國有一個計算機協會,有計算機電腦發展基金,是一個最高的獎項,猶太人得這個獎的占美國人的25%,每四個得獎的人中有一個是猶太人。國際象棋比賽,得冠軍的人中猶太人占50%。在19世紀,德國人裡猶太人占1%,但做醫生的占50%;在維也納,猶太人的醫生佔到60%。今天美國的醫生、律師、高級的電腦專家、華爾街金融精英,很大一批是猶太人。於是有人研究,說猶太人聰明,所以那麼多人做醫生、律師、金融家、電腦工程師、得諾貝爾獎或拿世界象棋冠軍。很多醫學家對猶太人的基因做了研究,證明猶太人的基因和德國人、美國人、法國人一樣,沒有什麼特別。那麼猶太人為什麼這樣突出?反覆研究以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猶太人從小就重視教育。重視到什麼程度呢?他們舉了一個例子,中國的小孩剛會在床上、地上爬時,大人為了測驗孩子將來的志向,用一種方法叫抓鬮讓小孩抓糖或錢等物。猶太人民俗裡面也有抓鬮,放一本書,書上抹一點蜂蜜,讓小孩在上面爬。他聞到蜂蜜的香味,就會用舌頭舔——孩子在不懂事的時候就培養他對書、對科學、對文化的興趣和愛好。稍微懂一點事之後就特別注意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猶太人有一種傳統,上學的孩子之間不攀比誰家的錢多、汽車好、父母官大,而是比孩子是否有健康的身體和豐富的學識,這是猶太人全民族的風氣。現在我國的學校還有一種流傳下來的風俗,尤其是在寄宿制學校,學生之間攀比誰的父母官大、誰家的汽車好、誰家的錢多。猶太人這種社會風氣、風俗有利於激勵青年人學習、前進、奮發有為、積極進取。我們可以想一想,中國13億人,如果全社會、全民推崇學習,把中國建設成為13億人的學習型社會,從小孩到老人,孜孜以求地學習,那麼我們青年一代將會在人類事業當中做出突出的貢獻。比家長的官大小、汽車好壞、財富有多少,對個人來說是沒有出息的,對一個民族來說也是沒有出息的。
我們看看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歷史人物很多很多,芸芸者眾,傑出者寡。明清時代傑出的、有傳記的人物數以十萬記,但是歷史已經化為灰塵,在人們的心裡還留下深刻記憶並且還震動人們心靈的人為數不多,我想袁崇煥是其中之一。袁崇煥為何能震動我們的心靈?我想袁崇煥有四個字值得我們重視——「仁、智、勇、廉」,即「仁愛、智慧、勇敢、清廉」。
第一,「仁」
袁崇煥不是名門貴族或豪門權貴出身。袁崇煥家原來在廣東,他祖父一輩經營一點木材、藥材,小本生意。在廣東和廣西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籐縣,縣裡有個小山村叫白馬村,袁崇煥在那兒上學,非常用功。袁崇煥先考秀才,又考舉人,最後考進士。那個時候三年考一次進士,全國考中的人數約二三百名。整個廣西籐縣在276年間考上進士的只有兩人,可見那時考進士比我們考大學、考重點大學都難。沒有家庭背景沒有特殊關係走後門。袁崇煥考取進士那年是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北京考場就是現在北京的貢院。
袁崇煥考取進士之後第二年分配工作,到福建邵武縣做知縣。我幾次去過福建邵武縣,是一個山區,自然條件比較差。
袁崇煥考進士時,東北努爾哈赤已經興起,萬曆四十四年建立了政權,也有了八旗軍隊。這一年努爾哈赤和明朝打了一仗,明軍的指揮叫楊浩,也是進士出身,統率軍隊號稱四十七萬,兵分四路圍剿努爾哈赤的根據地,努爾哈赤根據地所在的這個村只有一口井。(我小時候所在的村莊,幾百戶人家全村三口井,但努爾哈赤根據地的村子只有一口井。)楊浩統率四路軍圍剿努爾哈赤的根據地,要將其夷為平地。不料四路軍隊都戰敗了,消息傳到北京,舉朝上下極為震驚,這時袁崇煥在北京。他到福建邵武縣後老惦記著到當時國家最需要人的山海關去。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袁崇煥到北京。明朝規定,全國一千三百多個縣,每年知縣都要到北京進行考核,臘月二十五進北京,不許進城,住在城外的寺廟裡,各省管人事的副省長先對他們初步考核,考核完之後再進到城裡由吏部、都察院進行複試。考的結果是成績好的陞官,成績一般的平調或再任一屆,成績差的退休或免職。考查後,袁崇煥的結果是有人推薦他升到兵部職方司主事——相當於現在的處級幹部。他一個人騎馬從北京到山海關,考察軍事形勢,回來說了一句「予我軍馬錢谷,我一人足守矣」,意思是給我兵、馬、錢、糧,我就能守住山海關。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明朝皇帝派官員到山海關以外去,官員說身體不好不去,從陝西、山西到河北一帶派去的兵都跑了,怕打仗,因為打仗可能喪命。
袁崇煥這時想的是「仁」。這時山河破碎、黎民流亡,他要去拯救難民於水火。於是皇帝派他去了,他去之後非常勤苦、敬業,政績卓著,從六品升為五品,後又升至四品,三品,二品,官做到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當時是六個部)兼瀋陽軍區司令。袁崇煥不帶家眷,直到後來打仗最危急的時候,他才把妻子和八十歲的老母親帶到城裡——與城共存亡。國難當頭,袁崇煥挺身而出,哪裡困難就到哪裡去。當時在北京做官的尚書、侍郎、翰林,有些人把家眷打發回家,金銀財寶運回南方,怕北京失守後家破人亡。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到了山海關,袁崇煥的「仁」不是一般的「仁」,而是「大仁」。
第二,「智」
我們培養孩子,從小到大,特別要注意培養、啟發他的智慧,不要死讀書。
袁崇煥的智慧體現在什麼地方?努爾哈赤很了不起,不過我發現袁崇煥比努爾哈赤更高明,因為努爾哈赤就敗在袁崇煥的手下。
努爾哈赤起兵後攻打遼寧撫順,明軍敗;接著打清河,明軍又敗;然後打開平,明軍再敗;再打鐵嶺、瀋陽、遼陽(當時遼寧的省府不在瀋陽而在遼陽)、廣寧……明軍還是敗。明軍退到山海關和寧遠,興城離山海關二百里,明朝在東北兵部尚書、督師、總兵都是大官,怎麼回事呀?屢戰屢敗。明朝的官員很多也是進士出身,官做到三品二品甚至到一品。努爾哈赤攻打撫順,明朝守軍把城門一關,將護城河的吊橋吊起來不就可以嗎?因為當時努爾哈赤的部隊沒有後勤,馬、弓箭、刀槍、糧食自己預備,他們一般帶七天到十天的糧食,把部隊集中起來開到撫順再回去,來回兩天的路程,所以打仗的時間只有五天,如果明軍把城門一關把吊橋一吊守城,耗上七天,沒有糧食了努爾哈赤自然就回去了。努爾哈赤弄了一些人牽著馬、驢扮裝成商人混到撫順城裡,攻城的時候裡應外合,裡面的人把城門打開,就打贏了。後來也是這樣。明朝丟了四個城,應該想一想為何會丟。瀋陽是衛城,孫子兵法講:守城守住就是勝,攻城攻下才是勝。而明朝的瀋陽城的將領看努爾哈赤來了,城外是空河,他和士兵先喝酒,喝到半醉半昏打開城門就帶著騎兵出去了。明朝的騎兵打不過八旗的騎兵,為什麼打不過?明朝的馬是在馬圈裡喂的,天涼了還給蓋上棉被一樣的東西御寒。而八旗的騎兵訓練的時候,讓兵騎著馬跨溝,從火裡或者水裡衝過去,使戰馬像武器一樣。明朝的兵戴氈帽、穿長衫,冬天凍得直哆嗦,沒有武器,騎兵把馬賣了喝酒,租個瘦馬、騾子混事,這樣的騎兵怎麼可以打仗呢?努爾哈赤的騎兵身著盔甲,結果守城的明朝將領被努爾哈赤的士兵射中十四箭,落馬而死,全軍覆沒。到遼陽時明朝的守城將領是進士出身,他不吸取丟瀋陽的教訓,親自下令把城門打開,吊橋放下,在城外安營紮寨,和努爾哈赤的大營對著。遼陽城外是平地,兩軍大戰,打不過努爾哈赤的軍隊,守城將領退到城內看形勢不好就自殺了。明朝六個城丟了,還不吸取教訓,明朝的將領還不關閉城門。在遼河邊大約一百步一個兵,遼河長約一百里,以河為界,每人手裡拿個棍子站著,能守住城嗎?還是不派兵守城,而是帶了三萬兵在平原上和努爾哈赤交戰,最後投降。明朝換了一個王在進,後來又換了高締,高締下令撤兵,從錦州一直撤到山海關。城毀了,兵撤了,從錦州走到山海關大約三百里,老百姓扶老攜幼,路宿荒郊,哭聲震天,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受命。
袁崇煥吸取了前幾次城門失守的教訓,把城門關上守城,城外的老百姓也不讓入城。努爾哈赤、皇太極叫陣,袁崇煥就是不出城,依靠堅固的城池,軍民聯防(他派人到巷口調查看是否有奸細,往城牆上送飯、彈藥、水),死守固守拚命守。守城時袁崇煥讓士兵們在城上向下滾木頭、石頭,放箭。努爾哈赤挖城,袁崇煥用被子、繩子包著炸藥放到下面去炸。袁崇煥還使用「紅夷大炮」守城,「紅夷大炮」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努爾哈赤的軍隊被炸得人仰馬翻、死傷無數,努爾哈赤也受了傷。袁崇煥就靠六個字「憑堅城,用大炮」把仗打贏了。只有寧遠沒有努爾哈赤內應的奸細,沒有奪門之叛徒。努爾哈赤從起兵到寧遠之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卻敗在袁崇煥的手下,那年努爾哈赤六十八歲,袁崇煥四十三歲。努爾哈赤受傷、生氣,當年8月11日就死了。袁崇煥用西洋大炮守城,取得寧遠大捷。明朝這個時候朝廷歡欣雀躍,論功請賞,魏忠賢頭等功,賞袁崇煥三千兩銀子。
皇太極繼位,又率大軍進攻,結果寧、錦大捷,袁崇煥又勝了。
第三,「勇」
一個人很難做到勇,從政、經商、治學、統兵,都需要勇敢的「勇」字,袁崇煥突出的一點就是「勇」。
袁崇煥去離山海關四十里的地方辦事,一個人走夜路,大概走了五個小時。當時荒無人煙、野獸出沒、遍地荊棘,守城的將士無不驚訝、稱讚——他膽子太大了。
王在進說錦州、寧遠都守不住了,就守山海關吧,想在山海關城外八里的地方再修一座城,用那座城來保衛山海關這座城。袁崇煥不同意,說不行,敵人打到那座城山海關這座城也完了。袁崇煥是個小官,王在進是個二品官,王在進不聽袁崇煥的意見。一般的人就算了,但袁崇煥有責任心,正式寫了封信給當朝宰相,講自己的意見,見沒有回信又寫了第二封信。宰相不能判斷是袁崇煥的意見正確還是王在進的意見正確,他給孫承宗寫信,孫承宗是當時的大學士、天啟皇帝的老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說:「我親自去調查一下,看誰的意見正確。」他去到山海關看了形勢,覺得袁崇煥的意見對,應當在寧遠修城。寧遠北面是兩座山,騎兵從瀋陽過來必須通過山口,山口寬約一百米,過了山口修一座城把山口擋住。孫承宗大學士是一品,皇帝的老師,孫承宗誠心誠意和王在進談了七天七夜,王在進還是不接受。孫承宗就回朝和宰相說了,給天啟皇帝上課時和皇帝說了,王在進不可重用,皇帝把王在進調到南京。誰也不願意去寧遠,皇帝派孫承宗去了。越級上告是官場的大忌,袁崇煥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孫承宗後來給免官,那時朝廷很黑暗,正直的官員待不住。天啟皇帝過生日,孫承宗想在給皇帝祝壽時向皇帝匯報前方的情況,求皇帝的支持。魏忠賢以為孫承宗要清除皇帝旁邊的奸臣,先向天啟皇帝匯報不許孫承宗進城,紫禁城的城門都關了,又打開城門加急到朝陽門外把孫承宗截住,說「你再前進一步就殺頭」,孫承宗沒有辦法就回了山海關。後來孫承宗被免職,清軍打過去的時候,孫承宗全家48口殉難。
高締要撤兵,袁崇煥不同意。高締說:「如果袁崇煥不撤,就讓其他人撤。」袁崇煥說一個人要躺在寧遠的孤城裡,獨擋努爾哈赤的侵入。袁崇煥一萬人阻擋努爾哈赤號稱十三萬人的進攻,袁崇煥說死也要死在寧遠。
明朝派養馬、打梆子、傳膳的太監做山海關總監,做遼東軍區駐寧遠、錦州等地的欽差。
太監在宮裡沒有文化,沒打過仗,更不會用火槍火炮,袁崇煥不同意,要求撤掉。當時魏忠賢當權,魏忠賢派太監去看著他。崇禎皇帝又派了一個太監在北京監軍,李自成打北京之前太監先投降了。袁崇煥提出要撤這些太監,這需要勇氣,敢對皇帝說「不」是很難得的。
第四,「廉」
袁崇煥做福建邵武知縣,穿著官服登牆上屋爬到房上給老百姓做主。袁崇煥做了一任知縣,縣志對他的評價是「分文不取」。袁崇煥在遼東時老家來信說父親死了,讓他回家處理喪事,袁崇煥沒有路費,沒有錢給父親安葬,靠同事、朋友贊助。這麼大的官回家的盤纏都沒有!袁崇煥統率軍隊多的時候大約有十五萬軍馬,過手的銀兩數以百萬計,歷史對他的評價是「分文不取」。袁崇煥死了以後抄家的結果是「家無餘資」——當時抄家的報告顯示家裡沒有錢。有一次我做一個報告,在場的大約有四十多個人,有一個人,我看著級別至少是處級幹部,我剛一講他就站起來,說:「你說袁崇煥仁、智、勇、廉,難道比我們共產黨員還高明嗎?」我說:「袁崇煥做知縣分文不貪,死後抄家是家無餘資,你是否敢說你分文不貪?」我們看了袁崇煥的事跡都非常受感動。袁崇煥大仁、大智、大勇、大廉,經手上百萬的銀子,修一個太和殿才幾十萬兩銀子,他能做到分文不貪;和皇太極打仗,袁崇煥是文進士出身,身上中箭仍與皇太極交戰。
袁崇煥也有弱點,過於耿直,得罪了一些人,最後被崇禎皇帝所殺。明朝的殺人刑罰有兩種,一種是「絞」,一種是「斬」,「斬」比「絞」的刑罰重。因為「絞」後屍首是全的,「斬」後頭身份離不能留全屍。袁崇煥是「磔」刑,即千刀萬剮。我看過一個照片,是清末民初一個澳大利亞人拍的。北京一個國際協會請外國大使、參贊等,邀請我給外交官講清史,講之前吃飯時,一位大使夫人說送我一套書,裡面有莫理士的照片,有幾幅是斬首,有兩幅是「磔」刑,雖然是清末不是明末的,但刑罰是一樣的,這對袁崇煥是多麼殘酷。
崇禎皇帝把袁崇煥殺了,當時有個兵部尚書叫陳西甲,皇太極要和明朝談判,崇禎就派陳西甲負責此事。有一天夜裡陳西甲看完信後睡著了,把信放在書桌上,早晨家人以為要發出去就抄了發出去了。滿朝知道後嘩然,說怎麼還要談判,明朝特別忌諱談判,崇禎皇帝就把陳西甲殺了。康熙皇帝敢於自己承擔責任,但崇禎皇帝文過飾非,把袁崇煥給殺了,逼著皇后、貴妃自殺,自己殺了十五歲的女兒,四面楚歌,孤家寡人,天亡崇禎也。
有人寫信給我提意見說:「您說明朝不好,萬曆皇帝二十幾年不上朝,機構不是照樣運轉嗎?」萬曆皇帝吃全國最好的,穿江寧、杭州最好的絲織品,住在北京的紫禁城,中國有9000萬人,9000萬人用血汗養著他,他卻二十多年不上朝,這是非常不對、不好的。
封建君主的罪惡要揭露、要批判,為國家做過貢獻的民族英雄要學習。要有一個是非,特別是要提倡民族精神,我覺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要特別提倡,袁崇煥的愛國精神要特別提倡。我到韓國,韓國人處處體現他們的大韓民族精神;我去美國,韓國、美國人不買日本的汽車。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正義的傳統精神,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奮發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讓我們的人民生活更美好。
謝謝大家!
聽眾: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人物,都家喻戶曉,袁崇煥對大家來說比較陌生,這是為什麼?
閻崇年:袁崇煥反清反滿,袁崇煥在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被殺,過了14年明朝就滅亡了。因為袁崇煥反清,清朝不可能宣揚袁崇煥的精神;民國本來要提倡袁崇煥的精神,結果時間很短。新中國成立後應當宣傳袁崇煥的精神,但那時「帝王將相」都在批判橫掃之列,袁崇煥是將,所以沒有很好地宣傳。「四人幫」倒台、改革開放以後,連續開了四次袁崇煥的學術研討會,其中有兩次是國際性的,關於袁崇煥的小說、文章、電影逐漸發表,袁崇煥的精神才被更多的人所瞭解。
聽眾:袁崇煥死了之後屍體被部將及後代守了300年,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閻崇年:袁崇煥死後資料散失了,袁崇煥的遺體如何處理的,有傳說,但正史沒有記載。袁崇煥沒有兒子,且袁崇煥死後不久明朝就滅亡了,袁崇煥的遺體到底哪兒去了,並不清楚。北京有一個袁崇煥的墓,「文革」期間把墓給挖了,其中沒有遺骸和其他東西,也沒有衣服的殘渣,墓可能是象徵性的,也沒有相關的資料記載他的事跡。
聽眾:歷史上說袁崇煥死了之後百姓對他極其憎恨,皇太極使的是什麼計策?為什麼百姓會這樣對待袁崇煥呢?
閻崇年:歷史對皇太極的反間計是有記載的,反間計的結果是崇禎皇帝把袁崇煥抓起來,把袁崇煥千刀萬剮。這件事情主要是崇禎的責任,他有一個夢,要使明朝中興。皇太極打到北京之後,崇禎皇帝的中興之夢破滅了。北京城的老百姓,可能有的人受蒙蔽,以為袁崇煥是奸細,所以恨他,但花錢買肉生食之不合常理,這些材料可能有誇張。京城百姓受蒙蔽的道理,我們可以理解。「文革」時,老百姓也在喊口號,是受「四人幫」的蒙蔽。袁崇煥死的時候,有很多謠言,說袁崇煥引皇太極攻打北京,變成奸細,很多老百姓不理解,咬牙切齒,後來知道是皇太極的計策,袁崇煥被處死的九條罪狀都是莫須有的。一方面是群眾不明真相,受到輿論的誤導,另一方面史料有誇大,不能完全相信,要分析、判斷性地接受。
聽眾:如果袁崇煥不死,他有沒有可能改寫歷史?
閻崇年:歷史不能假設,歷史是自然發展的。但明朝滅亡是個必然的過程,只是可能要延緩一些時間。袁崇煥不死並被加以任用的話,可能會延緩明朝的滅亡。如果奸臣當道,袁崇煥即使不死也無法發揮作用。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