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民主的細節 > 從問題到議題 >

從問題到議題

一個社會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會成為政治家面前的議題。比如,中國的農業稅賦問題、城市流民收容遣送問題就有幸成為了政治議題,從而得到解決,但是高考分數歧視制度、電信壟斷、公款吃喝等等情況,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是問題,但是卻似乎沒有成為迫在眉睫的政治議題,因此近期也無望得到解決。

一個"問題"在眾多"問題"中脫穎而出,上升為一個"議題",背後往往有一個政治過程。在中國,這個過程常常依靠政治家的"慧眼"這樣一些隨機性的東西,但在美國,政治家如果沒有這個"慧眼",各種社會力量就逼你打開這只"慧眼"。

最近"全球變暖"問題成為美國政治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一個例子。

奧爾森有一本名著叫《集體行動的邏輯》,其中心思想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當一件事情受益者人數越多,由於"搭便車"心理,人們主動去做這件事情的動力就越弱。按照這個邏輯,"全球變暖"這樣的問題,是最不可能變成政治議題的,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全球有60多億的"和尚",誰也不願意去主動"挑水"。

事實上,許多國家的確採取這種"和尚"態度。比如,雖然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的國家,但為了保持經濟發展的速度,中國一再重申二氧化碳減排主要應該是發達國家的義務,中國對此不做具體限排承諾。美國的布什政府也一直持這種推諉態度,在全球已經有169個國家加入控制全球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之後,美國仍然拒絕加入,不對排污量進行強制性設限。

但是最近,事情正在起變化。

首先是布什自己在07年的國情咨文中第一次提到了全球變暖問題,並明確倡議美國在未來10年之內減少汽油使用量20%,從而減少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國會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目前國會裡與全球變暖相關的議案有十幾個,其中要求對美國排污量強制性設限"氣候監督與創新法案"最顯眼。最後,參選08年總統競選的幾位熱門候選人希拉裡、奧巴馬、麥克凱等等也紛紛在全球變暖問題上表態,爭先恐後表達自己解決該問題的決心。雖然並不是每個議題都會帶來問題的解決,但是從政治過程上來說,一個問題變成一個熱門議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勝利。

那麼,全球變暖在美國政治中從問題到議題,這中間有什麼力量在推動?

先看"問題"是什麼。科學家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全球正在變暖,並且幾乎可以肯定,這種變暖趨勢是由於工業時代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造成的。據統計,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20個最熱的年份,19個都是在1980年之後。2006年是美國記錄上最熱的一年。2007年1月是記錄上全球最熱的1月。科學家警告說,如果全球照此速度持續變暖,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升高到華氏度,融化的冰山將使海平面將上升7到23英吋。可以想像,照此發展,幾百年後,農業生產將受到毀滅性影響,抬高的水位將淹沒沿海城市,颶風海嘯也將越來越頻繁。總而言之,地球如果失去冬天,人類也就走向了毀滅。

這樣嚴重的前景,如果政治家不去面對它,那麼整個社會就要動員起來,"逼迫"他們去面對它。

在這方面,美國社會近來最顯眼的一個動作,就是去年的記錄片《難以面對的真相》。這個記錄片由前副總統戈爾參演,獲兩項奧斯卡提名,戈爾本人也因此獲諾貝爾和平獎。該電影將全球變暖從一個"隱隱約約"的問題,變成美國的一個"客廳話題"。電影放映之後,戈爾又發起了"氣候工程"項目,訓練了1000個志願者在全國巡迴講演,提高社會的氣候意識,這些講演者(包括卡麥隆·迪亞茲這樣的電影明星)保證一年要做10個這樣的演講。

雖然《真相》一片出盡風頭,無數草根組織卻一直在為此默默行動:美國30多個青年組織發起了一個"校園氣候挑戰"的活動,目標就是首先在他們的校園裡爭取"清潔能源";一群科學家開創了一個"氣候變化博客",專門向大眾普及相關知識;老牌環保組織"捍衛環境"最近將"全球變暖"作為其核心活動內容;86個基督教領袖發起了"基督教氣候動議",要求國會管制二氧化碳排放;一個民間組織籌劃了美國第一個全國性的"氣候示威",在07年4月舉行;新聞媒體相關報道層出不窮,僅《時代》雜誌,2000年以來就有四期封面故事是關於全球變暖問題;甚至連那些排污主體,一些大公司,也在沒有政府"脅迫"的情況下,主動加入相關行動--比如,包括通用、英國石油在內的十個知名企業發起了一個名叫"行動呼籲"的活動,主動給自己的企業排污設限,與此同時,沃馬特商場開始安裝風力發電機,匯豐銀行開始往"綠色投資"方面傾斜等等。

正是因為社會的各個角落在行動,民意開始覺醒,06年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87%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鼓勵或者規定二氧化碳減排,58%的民眾認為政府做的太少了。民意至此,政府已經無力違拗。雖然聯邦政府仍然拒絕用法律的手段限排二氧化碳,但它已經開始通過科研投資、政策傾斜來引導控制排污,同時,鑒於美國聯邦體制裡的"上下分權",美國已經有358個市長簽訂"美國市長氣候保護協定","我行我素"地在自己的城市適用《京都議定書》。

可以看出,全球變暖在美國從一個社會問題變成一個政治議題,並不是因為政治家"獨具慧眼",而是因為民間團體、新聞媒體、科學界、基層政府、企業、教會等等草根社會風起雲湧的行動。一句話,因為一個活躍的公民社會。雖然中國是排污大國,對全球變暖"貢獻"越來越大,我卻不知道中國什麼時候會有大學生組織自己的"校園氣候挑戰"、會有知名企業聯合行動主動限排二氧化碳、會有無數媒體爭相報道全球變暖主題,從而將這個社會問題變成我國的政治議題。"和尚們"可以永遠互相推諉下去,但是當抬高的水位開始淹沒城市時,它可不分太平洋東岸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