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嶄新的理所當然 > 想當農夫 >

想當農夫

播種,等待,守護。

如果被問到「你想當個什麼樣的人」,我會回答「我想當農夫」。

因為我認為這是生存的根本。

想擁有恰到好處的人生,大前提便是要自立。

自立也就是不依附他人,自己取得生存的糧食。不能做到這點,就得配合他人而生。可是如果要配合他人,便無法以對自己而言最自然適切的個性而生。

自立的根本是食物的取得,而這有兩種方法。看是要以獵捕的方式,還是要以收成的方式。也就是說,看你要當獵人還是農夫。

獵人要去旅行尋找獵物,捕捉現有的東西。

而農夫則是要在什麼都沒有的地方播種,一面照顧一面等待農作物長成,然後采收成熟的作物。

每個人的行事風格不同,或許有些人就是適合當外出打獵的獵人。

可是對我而言,「要獵殺生命」實在是不合個性,還是播種等待的做法比較適合我,我也希望自己當個這樣的人。

比起在外奔波的獵人,農夫似乎看起來比較被動樸實,但這其實是誤解。不管是什麼工作,播種都是必要的,而「要在哪裡播下什麼種子」的行為,也就是一種創造。

有句諺語「Labor and to wait」,意思就是「行動,然後等待結果」,如果不播種,什麼都不會開始。

在播種的同時,等待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雖然已經播種了,但這不代表立刻能夠收穫。要一面等待時機成熟一面看護照顧,否則就無法收穫成果。

然而,播下種子收穫到手後,我們時常會產生一種誤解,以為:

「就算放著不管,也會自動發芽結果。」

這是愚蠢且十分可怕的錯覺。

即便放著不管,來年或許真的會發芽結果;運氣好的話,再隔一年搞不好也能收成。

可是,生產的果實應該會一年比一年小,然後到了最後,有一年終於完全不結果了。等到那時候再慌慌張張地播種,不等上一段時間是無法有收成的。

播種,等待——不忘等待,即便收穫了一次,每一年還是繼續播下不同的種子,有時則在不同的地方播種。

當個農夫,我認為也就是一種生存的手段。

○不管是什麼事,播種和照顧都很重要。

○那麼,你又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