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嶄新的理所當然 > 思考的開關 >

思考的開關

人得經過思考才會有新發現,也才能和昨日的自己有所不同。

「想」和「思考」是兩回事。

在「想」的時候,人是鬆弛的,就像是自己輕飄飄地浮游在無邊無際的想像之中。心情也很放鬆,像是自在遊玩。

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會「想」。

鳥鳴勾起了遙遠的夏天早晨的回憶,或者突如其來地,想起前天喝到的花草茶十分美味。「想」這件事,也許就像是在無意中隨意塗鴉的行為。

而說到「思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們會「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沉浸在思緒之中」,但並不會「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正在思考」。如果有人這麼認為,那也只是錯覺。

因為「思考」應該是更需要主觀意識的事情,帶點緊張感。需要一股決心,然後將注意力專注在一個問題上。

不管是工作上的事、人際關係,還是不瞭解的事物,抱著「想知道事物本質」這個目的,為了察知本質反覆進行「那是什麼」的推想。這個過程,我定義為「思考」。

如果「想」是隨心所欲地塗鴉,那麼「思考」便是認真地素描。就像在描繪模特肌膚的質感、肌肉的線條那樣,需要細密的觀察。素描本上的每一根線條都是有意義的。

因此,「思考」要比「想」辛苦多了,沒法輕易完成。

不過,人得經過思考才會有新發現,也才能和昨日的自己有所不同。

「思考很重要」,這是我的信念。

所以我每天都認真思考,快到了「再思考下去腦袋都要冒煙」的程度。

接下來,要介紹一個我平時啟動「思考開關」的方法。

首先,找個身邊的東西一直盯著看,比如咖啡杯。然後,決定一個主題,去思考「這個咖啡杯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盯著咖啡杯看一段時間,通過視覺獲取信息。

「表面有些凹凸不平。」

「杯身是白色的,握把很順手。」

「內側有些茶色污漬。」

觀察完畢後,接下來盡可能提出疑問。

「這個咖啡杯是在哪裡生產的?」

「製造者是什麼樣的人?」

「是以什麼材質製成的?是花了多少時間才想出這個形式的?」

像這樣列舉出許多問題之後,接下來就輪到想像力上場了。

有些問題不需要思考太久就能得出答案,像是材質之類。不過,如果要思考杯子是什麼樣的人做出來的,這種問題就需要全方位的想像力。

「可能是外國工廠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做出來的。」

「也可能是小型窯場的工匠做的也不一定。」

得出幾種答案之後,再針對每一種答案進行思考。在逐漸深入思索的過程中,你便自然而然可以看見「通往咖啡杯內在世界的入口」。

以咖啡杯之類無關緊要的物品當主角,認真地進行思考,可以鍛煉專注力、培養思考能力,是一種很好的訓練。

因為平常我們往往只針對重要的事,進行單方向的思考而已。

環視四周,想一下,你要先從什麼東西開始下手呢?

○「想」和「思考」是不一樣的事。

○要進行「思考」,必須更具主體意識和緊張感,集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