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上帝與新物理學 > 譯後記 >

譯後記

《上帝與新物理學》的作者保羅·戴維斯,英國物理學家,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的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研究現代宇宙學,寫過好幾本很受歡迎的有關宇宙學的普及讀物。

《上帝與新物理學》一書,涉及很多宇宙學方面的問題,但主要談的是現代物理學的進展對宗教教義,尤其是對西方文明的基本元素之一的基督教教義的影響。作者自云:「本書不是一本談宗教的書。本書談的是新物理學對以前屬於宗教的問題產生的影響。」

作者在本書的開始,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兩句話:「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足的。」這兩句話,大約也是代表了戴氏本人的意見。所謂「沒有科學的宗教」在我們或許難以理解。它顯然是與「有科學的宗教」相對而言的。對於「有科學的宗教」(如現今西方的基督教),人們可以進行自由的探討、批判。而「沒有科學的宗教」,你只能老老實實地信,不能問,不能批判。一種信仰,若只能信,不能問也不能批判,就只能是一種盲目的信仰,當然也就是盲目的宗教。人類受過和正在受著的盲目宗教的害太多了。那麼,「沒有宗教的科學」又是指什麼呢?這裡所說的「宗教」還是指信仰。常聽有人說,「科學知識的真正源泉是觀察」。這話當然不錯,確實有一些科學知識起源於觀察。但這話只能說是部分正確,因為還有一些科學知識起源於猜想。例如,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猜想大地是球形的。那時誰也沒能真正「觀察」到地球是一個「球」。要證實這一猜想,從而使這猜想成為科學知識,就得進行一番科學實驗。而若想進行這樣的科學實驗,就得有堅定如宗教的信仰。於是,宗教與科學就這樣聯繫了起來。假如當年的哥倫布、麥哲倫不是堅信大地是一個球體,他們就想不到去進行環球航行。反觀中國七下西洋的鄭和,雖然率領的船隻、船隊堪稱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但就增進人類在地理方面的科學知識而言,成就卻相形見絀。就鄭和來說,他根本就沒有想到大地是否是球形的問題,因而也就沒有什麼信不信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足的。」自然,我們還是應該為鄭和的壯舉自豪,因為跛足的科學仍是科學,但我們應該承認跛足畢竟不如不跛足。中國的科學從近代開始落後了,其原因很多。有人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過於世俗,太缺乏宗教精神,因而雖然心靈手巧,很有技能,卻難有重大的科學發現。這種看法是否有道理,有待於科學史家們詳細論證。

本書除「前言」外,共十七章,結合宗教、哲學講述了最新的科學理論和發現。在本書的「前言」中,作者說:本書的主題是我所謂的四大存在問題:

為什麼大自然的規律是現在這樣的?

為什麼宇宙是由現在組成它的各種東西所組成的?

這些東西是如何起始的?

宇宙如何獲得了組織?

這四大問題以前是宗教的、玄學的問題,但近年來,「科學已進展到可以認真地解決以前是屬於宗教的問題的地步了」,這是「嚴肅的宗教思想者不能忽視」的。

在接下來的十七章裡,作者首先集中講述了他對科學和宗教的看法,然後以流暢優美、引人入勝的文筆,介紹了新物理學對宇宙的創生和終結、時間、生命的本質、靈魂、自我、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進展。作者身為科學家,當然對科學的進步津津樂道,但也以科學的精神批判了科學,指出「科學對工業社會的影響是好壞參半」。對盲目的宗教,作者予以無情的譴責,指出,「儘管大多數宗教都讚美愛心、和睦、謙卑,並將這些稱之為美德,但世界上各大宗教組織的歷史卻常常是以仇恨、戰爭、傲慢為其特色的。」然而。作者並沒有完全否定宗教。在本書結尾時,作者在指出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之後寫道:「我深信,只有從各個方面全方位地瞭解世界,從還原論和整體論的角度,從數學和詩的角度,通過各種力、場、粒子,通過善與惡,全方位地瞭解世界,我們才能最終瞭解我們自己,瞭解我們的家——宇宙背後的意義。」顯然,作者在這裡把關注善惡的宗教也看作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途徑之一。

本書雖是一本普及性的書,但「包含一些具有真正學術價值的材料」,涉及很多奮戰在科研前沿的科學家正在思考、解決的問題,所以也值得有關專業人員一讀。

應該說明的是,譯者學力不足,翻譯中多有錯誤,承蒙一位科學家將譯稿校讀一遍,修補了不少錯漏。在此謹表示衷心感謝。譯文中若仍有錯誤,應由譯者本人負責,歡迎讀者指正。譯者在此也應衷心感謝山東大學外文系的李紹明君。李君拿出自己寶貴的時間幫助謄抄了部分譯稿,並協助重新編排了原書的索引,解決了很多問題。

徐培

1991年於北京氣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