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 譯後記 >

譯後記

翻譯這本小書,源於兩件事。一是受美國暢銷小說《教父》作者馬裡奧·普佐的一句話的影響。像我們這個歲數的很多人一樣,《教父》這本美國暢銷小說及之後以此改編拍攝的同名奧斯卡獲獎電影,都對我們的青少年時代產生了很大影響。西西里、黑手黨、紐約、幫派火拚、勇敢、忠誠和背叛,這一切都在我們懵懂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愛屋及烏,自然也就對《教父》作者馬裡奧·普佐也膜頂崇拜了。正是由於看到了他為本書寫的那句評語,才激發了我們閱讀以及後來翻譯本書的興趣。在為本書撰寫的書評中,普佐稱讚道,「蓋伊·特立斯是美國意大利裔作家中最優秀的非虛構作家」。當然,言下之意是他本人是美國意大利裔作家中最優秀的小說作家,這點我想美國文學界也是無人質疑的。

與特立斯先生的初次會面,是在2001年的初秋。那年正巧特立斯先生應邀訪華。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見到了特立斯先生,並與他共進午餐。工作生活中見過很多美國人,沒有期望這次會面會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這次會面確實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顛覆了我原來對美國知識分子的印象。

他優雅的舉止和睿智的談吐徹底征服了我。身穿定制的淺色西服,褲縫筆直,頭戴淺褐色禮帽,手臂上搭著一件墨綠色風衣,嘴裡叼著煙斗。他個頭不高,面部輪廓清晰,略顯消瘦,面色黝黑。雙目深邃,敏銳,極具穿透力。

會面後的午餐一直是在風趣愉悅的閒談中進行的。作為意大利裔美國人,特立斯性格中到處洋溢著意大利人與生俱來的樂天態度和親和力,他的快樂時刻感染著在座的每一位賓客。更讓這次會餐增添色彩的,是他不時講述的那些軼事。不愧是美國《紐約時報》曾經的資深記者,他的觀察力細微明銳,視角獨到老成,對人物事件把握恰當,使用語言準確犀利,這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於後來的翻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創作心理感受,在翻譯過程中盡可能忠實地詮釋作者的原意。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是特立斯的一部極具影響的作品,由《紐約—一位獵奇者的足跡》《大橋》和《走向深處》三部分組成。實際上,這三部分都是以前出版過的,作者這次又把它們結集出版,並冠以《被仰望與被遺忘的》的書名。

書中的第一部分《紐約—一位獵奇者的足跡》描述的是紐約城裡一些不為人們所知的人物和事情,通過對這些大多數紐約人都不太知道的人物和事件的詳細描寫,作者向讀者展示了紐約城的另一個側面,一個不為人們所知的側面,這無疑能增進我們對紐約人的生活、心態的深刻瞭解。

書中的第二部分《大橋》講述的是建設紐約韋拉扎諾海峽大橋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及流動修橋工的生活,其中對流動修橋工的工作與生活的忠實描述極為感人。修橋工都是些普通人,出了他們自己的那個小圈子根本無人知曉,可正是這些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建成了美國無數的大橋和紐約城裡一座座的大橋和摩天大樓。正如作者所言:「他們把一個個的地方用大橋連接起來了,可他們自己的生活卻支離破碎。」

第三部分《走向深處》是由11篇美國社會知名人物的小傳構成,這些人物基本上涵蓋了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音樂(辛納屈),體育(帕特森、迪馬喬、路易斯),文學(「尋找海明威」),時尚(「時尚王國」),新聞(「壞消息先生」),犯罪(科斯特洛)等。通過對這些美國社會的典型人物內心活動進行描寫,特立斯更深一層地向讀者展示了60年代的美國社會,或許由於本人是意大利後裔的緣故,作者對意大利人的描寫很值得一讀。

對譯者而言,翻譯的過程就彷彿是在聆聽一位老人講述發生在紐約的奇聞軼事,就是在親自會晤那些曾在美國社會家喻戶曉的各色人物。由於本書是對紐約城的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和人物及一些美國昔日名人的深入描寫,對於譯者這樣未曾在紐約長期居住過的中國人,在翻譯中有時實難把握原文中的背景材料。此外,由於水平所限,譯文中定會有不少謬誤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范曉彬 姜伊敏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