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走出中東:全球民主浪潮的見證與省思 > 選舉 觀劍橋中國學生會主席競選 >

選舉 觀劍橋中國學生會主席競選

英倫初冬,劍橋中國學生會主席選舉,像一出宣傳已久的話劇,在萬眾期待中開場。候選人站在同一舞台,頂光投下他們長長的內心獨白。他們中的每一個,帶著成長背景、性格印記、對未來的不同解讀,分飾這一代「中國少年」的角色。

這出話劇上演前最好的廣告,是前主席自動宣佈連任引起反彈,有27年歷史的中國學聯遭劍橋大學註銷。劍橋校刊以「中國式民主」為題,報道「未選舉,就當選」之事。前主席的反對者和她的支持者在網站、校園持續互攻,終於成就投票日紫禁之巔勝負一仗。

我慶幸自己見證了這一次選舉。與許知遠兩年前觀察的劍橋中國學生會選舉不同,這一幕並非轟轟烈烈而來,無可奈何而去,比我更年輕的這一代,分明少了包袱和壓力,多了勇氣與常識,他們要自己判斷未來。

起初,我心存偏見。中國學生確實如許知遠描述,是「公共生活中的隱形人」,事不關己,也不熱衷。排隊入場時,耳邊傳來的對話是關於「昨晚打牌」或「某個牌子到底是哪個國家的」。但後來現場觀眾的反應證明,他們顯然有自己的主張。

工程系講演廳幾乎滿座,據說到場有三四百人。入場證件檢查異乎嚴格,現場不准攝影。監督選舉的是多名黑袍高帽的外方校監,有的照看講台,有的站在各個出口,控制出入,嚴肅莊重。

3名主席候選人中,西裝革履的Y第一個登場。他引用了湖南老鄉曾國藩的「醒世言」,但迅速指出,劍橋學聯只是學生組織,不過問政治,更要避談民主。Y亮出準備好的幻燈片,說明自己的工作重點將是組織劍橋中國學生聚餐、郊遊、找工作、辦春晚。照片中不經意出現一張合影,身後有學生私語:「那個是中國駐英大使。」

他的競選講演中庸、和善,但乏動人之處。前排觀眾在玩iPad。

輪到C上台。周圍有人交頭接耳:「這不是個小孩嗎?」你上中學時候,班上是不是總會有一個頭腦靈光、成績令人羨慕嫉妒恨的理科天才?清瘦敏捷,很早就戴眼鏡,認識久了才發現他也讀朦朧詩、聽貝多芬?醫藥博士生二年級的C,模樣就可以歸到這一類。

C一張口就要「為萬世開太平」,令人暗暗捏把汗。這樣的競選理想會不會獲得掌聲口號,卻沒有人嚴肅對待?

但瞭解C的人,會知道我的擔心多餘。他原來是學聯娛樂部部長,挑戰前主席屬於「黨內鬥爭」。他並不缺乏「從政經驗」。

C是主席候選人中唯一沒有念稿的,只準備了幾張提示卡在手裡。完全不同於Y的「服務型學聯」,他直踏雷區:「我們是什麼人?是讀書人,讀書人要思考未來做什麼……走出校園,我們就是光,要去照亮社會的灰暗角落……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裡,跌倒了沒有人扶,為什麼主席可以自己說連任就連任……我們的責任就是去改變世界……」

台下響起一個孤獨的掌聲。更多掌聲跟進。C自己一愣,接下來卻更加有信心。

3名候選人在講稿中都引用了名言。Y以曾國藩開場,C表達了對張載、魯迅和丘吉爾的認同。女性前主席則自稱是孔子和鄧亞萍的粉絲,還引用了拜倫和馬克思主義者羅莎·盧森堡的話。

C用魯迅的話「中國人對未成之事總是苛責備至,對既成之事總是委曲求全」,來形容自己出頭反對並不容易。

他的講演妙趣橫生,挖苦起來不動聲色:「英雄以德服人,巾幗英雄也不例外。」台下掌聲笑聲不斷。

C同樣承諾為中國學生組織活動、尋找工作。他說,可能有人質疑自己能否兌現,「我以一個普通青年的身份,告訴你可以的」,暗諷其他對手家族背景強大。來自浙江的C提到,學聯並不是要讓中國學生禁錮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他將繼續組織中西音樂會、文化討論會。幻燈片結尾是他彈鋼琴的照片。

C有時側對台下,來回踱步,彷彿在同另一個自己對話。相信他在上台之前,曾在宿舍裡這樣練習講演。他不知道這件「未成之事」命運幾何。有報道說,他雖然一開始反對前主席自動連任,但在主席轉換說法、要求「支持她繼續工作」時,還是舉手同意了。後來又直接找劍橋校監,「家醜外揚」,導致學聯收到註銷警告。還有所謂「迎新砸場」事件。個中是非,當事人各自表述。無論如何,如果你在劍橋學聯選舉現場,不得不欽佩這個年輕人的眼界和胸懷。他提到「讀書人」的使命,直指每一個選民內心。他說,該摒棄中國學聯以往一方勝選之後,另一方全盤退出的陋習,歡迎前主席的團隊和她本人加入新的學聯。

C贏得掌聲最熱烈的時候,是他宣佈增設「退訂學聯郵件」功能——賦予選民選擇不喜歡的自由。

笑聲掌聲冷卻之後,前主席登場。這個身處風暴中心、面對千夫指的山東女孩令人充滿好奇。她曾就讀劍橋國際政治專業,稱「民主不是無政府主義的瞎鬧」,後轉工程系,在劍橋迎來送往了近千中國官員要人,競選前後都有學者支持她的電郵「被曝光」。之前有一名跟她通過電話的中國記者告訴我,很奇怪,為什麼這位前主席在英國待了9年,講話卻一副國內官腔,比如一再強調採訪她只能「正面宣傳」。第一次見到她的形象,是學校圖書館外張貼的競選海報。照片上的她眉目清秀,意氣風發,像小時候畫片上見的三好學生標準像。

前主席上台,打扮精緻,持重端莊。她首先講了一段英語,並派發英文講稿。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座中有少數非華裔,他們也來投票選中國學聯主席?旁邊有中國學生告訴我,派發英文稿的巴基斯坦人前幾天向她拉票。為什麼幫一個中國女生助選,巴基斯坦人以實相告,前主席許諾,如果巴人投她的票,她就帶著中國學生票倉支持這個人競選劍橋另一個社團主席。

前主席以回顧三年工作成就開篇。剛說了幾句,台下猛一嗓子英語:「Stop lying!」她稍停,即恢復講演。

為了學聯工作,前主席說她和團隊「犧牲了學業、家庭,甚至健康」,「為了獲取祖國人民對海外學子的新春問候,讓大家在冬天感受春天的溫暖,我們很多同學過節的時候過家門而不入」。她自掏腰包,請電視台在國內奔走,為劍橋春晚拍片。去年春節,她要討一封教育部部長賀信,「在最寒冷的冬天裡,在北京站了一早晨」。她受了委屈,教育部人員說,「劍橋要溫暖,哈佛怎麼辦,英國學生要溫暖,美國學生怎麼辦」,但她不屈不撓,在寒風中站了一天,「終於站到了賀信」。講到這裡,這個20出頭的女孩幾乎熱淚盈眶,台下卻笑成一團,噓聲四起。

「我們學聯搞春晚沒權,沒錢,沒時間,一台春晚,方方面面,不知道要克服多少困難。」據媒體報道,她的團隊在競選之前已經投入2012年春晚的準備。前主席還當場宣佈,一旦當選將成立學聯基金會,個人捐贈兩萬英鎊「啟動資金」。

她列出自己參選的「五大優勢」。其中一條,「我們團隊保全大局,孤注一擲,只推舉我一人競選主席,而不競選副主席、秘書長、財長等職位,也就是說,如果我落選,我們整個團隊,在未來學生會裡不會有一席之地」。台下噓聲再起。

她顯然意識到有必要強化自己的性別優勢,引用一名德國女革命家(英文稿中註明是羅莎·盧森堡)的話:「如果街道上只剩下一個人,那個人一定是女人。」她的解釋是,這句話證明「女人很少成為機會主義者,女人很少趨利避害。相反,她們生性溫和寬容,容易相處,團結眾人」。

我沒有找到這些句子間的邏輯。也沒有搜索到羅莎·盧森堡的原話,卻找到了羅莎說過的另一段話:「未經選舉,沒有新聞和集會自由,沒有表達意見的自由,生命在公共空間如行屍走肉,只有官僚主義生龍活虎。」

講演最後,前主席要求觀眾允許她「用有點倔強但充滿真情的頭顱鞠躬……」現場再次被笑聲引爆,幾十個聲音同時重複「頭顱——」

講演超出規定時間,監選人過來示意「時間到」,她沒有理會。終於言盡,她在台上站了好幾秒鐘,手持麥克風,嘴唇輕微抽動。也許預感到,這是自己最後一次作為學聯主席站在舞台中央。

在那凝固的最後幾秒裡,我為這個女孩感到難過——她至少是自己的信徒。如果眼前真是一幕話劇,她也許可以多站一會兒,來一段內心獨白:憑自己的人脈、財力、利益承諾,怎麼可能會輸?自己如此真誠,現場為什麼有人發笑?為什麼有人起哄?究竟錯在哪裡?

舞台上,還有重要的第四個人。他讓我想起領袖有時並非天生,而是生於對事件的反應。M是副主席職位競選者。

「聽說主席自動當選,我當時的反應是一笑;知道有反對的聲音,還是付諸一笑;知道社團被大學註銷,我仍是付諸一笑……」他站在舞台一角娓娓道來。

他的「三笑」代表了大多數人對「既成之事」的委曲求全。「直到收到一封Bcc(抄送)郵件。」M終於拍案而起。「我想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大部分時候選擇做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冷眼旁觀,但當我瞭解真相,就選擇做正確的事情。所以我站在這裡,發出自己的聲音……」

不清楚他指的「Bcc郵件」是什麼。是不是一名中國學生轉給我的那封廣為流傳的郵件,內容是呼籲前主席「行動起來」,「讓C有點民族自尊心」,指他勾結外國人搞民主選舉,「整自己的同胞」云云。郵件署名是「關心學聯的部分劍橋中國人」。

直到選舉結束,結果公佈,網上還出現了「C一夥選舉舞弊」與駁斥這種說法,公佈英國校方如何監選唱票計票細節的「帖戰」。劍橋學聯成立20多年來,其實對於選舉是習慣了的,突然出現的連任風波才是意外。

因反覆核對證件,投票過程漫長。講演時間已過,不斷有剛剛下課的師生加入。計票在清場之後進行。出門時,我聽到一個男生問另外兩個中國女生,你們沒投前主席吧?女生答:「那一定是沒有的啦。」同行的中國學生說,看來C贏定了。我再次「保守」,難說啊,現場效果好,不一定比得過人家票倉堅固。

競選結果在學聯網站公佈。C、Y和前主席分別得票177、77、65。「三笑」的M以246票當選副主席。這個結果扭轉了整個事件的意義,把我的「保守估計」擊得粉碎。這一幕話劇真正的主角,是台下觀眾。他們有選票,他們沒有做看客。

[1]Globe Theatre,最初的環球劇場由莎士比亞所在「宮內大臣劇團」(Lord Chamberlain』s Men)於1599年建造,1613年毀於火災。1614年環球劇場重建,但30年後又關閉。1997年,一座現代仿造的環球劇場落成,名為「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或「新環球劇場」。

[2]共和派(Republican)這裡指英國主張廢除王室、建立共和制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