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深暗 > 致謝 >

致謝

該書的編寫主要基於本人對智利礦難三十三名倖存者和家屬的採訪記錄以及維克多·塞戈維亞的日記。大多數採訪都是在礦工家中單獨私下進行的,有時會有妻子、女友、孩子以及其他親屬在場。另外,在科皮亞波的賓館以及聖地亞哥卡利律師事務所辦公室內,我們還進行了一些集體採訪。

在任何危及生命、改變命運的群體事件中,人們對某些事情和某些行為會產生重大的意見分歧。這個三十三人的群體委託我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進行全面、詳細的陳述,希望能找出謎底、發現真相。而我也盡最大努力,以期不負所托。文中出現的任何錯誤,都屬個人行為。

被困地下頭十七天,礦工們的身體以及所處環境的細節描述皆由採訪得出——也有幾人提供了幾段視頻。宿命般的8月5日,喬斯·安立奎帶著手機進入井下(而不是跟其他人一樣,將手機放在地上的更衣間內),這部手機所攝相片是那段時間的唯一可視記錄。另外,智利政府跟我分享了取得聯繫後不久礦工們錄製的非剪輯版視頻,還有一些相片資料,從中可清楚看到礦工們身體的變化以及礦井內非人道的惡劣環境。除此,我還獲得了礦工自己拍攝的一些相片和視頻(用通道裡送下去的相機完成)。我與當時的礦業部長勞倫斯·戈爾本一起參觀了聖何塞附近一座礦井的內部,這對描述進入地下打工的感受大有裨益。

除了採訪資料,該書的另一關鍵文件為智利國會調查委員會提供的事故與原因分析報告。參與礦難救援的NASA專家們也口述了他們的故事,在救援行動章節中,這些陳述也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參考。還有些細節來自美國鑽工傑夫·哈特在科羅拉多電視台接受的訪談及其在科羅拉多礦業大學發表的一次演講。1993年,《國際地球科學期刊》(Geologische Rundschau)幾位科學家主持的一項有關阿塔卡馬沙漠南部地質與「礦物化」的研究也為地質發展史的段落提供了出處。文中有關達爾文對科皮亞波和阿塔卡馬沙漠的見聞皆出自其《貝格爾號紀行》(The Voyage of the Beagle)。有關佩德羅·裡韋羅失敗營救的描述部分基於其2010年的礦業雜誌訪談記錄。2011年,行業期刊《智利礦業》(Minera Chilena)對該救援的全面回顧也提供並確認了很多關鍵信息。大多有關救援的細節來自智利報刊的實時報道,尤其是《第三日報》與《水星日報》(El Mercurio),還有卡洛斯·維加拉·艾倫伯格的《聖勞倫斯行動》一書。作為新聞報道行業的一員,我要感謝報道礦難救援的智利作家和攝像的職業素養,此書也是各位同行的合力之作。

在對救援人員和官員的採訪中,很多人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戈爾本、克裡斯蒂安·巴拉、安德烈·蘇格雷特、愛德華多·赫塔多奧、尼爾森、弗洛雷斯、曼努埃爾·岡薩雷斯、輪班主管巴勃羅·拉米雷茲以及卡洛斯·皮尼利亞等。心理學家伊圖拉說,在他的「礦工客戶」們的請求下,他才接受了我的訪談。最後,我要特別感謝達瑞歐·塞戈維亞、弗洛仁科·阿瓦洛斯以及阿萊克斯·維加的家屬,感謝你們在家中陪伴我的那些時日。

感謝律師Maria Teresa Hola在我初到科皮亞波之時帶我遊覽,給我講解該市歷史,還要感謝很多當地的居民。感謝聖地亞哥卡利律師事務所的Paulina Silva和Pilar Fernandez跟我講述與礦工們的故事;還有Claudia Becerra和Soledad Azerreca幫我聯繫礦工採訪、安排智利之行的後勤等。感謝律師Guillermo Carey、Fernando Garcia、Remberto Valdes以及Ricardo Fischer等人的信賴,感謝你們的大力支持。

感謝鳳凰影業(Phoenix Pictures)的Edward McGurn、Patricia Riggen以及傳奇的Mike Medavoy對書稿提出的高明見解與鼓勵。感謝Nuria Anson抄寫的幾百頁訪談記錄——沒有她不知疲倦的高效工作,這本書的出版將遙遙無期。同樣感謝布宜諾斯艾利斯的Jessica Boianover、洛杉磯的Jazmin Ortega對其他訪談的抄寫。還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Ricardo Luis Mosso所進行的調研。電影編劇裡維拉陪伴我進行了大多數訪談,他對故事的把握令我受益匪淺。感謝電影製片Leopoldo Enriquez和Cecilia Avalos幫助安排採訪事宜等。

該書編寫期間我尚供職於《洛杉磯時報》。在這一重大項目的攻堅階段,感謝同事們對工作的分擔,包括Nita Lelyveld、Joy Press、Carolyn Kellogg以及David Ulin等。尤其感謝Judy Baldwin對創作過程與人性靈魂等的深刻見解,這些真知灼見讓我更加清醒和專注。

感謝莫裡斯奮進文娛公司(William Morris Endeavor)的Jay Mandel、Alicia Gordon以及Eric Rovner對我的信賴,感謝你們帶給我如此精彩的項目。另外,感謝我的編輯與好友Sean McDonald,當我告知他這本書的計劃時,他義無反顧地大力支持,並讓該書順利出版發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感謝我的妻子Virginia Espino對家庭的付出和對我工作的支持。沒有她的愛與支持,也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謝謝你,我生命的摯愛。

聖何塞於1889年開礦,地下佈局如冰山城市。Abi Daker/The New Yorker;c Conde Nast

路易斯·烏爾蘇亞為本書作者手繪的礦工被困段地圖。右面的第一條虛線A標明第一條孔道打通到海拔100米避難所附近的位置。左面的第二條線標明第二個鑽頭打通之處:在工作間(更高處)附近,正是通過加寬該孔道,才得以最終降下救生艙將礦工們救出。版權歸33名礦工所有

與地面取得聯繫後,礦工們在地下拍攝的相片:一群人正在展示他們吃的金槍魚罐頭,還有用來盛裝工業用水的塑料瓶。從左至右:理查德·比亞羅埃爾、胡安·卡洛斯·安吉拉、丹尼爾·埃雷拉以及弗洛仁科·阿瓦洛斯。版權歸33名礦工所有

奧斯曼·阿拉亞正在使用與地面接通的電話。他的周圍,從左至右:克勞迪奧·阿庫納、胡安·伊利亞內斯以及裡那恩·阿瓦洛斯。版權歸33名礦工所有

本書作者站在聖何塞銅金礦出口處採訪路易斯·烏爾蘇亞。版權歸33名礦工所有

在科皮亞波市,本書作者(最右)同傑西卡·奇拉、達瑞歐·塞戈維亞、瑪利亞·塞戈維亞(達瑞歐的姐姐)以及達瑞歐和傑西卡的女兒合影。版權歸本書作者所有

維克多·扎莫拉在阿馬裡亞的家中,手裡拿著妻子的相片。版權歸本書作者所有

救援人員曼努埃爾·岡薩雷斯(左)進入礦井後與礦工們打招呼,旁邊有胡安·卡洛斯·安吉拉(中)和路易斯·烏爾蘇亞(右)。版權歸33名礦工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