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新物種爆炸:認知升級時代的新商業思維 > │意義覆蓋:互聯網這樣成為新土壤 >

│意義覆蓋:互聯網這樣成為新土壤

很多年前,卡爾維諾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有開始但沒有結束的故事構成的世界裡。」他因此寫了《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好像看到了40年後開始的漫漫旅程。

2012年,段永朝和姜奇平在對話集《新物種起源》中提出,「機器豐富人的機能,商業法則證明人的天性,數學公式增添人的膽識,新的物種已然誕生」。五年過去了,互聯網再也不需要證明,互聯網新物種則是對互聯網作為新土壤的物種推演。京東從2010年資金鏈被質疑到2017年6月市值突破600億美元,滴滴從2014年隨時搖搖欲墜到2017年6月出行平台估值500億美元。越來越快的認知升級加速了新的商業想像,舒適區不斷被突破。德裡達的《分歧與重複》中提到:「差異與分歧如狂風暴雨,它什麼都有,就是沒有那種人們用以整合的同質性。」幸或不幸,互聯網成為新土壤,我們趕上了新物種大爆炸。

社交網絡與短視頻、直播重新定義流量,也重新定義意義。

人工智能與雲計算、數據重新定義增長,也重新定義品類。

新物種就是以互聯網連接單元為基因、算法體系為骨幹、數據為細胞、場景為動力的新意義形態。本書正是從商業物種的重新定義出發,希望給出的商業方法關鍵詞能夠幫助有志於成為新物種的創變者無畏出發。

│新智人是最重要的新物種形態

這種統一性在商業思想家吳伯凡看來,是ABC——AI、Big Data、Cloud,如果加上一個D——Design,那麼就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服務、設計力共同賦能新場景日新月異。

一般認為,技術迭代推動這一輪生活方式變革,進而促成了商業底層結構的重組。另一種觀點是,技術深入滲透連接的自然人正日益呈現新的心智模型與行為模式。人的進化抑或變異才是商業活動的最大變量。在互聯網移民與萬物互聯的原住民之間,隔著1000個iPad或iPhone使用者。人的屏化和觸摸化讓購物更聰明,也讓資訊信息流成為最重要的時間指標,內容分發之於搜索引擎是百度的情非得已,也是人性使然。算法驅動之於資訊編輯是今日頭條的順勢而為,更是技術意志。

從人的角度關注新物種,沿襲赫拉利的智人表述,只有定義新智人是最重要的新物種形態,我們才能管窺新物種大爆炸的商業邏輯和未來走向。新智人首先是技術賦能並加持的自然人,當然還包括生物機器人和機器人。這一輪新物種大爆炸的標誌恰恰是以數據為能源,技術連接體系為社會基礎設施,人機交互為場景驅動力的新智人養成。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認知

新物種正在遇上一面牆,這面牆是固有認知,如同區塊鏈技術遇到的央行金本位體系,關於信任,是溫度和情感,還是數字和去中介?這面牆是既得利益、加盟體系,還希望在層層加價中苟延殘喘,低估了信息的對稱速度,也低估了互聯網扁平化的能力。這面牆是組織慣性、按部就班,研發、生產、渠道、銷售,不習慣柔性化,不習慣以用戶為中心。這面牆是戰略的懶惰,貪戀爆品,不習慣勤奮,不習慣迭代,不習慣變換姿勢。

越過山丘,翻越新物種遇上的牆,亞馬遜會超越B2C電商,成為人工智能開放引擎網絡;特斯拉會超越電動汽車,佔據新能源品類;美團點評會超越O2O,為本地商業賦能;摩拜會超越共享單車,互聯網金融與物聯網基礎設施雙星閃耀;Airbnb會超越短租解決方案,借由生活方式輸出共享型社交網絡;韓都衣捨會超越時尚雲,讓小組制和供應鏈自由產生化學反應。只有想像能夠突破新物種遇上的牆,唯有創意可以打開新物種時代。

商業模式的升級是什麼?認知升級。

消費升級的實質是什麼?審美升級。

│液態組織改變我們看待資源和處置資源的能力

不再是根系連接,而是漂泊感和群體性孤獨的去中心化。過往,我們用自由換取安全感,需要秩序,我們認為這就是現代性。現在,互聯網釋放並連接彼此,每個人都是自由的,但我們試圖通過互聯網承擔更多的連接責任和社交態度,進而形成明確的道德水準。即便在商業領域,每個人也都在成為更快速的變化者與移動者。

組織固化的趨勢反向消解,液態組織和液態商業文明開始蔚為大觀。今天看待資源和價值的方式也因此發生了本質性的位移。管理學提出資源基礎觀,在這種逆轉的大背景下,我們提出新資源基礎觀:關於新物種商業,判斷資源價值的維度是DICC——Data(數據)、Intelligence(智能)、Connection(連接)、Community(社群)。在DICC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新物種方法系列關鍵詞:反經驗、意義覆蓋、更細節、場景流、在線信用、設計力、混合內容、人格化。場景實驗室圍繞本書關鍵詞研發《造物學:新物種商業方法》課程,延請諸多名師精心打磨的新物種方法體系,並與《哈佛商業評論》合作研發新物種案例知識產品《甦》。感謝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分眾傳媒、財訊傳媒和一汽-大眾奧迪的大力支持。感謝場景實驗室各位小夥伴的持續激盪:創業維艱,其命維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是的,面對未知,我們殺雞用牛刀。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