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想再討好這世界 > 第十二章 今天起,給自己一個健康的人際圈 >

第十二章 今天起,給自己一個健康的人際圈

在我例行的咨詢工作當中,有時我有種被猛推到一個教練角色的感覺,指導個人如何成功地應用那些使他們在人際關係上獲益的特性。例如:

與一個焦慮的人,我會指導如何平復內在的自信心。

與一個憤怒的人,我會指導如何樹立耐心和認同感。

與一個抑鬱的人,我會指導如何敞開心扉。

其中一部分的治癒過程是識別健康的特性,並且意圖將那些不可或缺的特性融入生活。

當我與習慣性的討好者共事時,我時常感到我們比其他人領先了那麼一兩步之遙。多數的討好者不僅奉獻了他們自身真正的優良特性,還一絲不苟地投射出一個友善或關懷的形象。譬如,在吉恩傾訴與母親的種種問題時,她告訴我她童年時的訓導特別注重精神方面的成果:愛、歡欣、和平、堅忍、友好、善良、忠誠、謙善和自制力。「我們的廚房裡掛了一塊工整的壁毯,上面列舉了那些優良的特性,每一條下面還有詩意的描述。它是用很漂亮的書法書寫的,我都熟記在心。雖然我的母親總是讓我神經緊張,但是我必須要稱讚她努力教授的虔誠信念。」

吉恩,正如其他許多的同類人,並不用習得額外的積極的人際關係需具備的特性。要說有任何欠缺的地方,就在於她太過溫和的品質了。換句話說,她需要更加平衡地掌握如何在運用那些健康特性的同時,又不向其他人咄咄相逼的作風屈從的辦法。虔誠待人不等於讓人變成逆來順受的可憐蟲。恰恰相反,服從於不健康人際關係模式的同時又想保持愉悅的心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在與討好者接觸時,我發現把精力集中在四個關鍵的個人要素上有助於保持他們慈愛的模式,甚至當處於平衡時,同樣能夠防止機能失調的關係模式而引發的痛苦經歷。這四種要素就是尊重、移情作用、客觀性和自信心。我教導他們認識到這些特性如何促成了人際關係的成功,他們不必默許人們私己的行為。

為了獲悉如何將這些特性融入你的關係形式之中,我們以平衡你親切的品質為目標來解析每一個要素。

健康的要素之一:尊重

回想一下羅伯特的情況,他是一個希望討好他的患者和員工的牙醫,而他感到他自身的付出沒有受到充分的賞識。儘管他對患者十分關心,偶爾還是會聽到零零碎碎的抱怨。當他時而向員工的需求妥協,他覺得他們沒有同樣地心存感激之情。

「我竭力對所有人表現出尊重,但事實卻不盡人意,」他解釋說,「我疑惑是否我讓人們以為他們能夠利用我善良的本性,只因為他們知道我不是那種當感到失望沮喪就會勃然大怒的人。」

為了認清尊重的運作方式,我們來考慮是與不是的問題。

尊重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種表示關懷照顧和對別人無條件的重視,在你表現尊重時:

你是在坦然地承認他人有著天賦的價值感。

你是在善待他人的同時也想要被善待的人。

你是在向他人表達人與人是平等的。

你是在知會他人是否贏得了你的關心。(考慮一下,例如一個家庭成員激怒了你。儘管你很不喜歡那樣的行為,你仍然選擇恭敬地和那個人解決了那件事。)

下述的是一些流露出尊重態度的行為舉止。這就是所謂的尊重:

·在意見分歧時以平緩的聲調說出看法。

·發現一個人做得正確的地方然後就此發表意見。

·當意見不合時仔細傾聽,意識到你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即使在不必要時也保持友善的態度。

·記得其他人喜好或需求的小細節。

·在其他人面前能說某個人的好話。

·即使有機會也選擇不去指責或侮辱他人。

·留有餘地的考慮到其他人不完美的事實,予以接納。

·選擇不在某人背後說長道短。

·被人們公認為是一個處事公平的人。

只要你使自己致力於尊重的特點之上,你就顯示了你承諾在人際關係中作積極的貢獻。你表現出的尊重顯示了你理解到當人們知道他們被高度重視時,人們的積極性才是最高的。

羅伯特告訴我說:「你教導我的對尊重的認識也正是我所相信的。我瞭解到我需要更善於聆聽不同的意見,有時我對工作有些急躁難免使我的態度有點生硬。但大體上,我認為我在尊重待人方面還是做得極好的。」然後他歎了口氣,說,「當我發現我恪守尊重的原則僅僅是單方面的付出時,我就逐漸失去了動力。」

隨後他舉了一個例子,他給了辦公室經理梅麗莎很大的自主管理公司事務的權力,然而他卻日益感覺到她有些忘乎所以了。

「當我僱用她時,我們在頭幾個星期花了很多時間反覆演示辦公室的規程。我們詳細的交代了管理員工、對待患者及預防措施等方式和目標。身為一個辦公室經理,她會遇到很多麻煩,因此我想讓她感覺到我是完全關注和支持她的。一旦我們明確了大概的參考範圍,我就退居二線並且隨她按照她自己的方式和步調來管理。我不希望人們以為我是個多管閒事的老闆。」

「隨著時間的流逝,」羅伯特接著說,「我發覺梅麗莎偏離了我們之前的某些約定。特別是,在對待一些她不怎麼喜歡的員工時她會很冷淡,而且她公然地偏袒某些人。更糟的是,當我介入對一個業務表現得很關心時,她一下子就生氣了。我發表意見時她變得面紅耳赤似乎對我有很大不滿。事已至此,我只不過是一個力圖正確對待員工的老闆罷了,卻換來了這種待遇。我甚至在自問是否我好好先生的形象促成了她今天的態度。」

可能的是,無論是身為僱主、家長、配偶或朋友的身份,你在所扮演的角色中都能感到類似的挫敗感。你深知尊重他人而又得不到回報的空虛的滋味。你又能奈何呢?

首先,必需認識到尊重不是:容忍他人錯誤的行為或態度;你不需要放棄你堅定的信念;你不必向對抗你的人積極地推動你的信念。

有時討好者認為表現尊重的必要方式就是對不好的事情不明確地表態,而那根本不是正確的理解。即使在氣氛凝重的形勢裡尊重仍然得以體現,你可以採取堅持你認為最佳或正確的立場。

例如,經過仔細考慮後,羅伯特決定要和他的辦公室經理梅麗莎談一談,目的是為了重新定義她的職責作用。他向我講述了整個過程,「我告訴她我很感激她的精益求精而且我相信她的工作很出色。然後我解釋了對員工一視同仁的重要性,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它對整個辦公室運作的各個方面有很深的意義。我提到我很注重她盡最大努力發揮一個激勵者的角色,同時還能維護她權威的地位。總之,我認為在整個會談之中我很好地堅持了我的立場同時又給以她正面的評價。」

你能認識到在這場交鋒中羅伯特是怎樣應對的嗎?在這一尷尬的情境中他維護了梅麗莎的尊嚴,而與此同時他同樣恭敬地維護了他自身的合理需求。他認識到在他給以其他人尊重的時候,並不意味就要對他自己表現得不尊重。這是討好者普遍的認知誤區。

在你持續將尊重融入你交流互動的模式中時,你仍然能夠允許你自己堅定地思考和區分輕重緩急。你沒有責任使人們感覺到你完全贊同他們的想法或做法。然而,你可以確定的是在意見分歧之時仍恰當地保持了修養和禮節。

健康的要素之二:移情作用

當我向有人際關係困擾的人提供咨詢的時候,發現一個他們最缺失的關鍵要素就是情感共鳴。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特徵是需要大量的理解和耐心,而不好的關係缺乏的是聆聽和考慮其他人意見的能力。至於團隊精神,就是我要推薦給他們的改善方式,而移情作用正是起到這一作用的品質。

移情作用的含義是感知他人情感和思想的能力甚至到了能夠預知他人想法的地步。在你移情時,你將會遠離對你自身的注目而更加關心別人的觀點。正如我們在前些章節所探討過的,謙遜能夠主導你的關係形式,如此一來你能表現出你渴望被理解的需要,而其他人也一樣。你付出的就是你所希望獲得的回報。

討好者常常對他人的情緒狀況格外認真盡責。實際上,有時候他們對其他人的感受太過敏感以至於極強地滋長了別人的情緒。然而,輕易地被他人的情緒吞沒的做法並沒有造就一個優秀的移情者。真正的移情作用是你的人際關係技能中的一個積極的附加值,而非消極的。

我們再回想一下艾琳的情況,她現在是一位單親母親,在過往一直忍氣吞聲並努力討好她控制欲強的前夫沃特。「我總是對另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有著很強的第六感」,她說,「其實,如果說我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移情感太強了。我太過在意其他人的感受,以至於我所作的決定都是基於此。」

艾琳描述的是移情作用嗎?不是。她所說的是她的精神依賴感如何阻礙她發揮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技能。她表現的僅僅是極易感情用事,因此我們不能說她在移情。

為了瞭解移情作用在你的關係形式中為何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仔細審視下列它可能影響到你人際關係的方面:

當某人告訴你那天諸事不順時,你能夠回應說,「總是有那麼些時候,好像所有事情都亂套了。啊!我肯定你氣壞了吧。」

·當一個同事異乎尋常地掛斷電話之後,你可能會說,「你擔心的那個問題終究能被解決的。到時你就會如釋重負了。」

·假如一個朋友向你訴說了一件很令人失望的經歷後變得很傷心,你可以把手放在她的肩上然後說,「你要知道我想聽一聽你遇到的困難,因為我看得出這對你影響很大。」

·當一個孩子抱怨他不能按照計劃過這個週末時,你可以說,「我知道事情不是你所希望的那樣,你感到很沮喪,而且還很失望。」

當你能夠讀懂其他人的「內心」和表達你懂得他們的體會時,就流露了移情作用。移情作用不意味著你必須贊同他人的感受或行為,而是你內心的某部分被觸動而傾覆了你的情感。它僅僅表示你洞察到其他人的精神狀態。

我向艾琳解釋移情作用或許能幫助她應對沃特鬱鬱寡歡的性情。例如,假使他生氣是由於她把錢花在他所不希望的方面,她可以在精神上進入他的思維中:「他這一生中都在擔心錢不夠花。有時不確定因素確實給他製造了一些不安情緒。」她能夠對他感同身受,且它將幫助她更準確地決定將要應答的方式。這並不表示她認可了沃特對她的評價,而她只是試圖感受他話語背後的動機。(通常每當沃特緊逼她時,她都極力地思索要如何為她自己辯解,那並非真正的移情作法。)

有一次我把移情作用的釋義告訴給她,我繼續說道,「你還需要另外一個特性才能保持移情作用的平衡。那個就是客觀性。」我們立即來檢驗為何它會是成功關係的必要組成。

健康的要素之三:客觀性

倘若移情作用令你在主觀上感知了他人的經歷,那麼客觀性就防止你太過感情用事而致使你喪失恰當管理你的需求的能力。

客觀性就是你不受情緒的影響並維持住邏輯和公平的思維制式。移情作用幫助你保持敏銳地感知其他人「暗中」的問題,而客觀性令你持續地關注你的價值觀和你所認為的最佳的生活目標方面。要領會客觀性和移情作用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彼此間互為平衡。

設想一下,如果你的一位朋友請求你幫忙,而你既沒有相關的技能也沒有時間去完成。

你可以使用移情作用:「可以聽出你描述的這個問題很複雜,我能夠想像你在盡力攻克它的時候,那給你造成了多大的壓力。」

你也同樣可以表達客觀性:「在這個項目上我不是幫助你的最佳人選。我不太瞭解這個領域,而且我的時間也不允許。」這個平衡就顯示了你很理解對方的感受而且用事實說話。

進一步考慮,假設這位朋友無論如何都在敦促和堅持這一請求。你仍然能夠運用那兩個特性:「可以感覺到你真的很迫切想要解決這個項目。然而,我仍舊不是這個任務的合適人選。」即使對方的情緒可能會發生變化或者加劇,而事實就是事實。客觀的人能夠不受主觀思維的牽引而忠於邏輯性。

艾琳感歎道:「真希望我以前也能像那樣思考,不過我太容易被當時的情緒所驅使了,而沒有讓客觀性作最後的決定。我不由得被所有能影響我良好判斷的因素所蒙蔽,任憑我的情緒支配我自己。」

「我們先不要急著假設你不能用那種方式思考,」我回復說,「目前客觀性可能還不是最適合你的特性,但它是會實現的。」然後我闡明只有當她陷入嚴重的討好行為中充分地體會到痛苦時,她才能形成維持客觀性的動力。

「如果痛苦是變得更客觀的催化劑,那麼我應該準備好了。」她侷促地笑著回答道。我很清楚她經受了比實際更多的痛苦。

討好者很輕易地被各種情感因素所激勵,因此他們難以變得客觀。客觀性的含義是一個人僅僅幫助其他人解決問題,而討好者要是看見其他人在情緒上苦苦掙扎會感到很不好受。他們假設他們有責任承擔起別人的情緒包袱,但實際上並沒有責任。他們感到想要改寫困難窘迫的現實。

當你選擇堅守客觀性時,你會發現你的關係形式將受到正面的影響。例如:

·假如某個人為他給自身造成的問題感到難過,你會替他感到難過,但同時你深知你沒有足夠的能力幫助解決那個問題。

·別人生氣你也無能為力,不要總是以為是你令他們發火的。

·當一個人遇到了一件突如其來的好事,你能為她感到高興;而不是因為它沒發生在你身上而產生了妒忌心。

·當一個親戚拒絕了你,你先要衡量事實情況再決定你應當為此拒絕承擔多少責任。

·當一個孩子或下屬違背了你,要明白這是很平常的。你會冷靜地不過於激動地陳述後果。

·當你犯了錯,你能承認事實:你是一個會犯錯的人。當再次發生時你不必再感到羞愧。

·在意見不合時,假如對方變得太過激動,你會提醒你自己感情用事是沒有好處的。你將用一種平緩聲調回應對方。

·當某人試圖把你拉入他的謀劃中時,首先你要考慮那與你優先的事項是否一致,然後再決定你的行動方針。

尊重和移情作用是你人格當中最令他人滿足和喜愛的部分。當客觀性加入這個組合時,你就可相信你自己即使不費九牛二虎之力也能更始終如一地維護人際關係的界限了。

你或許更切實地體會到你不能成為每個人的英雄,也不能使每個人的壞心情好轉。

比如在艾琳的事例當中,她學會認識到沃特的問題是太過吹毛求疵。而那無疑是個事實。此外,無論她多麼努力地討他的歡心他還將持續留在這個模式中,這也是事實。明白了這個客觀事實後,她能夠替她自己決定更偏愛何種生活方式而不顧沃特或別人的挑剔了。事實證明安撫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它只會使他人更渴望權力。另外,她逐漸認清儘管批評者有強烈的控制欲,她仍然能夠做出她所認為合理的選擇。權衡事實的輕重全在於她,尤其是當她的情緒企圖動搖她做出自我毀滅表現時。

健康的要素之四:自信心

假若沒有一個堅實的自信心作基礎,繁榮的人際關係中的其他好的特性也不會持久。與其在自我懷疑的相互作用中迂迴,還不如意識到你有良好的技能,並且你有力量使這些技能主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自信心可被定義為你對自身解決問題能力的適宜性和敏銳性有著堅定的信念。

吉恩對我傾吐了一個很多討好者普遍都存在的問題。「在私下裡,我能夠分析問題並且體會到安全感,因為我知道我的邏輯是合理的。但是後來,只要我和某個意志剛強的人在一起時,比方說為母親,我內心的力量就好像消失了一般。真是不懂為什麼我對我自己的信念那麼容易被動搖。」

「你有沒有發現這個趨勢也發生在你母親以外的其他人身上?」

「有。在過去,我在一間傢俱店裡做採購。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很棒的行業,因為它很切合我的興趣。但有時候我會向某個強勢的人屈從。彷彿我被培養著無視我自己好的想法,在面對一個比我更強大的人時就會乖乖就範。」

吉恩可能還沒有發覺,但她所說的卻一語中的。從年幼時起她就養成了對自身的意見不自信的習慣。作為一個孩子,她需要經常被鼓勵要有個人的想法,就算會犯錯也一樣。她需要經常有人問她,「你覺得怎麼樣?」或者「讓我來給你參謀一下。」而不是得到許多不想要的意見以及被告知要如何感覺和表現。長大成人後的她,當看法受到挑戰時,往往不能憑借那份自信堅持個人的見解。

有些人如吉恩一樣,在早期的教育中沒有受到充分的培養,他們要如何找回自信心呢?

首先,她需要正視缺少訓練並不代表她沒有這種能力。

她已經顯示她有著良好的判斷力,因此她能夠更堅定地維護自身的立場。

其次,她需要正視其他人對她表現得缺乏信心不一定是反射了她不好的方面。它很可能僅僅表示了別人有他們自己要面對的難處,又或許他們是高傲和控制欲強。

我對吉恩表示說:「以我對你的瞭解,我發覺你根本不是一個苛刻的人,而且你對別人的需求和期望時也沒有置之不理。你是一個能夠給人帶來很多歡樂的人。」

「唔,真希望你不是唯一一個發現那一點的人,」她回答道,「我很努力公平地處理人際關係。而我的母親好像不完全讚賞,我對她十分的忠誠,何況我在作決定的時候確實顧及了她的需求。」

「那就是癥結的所在了,」我解釋說,「我鼓勵你牢牢地謹記一個重要的觀念。你需要帶著你是有優點的這一信念與她交流互動。不是用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態度,而是把你好的見解展現給她。只有你堅守你自己的信念,她才可能會反思並願意更重視你了。」

自信心的基礎是你非常相信你的意見和見解是合情合理的。你是否也是如此的相信你自己呢?如果自信心成為你思維方式中的基石,你就會發現它對你行為產生的真實作用了。例如:

·你不會因其他任的質疑而自動地停止你的自主行為。

·儘管別人對你褒貶不一,你仍然能認識到造成那種反應更多的原因可能在於別人而不是你本身。

·你不會讓語調中的變化你的遲疑,用沉著的自信說話。

·你不必把你的主意「推銷」給別人。你能夠堅信你所認為的是最好的方案。

·你能把你自身與其他人的差異僅僅理解為——不同。這不表示好或壞,而是獨特性。

·你能夠準許你自己跟隨你的「直覺」行事。你能通過這種方式發覺你的觀點是可靠的。

·你不會參與爭論,不是因為你害怕爭辯,而是因為你知道你不用總是「證明」你是可以的。

我對吉恩、艾琳或羅伯特的期望是他們能夠覺知,他們所遇的衝突並不總是表示他們犯了錯以及應該為此放棄他們正當的看法。只要你明白你已經盡可能地展現公平和平衡,你就能獲得內心的平和了。討好行為經常表現為無論你做了什麼都妄圖得到不會給予肯定的人的肯定。自信心會令你根據事實情況如實地應對,妥善處理相較於討好他人才是當務之急。

在你沉思令你的討好行為重返平衡的種種糾正方式時,先試想一個平靜果斷的生活的好處與不平衡討好行為生活的差別,可以最後幾頁側邊欄的備註為參考。

你能勝任這項任務嗎?我寫此書的意圖是向你展示你不需要每次都通過其他人的條條框框過濾你的決定。沒錯,敏銳地感知其他人正當的需求是體貼的,而且考慮你的決定對其他人生活的品質有何種影響也是正確的。

然而與此同時,你要認識到其他人是有缺點和瑕疵的,假如你不斷地設法姑息他們甚至在他們冷漠的時候也一樣,那麼他們就不會有改正的機會了。目前堅持你正確或合理信念的做法可能令你感到不自在,但長期的健康發展比起短期的不適才是你最要優先考慮的。

附:

不平衡的討好行為會:

·促使他人以不尊重的方式利用你

·陷入他人私己的謀劃中

·讓錯誤罪疚感或恐懼感變成行為的動力

·准許他人的反應成為你的行為導向

·顯示出情緒受到壓抑

·導致心力交瘁

·竭力爭取其他人的快樂

·適應謹言慎行的與人相處模式

·在他人生氣時就變成綏靖者

·在強勢者面前不會堅守信念

沉著的果斷力會:

·促使你維護個人尊嚴

·試圖讓其他人認清團隊精神的事實

·讓公平心變成行為的動力

·准許自主的嚴謹考慮成為你的行為導向

·顯示能恰當地表達情緒

·獲得成就感

·意識到他人的快樂由他們自己負責

·適應坦率和自我接受

·能客觀地考慮他人憤怒的事實

·認識到有責任堅守信念

討論引導指南

一、討好行為不總是討喜的

核心理念:允許你自己被其他人的期望所驅使,以致你產生不健康的情緒以及減少你在愛和友情中的能力。

1.安妮塔說她費盡心機地想怎樣與「表面上有憤怒特徵」的人相處,結果她卻沒有察覺到自身同樣也有憤怒問題。舉一些表面有憤怒特徵的例子?

2.安妮塔發現她的弟弟總是與父親爭論,惹他不滿。她決定,「乖乖的順從能使我少許多麻煩,我真是太順從了!」儘管這看似是一時的好策略,它最終是一個健康的選擇嗎?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

3.她丈夫的缺陷之處與她父親的不同(她父親是憤怒問題,她丈夫是無動於衷),我們注意到安妮塔再次陷入了討好行為的模式中。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問題是由其他人造成的。這個事實與我們應該接受我們要對自身的態度和行為負責有什麼關聯呢?

4.卡特博士把不健康的討好行為定義成「有迎合他人喜好的傾向甚至到了危害個人身心健康的程度」。

5.用你自己的話來分別描述討好行為所具備的四個「條件」:

·不是你的事情也要承擔責任

·使其他人變得不健康

·否定所有健康的行為

·不尊重你自己

6.卡特博士警告安妮塔,如果她繼續遵照這種不健康的討好行為方式,到最後她將無法助益任何人了。你同不同意他的告誡?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

7.卡特博士提到,「極為討喜的表現不一定令人感到自在」。正確的行為不一定是簡單的行為。當我們在用新的、有裨益的習慣代替壞習慣的過程裡,這個道理尤為恰當。一個人如何開始著手這些改變呢?在他們開始前你有什麼忠告嗎?

8.將你的生活建立在他人的期望和需求之上——無論是真實或是感覺上——對你的靈魂都是不健康的。

二、討好者的七大特徵

核心理念:通過認識討好行為的特徵傾向,你將為你自己內心的健康調整做好準備。

1.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特徵之一:責任感是強勁的動力」的含義。

2.卡特博士觀察到,「真正的責任感在自由意志的感召下履行的……只有當人們行使了個人的權利時,個人才處於最佳狀態,反之,其他均為義務勞動。」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解釋你的回答。

3.你能體會到湯米的父親,那個汽車技工的感受嗎?當你忙於應對其他的工作和客戶時,一個客戶迫切地需要你的服務,你會作何建議?

4.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特徵之二:迅速不顧個人的合理需求」的含義。

5.你認為安妮塔應該如何要求泰德照看他們的孩子,這樣一來她就能外出辦事了呢?

6.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特徵之三:決斷等於傷害他人」的含義。

7.回想一下當湯米的母親得知湯米和他的家人決定不去和她過紀念日時,她有何反應?

8.卡特博士提出了問題,「湯米的決定是否傷害到他母親還是由她自身對應得性的一貫思維造成的呢?

9.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特徵之四:難以承認限度」的含義。

10.回想一下卡特博士警示討好者通常沒有注意到他們在時間、能力和影響力上面的限度。

·解釋保羅所描述的情況與討好行為困境的不同之處。

·保羅想要討好的人是誰以及他想要幫助的人是誰?

11..你是否認同這句話:「別人不會告知你能力的極限,除非你先證明並承認你自己是有限度的」?你為什麼認同或者為什麼不認同?

12..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特徵之五:對評價很敏感」的含義。

13.聽取其他人如何評價你,對你而言是有益的嗎?解釋你的回答。

14..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特徵之六:需將生活掌控在手」的含義。

15..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特徵之七:不坦誠真正的自我」的含義。

16..你是否認為他人(比如配偶、孩子、好朋友)會說他們能對你坦誠,即使他們所說的話不是你願意聽到的?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

三、進行情緒交換

核心理念:老天給了你力量祛除錯誤罪疚感、恐懼感和焦慮感。

1.尊重你自己有什麼含義?這樣做合理嗎?請解釋你的回答。

2.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交換之一:自我價值感代替錯誤罪疚感」的含義。

3.「真實罪疚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列舉一些對真實罪疚感的健康反應。

4.描述討好者會產生罪疚感的一些行為。

5.將你的自我價值感建立在其他人對你的看法或者你猜測其他人如何看待你之上,你是否認同這是不健康的做法嗎?下述的經文表達了老天賦予你的價值感:

6.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交換之二:內心的信賴感代替恐懼感」的含義。

7.據卡特博士所言,什麼是最簡單的洞察一個人生活中恐懼感的方式?

8.艾琳對卡特博士說她有時「害怕顯露她自身的獨特性。」她此言的意義為何,是什麼致使她表現得好像兩個不同的人?

9.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討好行為的交換之三:決斷代替焦慮感」的含義。

10.當需要作一個決定時,為什麼有時把太多精力放在推敲一個選擇和另外的選擇上是不健康的呢?解釋你的回答。

四、當憤怒向內心蔓延

核心理念:只有通過解析你應對憤怒的方式,你才能夠獲得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1.為什麼我們通常認為憤怒是錯誤的呢?

2.什麼是「合理的憤怒感」?

3.描述恰當表達合理的憤怒感的一些方式。

4.你是否見過恰當的合理的憤怒感的表達?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況以及事情是如何解決的。

5.書中出現的一個問題,「在你個性發展的初期,你運用了何種憤怒管理的模式?這對    你成年後的憤怒感造成怎樣的影響?你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

6.卡特博士觀察到:「你越是陷入討好行為的角色中,越有可能極力克制憤怒的情緒。」為什麼這種情況是屬實的呢?討好者為何會抑制他們的憤怒感呢?

7.抑制憤怒一般會有哪些後果?假如沒有處理得當,憤怒感會呈現什麼新的面貌?

8.憤怒感有時是必要的,並且會帶來好的效果。

9.什麼是「垃圾袋效應」?

10.關於憤怒的表達形式,描述什麼是公然的挑釁式憤怒。

11.描述什麼是被動的挑釁式憤怒。

12.解釋一下為什麼討好者會選擇被動的挑釁式憤怒表達途徑呢?

13.描述一下果斷對待你的憤怒感的含義,為什麼這是一種表達憤怒感的良好途徑呢?

14.卡特博士寫道,「你的自尊心沒有脆弱到非要去對抗每一次衝突的程度。」鑒於這個事實,有什麼例子能證明你最好放下憤怒感而不是表達出來?

15.放下憤怒感與壓抑憤怒感有什麼不同?

五、訓練有素的反應

核心理念:從你的情緒能力之中獲得自信心,自主地選擇你的行為而不是讓其他人的反應決定你的生活方式。

1.什麼是「隱蔽討好者」?

2.解釋一下一種需要被喜愛的動機如何導致一個人做出糟糕的選擇。

3.還記得理查德,那個房地產開發商嗎?在理想的情況下,他應該在何時用怎樣的方法應對凱倫的事情呢?

4.你認為哪些是理查德和凱倫的處境的警示信號——預示著事情將要不適宜地發展?

5.定義什麼是依賴性。

6.卡特博士明確地指出依賴性不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相互賴以生存。然而,我們可能會體會到「依賴性失衡」。這是什麼意思?

7.你是否能想起你的依賴性變得失去平衡的一次經歷呢?事情的結果是怎樣呢?

8.在第88頁中,卡特博士舉出了孩子需要受到情緒指導的一些例子,可是這些在普通的家庭中是很少涉及的話題。每個小組選擇一或兩個題目,圍繞著如何和你的孩子談論這些話題。(例如,你將要怎樣和你的青春期孩子談起他初次「被愛」的感受呢?)

9.解釋為什麼那些沒有或極少受到情緒指導的人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情緒訓練如何提高他們的情緒能力。

10.卡特博士鼓勵我們認真思考「你告訴你自己無法控制感受時的情形」。我們能夠比想像中的對我們的思維和感受運用更多的控制力嗎?下述的經文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11.擁有一個縝密思考的目標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是重要的?

12.假如多數人都沒有目標感,你認為會發生什麼事情?

六、過度的責任感

核心理念:由於擔負起不屬於你的責任,會給你帶來壓力和緊張感。你需允許你自己減輕一些負擔。

1.卡特博士提到,「如果評價某個人過於有責任感,這聽起來的確很奇怪。但嚴格來說,絕大多數討好者的問題恰好在於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過於有責任感」?

2.還記得羅伯特,那位成功經營牙科診所的先生嗎?如有可能你想要成為他的患者嗎?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

3.你想要成為羅伯特的員工嗎?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

4.你認為羅伯特打理生意的方式的真正動機是什麼呢?

5.解釋一下為何羅伯特的討好行為最終導致他產生了幻滅感。

6.你認為你周圍有很多像羅伯特一樣的人嗎,外表成功而內心壓力過重?你認為是什麼讓他們壓力過大呢?

7.社會為什麼需要規則?

8.另一方面來說,過多的規則會造成什麼影響?

9.卡特博士提出思考規則背後隱含的意義比規則本身更為重要。你同不同意?解釋你的回答。

10.解釋批評對討好行為有什麼影響。

11.卡特博士提到批評者表達的「言外之意」。有何種言外之意?這些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12.通常取悅者的思維模式是一定要達到理想。為什麼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呢?

13.在這章裡你面臨一個問題,「太過理想主義與平衡地尋求理想的區別在哪裡?」你的回答是?

七、驕傲感微妙的一面

核心理念:認識到順從行為的傲慢的一面,你開始讓你自己的生活脫離別人期望的壓力之下。

1.當得知驕傲感可能是討好行為中的一個要素時,你感到很詫異嗎?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

2.怎樣的驕傲感是可被接受的呢?

3.卡特博士解釋說,「它麻煩的地方就在於,驕傲可被定義為沉溺在自我所渴求、偏好或期望的事物當中。」這個釋義分解如下:

· 如何理解一個人沉溺在某件事中?

· 不用指名道姓,你能描述你與某個符合這個釋義的人的經歷嗎?

· 那個人的驕傲感如何影響了他的人際關係?

4.你同意卡特博士所說的「驕傲感代表的是人類劣性中的核心」嗎?解釋你的回答。

5.考慮你發現到的驕傲感的各種表現形式——其中有些不太明顯的——給你的孩子解釋你想要教導他們的關於驕傲感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和人際關係的道理。

6.在卡特博士與安妮塔討論她的討好行為模式時,他提到一個做出改變的關鍵要素。它是什麼?

7.在這一章中,你需要明確謙遜的定義。與組員分享你的看法。

8.被動可能被誤解為謙遜,果斷被理解成驕傲。而老天最為強大的領袖之中也有謙遜的人。

9.在討好行為的模式中,承認你個人的限度是什麼意思?

10.我們期待他人用感激之情回報我們的努力,當他們沒有這樣做時,便促使我們驕傲地回應對方。在同樣的情形下,謙遜的回應是怎樣的?

11.描述何為果斷力,然後解釋它如何積極地作用於難以相處的人際關係。

八、自由的生活方式

核心理念:主張你是有自由的,你會變得更加堅強和善於愛人。

1.描述一下控制者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你會有一些怎樣的感受,你整體的健康和對生命的看法受到了什麼的影響?

2.你如何定義你個人生活中的自由感?

3.卡特博士對安妮特說,「老天賦予你個性中有自由的意志,你就有權利在任何時候用任何方式行使這種意志。」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

4.要是你濫用了個人的自由,會有怎樣的風險?

5.卡特博士觀察到,「假如理由很充分,服務行為和自我否定可被視作好的特性。」什麼樣的理由是充分的?反言之,什麼是不恰當的理由?

6.當安妮特將個人自由和認可她有責任保持原本的自己的概念聯繫到一起時,她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為什麼把它們聯繫到一起考慮是重要的呢?

7.卡特博士提及安妮特的內心抗爭會帶來「一個好處」。它為什麼有好處?

8.在交流中,什麼是隱藏的信息?

9.用你自己的話解釋隱藏信息中的不認同和認同感。

10.還記得在拜訪夏安的姐姐之前,他給安妮特提供具體指導的事情嗎?他們之間的對話顯示了夏安對安妮特的不信任。你認為她應該如何回應夏安呢?

11.用你自己的話解釋隱藏信息中的不信任和信任感。

12.慎重地限制你的孩子的自由是否有好處呢?解釋你的回答。

13.用你自己的話解釋隱藏信息中自卑和平等。

14.卡特博士不提倡固執地拒絕接受指導。

九、持之以恆的果斷力

核心理念:通過建立果斷力,討好者可能減少被利用或變得不陰鬱。

1.為什麼討好者必須要學會變得果斷?

2.在與湯米談話時,卡特博士解釋討好者經常認為他們被利用了。湯米通過怎樣的行為暗示了其他人如此看待他呢?

3.在這章中,你要懂得果斷力對你的意義。你會如何回答?

4.還記得卡特博士與湯米討論的調整辦法嗎?你認同其中的哪些表述嗎?你還有其他要補充的嗎?

5.卡特博士總結了果斷的意義:「長久以來,你不斷地往你的肩上增加不合理的負擔,而且沒有給任何人帶來好處。」這個觀點如何證實了果斷的意義?換句話說,一個討好者變得更加果斷,會如何給自身和利用討好者的人帶來幫助?

6.用你自己的話解釋四個果斷力組成的每一個意義:

·對獨特性坦率的認識

·建立你自身的使命感

·需要直率

·避免不必要的辯解

7.討好者為什麼通常不情願表達他們自己的獨特性呢?

8.果斷與頑固不同。

9.為什麼卡特博士相信脫離了你人生的使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呢?

10.你要如何回答「你通常在什麼情況下發現直率是極為尷尬的呢?」

11.卡特博士解釋說,「假如你是千真萬確的,那麼就堅持你是正確的而不要去辯解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討好者愛辯解?

十、應對果斷力的反對聲音

1.本章的開頭列舉了若干學習果斷力的積極成效。你還有其他的例子嗎?

2.理查德向請求幫忙的先生解釋到他很可能不是幫助他解決法律問題的最佳人選,那位男子顯示出了不安。你認為理查德處理得適宜嗎?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

3.當理查德得知那位先生在背後說他壞話,你認為他再找那位先生談一談是否適宜呢?假如是,理查德應該對他說什麼呢?

4.你是否曾經誤解過對方的果斷力,然後對他們產生錯誤的看法?你有膽量與組員分享這個經歷嗎?

5.解釋一下什麼是投射的防禦機制。

6.卡特博士闡述真正地行使果斷力是「只有當你考慮到涉及的其他人員的需求時才是」。為什麼理解這句話是非常重要的呢?

7.解釋一下自私和自衛本能的區別。

8.在這一章中,你要思考果斷如何使你更加勝任一個真正服務者的角色。你的回答是?

9.你是否認同公開討論矛盾對人際關係是種健康的選擇呢?為什麼,或為什麼不呢?描述一下在這種討論中有哪些「基本準則」。

10.在先前失衡的順從的人際關係中,推行平衡的果斷力的目的是什麼?

十一、應對干擾者

核心理念:你的生活中可能有某個人需要你太多的時間和關注力。為了避免情緒的超載,你需要學會如何在人際關係上設定健康的界限。

1.你會建議吉恩如何應對她的母親的干擾行為?

2.你是否認為史提夫對吉恩母親的反應過度了呢?解釋你的回答。

3.描述一下干擾者的含義。他們有哪些特徵呢?

4.卡特博士提到「干擾者的動機是個人聚積的嚴重的不安感所致。」他是什麼意思呢?

5.當你面對一個干擾者時,你應該怎麼做?有哪些事情儘管你感覺是你的責任,而實際上卻不是的呢?

6.對干擾者的順從如何引發了苦悶感呢?

7.強勢地挑戰一位干擾者會有什麼風險?

8.與一個第三方(如,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分享你的怨憤的經歷可能會有幫助,然而那種對話也可能毫無助益。為什麼呢?

9.解釋一下為何討好者常常很難改變他們的人際關係的模式,同時他們明白在做改變時很可能遭到反對。

10.當你試著向干擾者解釋你的觀點或決定時,他們為什麼很少用合理的邏輯或充分的理由來答覆你?

11.卡特博士勸告我們聰明地權衡其他人的話語,並且避免讓交流變成爭吵。

12.你是否遇到過需要建立健康的界限和後果的情況,即使那些界限會遭到無視?

13.當我們應對干擾者時要謹記哪些原則呢?

十二、健康的人際關係特性

核心理念:學會平衡四個關鍵要素將大力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1.卡特博士在這章討論的四個關鍵人際關係的要素是什麼?

2.描述一下尊重待人的意義。

3.這章裡面列舉了一些流露出尊重態度的行為舉止。你能否想到其他要補充進去的行為舉止嗎?

4.羅伯特疑惑是否他「好好先生的形象」促成了他的辦公室經理的一些不當的態度。你認為是這樣嗎?你能體會羅伯特的感受嗎?解釋你的回答。

5.卡特博士提到討好者的一個普遍的認知誤區是他們以為在給以其他人尊重的時候,就意味著要對他們自己表現得不尊重。討好者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

6.描述一下移情作用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換句話說,移情作用如何令你體會到其他人的感受?

7.移情作用需要極為敏銳地感知他人的情緒狀況。然而,它要是被過度運用了,這種敏感體貼會傷害到人際關係,即弊大於利,它會導致一個人利用另外一個人。解釋一下這是如何發生的。

8.移情其他人的感受是不是總意味著你要認同那些感受呢?解釋你的回答。

9.在人際關係裡面,客觀性的含義是什麼?

10.描述一下客觀性如何平衡了移情作用。

11.討好者為什麼難以將客觀性融入他們的人際關係中呢?

12.解釋一下為什麼自信心是健康、繁榮的人際關係的基礎。

13.說明一下自信心的定義。

14.由於自信在我們的思維中變得更加不可或缺,它如何影響到我們和他人,尤其是過去那些不重視我們意見的人的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