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33.面子高於一切? >

33.面子高於一切?

中國人是最要面子的,面子即人的尊嚴,是人榮辱之心的外在表現。「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在與人交往中最不可傷害的就是人的面子。

中國人對面子極為敏感,面子無小事,香港富商李嘉誠深諳這一點。有一次他宴請賓朋,幾十位客人來了怎麼排位,誰親誰疏、誰主誰次,看似小事,但這涉及人的面子,弄不好就會讓人心裡不舒服不愉快,這是每個被宴請的人都非常在意的事,他頗費腦筋。最後決定採取抽籤的方式定座次,讓每一位來賓報到時先抽籤,這樣,無論抽到哪個座位客人都不會感到沒面子,人人歡喜。

人都有尊嚴。被尊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有人當領導總是頤指氣使,把自己的威嚴建立在下屬的屈辱之上,這種領導相信許多人都見過。為了生存和自保,有時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作為上級也應該明白,下屬即使敢怒也不敢言也是恨在心頭。做領導的要得人心就要真誠地尊重部下,「官兵」平等。尊重他人,包括下屬,也是一個人起碼的禮貌和素養。中國古人講,「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禮」。

有個規律,越是沒啥本事的人越愛擺架子,真正有才華的人,大都非常謙和。一個企業家在談到參加李嘉誠宴請的感受時說,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才華橫溢,而是他為人的謙卑。宴會後送客時,他不僅同我們每個人握手,還同服務人員握手。他那麼大名氣,不握手那些服務人員也不會怪他的。

中國人的面子文明有幾千年了,有人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愛面子的民族。中國人際關係的基本模式就是人情,互相給面子就是互相尊重。讚美人可以信口開河,批評人則要字斟句酌。魯迅先生曾說:「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

面子對人有多重要?中國自古就有寧死「不吃嗟來之食」之說,饑者因不願低三下四接受別人的食物而餓死。這就是中國先人的精神!做人不能沒骨氣,「士可殺不可辱」;待人不能有傲氣,即使扶貧濟弱,也應讓其有尊嚴地接受。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藝術。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劉備為什麼三顧而不是一顧?這是對人的尊重,要給足諸葛亮面子讓他有尊嚴地出山。這也為今後的君臣關係定了調:劉備對諸葛亮格外敬重,諸葛亮則報知遇之恩,忠心不二。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短歌行》是曹操的抒懷詩,末兩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卻很少有人在意。正是這兩句透露了曹操盡攬天下英才的秘密。

《史記》記載周朝大政治家周公自謂:「一飯三吐哺(肉),猶恐失天下之賢。」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建設新國家時,求賢若渴。有人才來訪,正在吃飯的周公等不及把肉嚼完立即吐出去接見來者,生怕怠慢,這種情況時常發生,一頓飯有三次之多。

愛面子和人的虛榮心緊密相關。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不少人為了追求表面上的榮耀,常常靠吹噓、炫耀甚至編造假象來博得他人的羨慕。虛榮心是根深蒂固的人性弱點,人人皆有,程度不同。一般有點無傷大雅,但虛榮心過強就會「打腫臉充胖子」,活得很假很累。

不只是中國人,其他國家的人也愛「面子」。因為人特別在意面子,所以當人受辱時會激發出巨大的能量,其破壞力巨大,激勵作用也巨大。人生一世,誰沒受過屈辱、誰沒有丟面子的時候?屈辱能摧毀人也能成就人,知恥則勇、臥薪嘗膽才是好漢。

獲得2012年諾貝爾獎的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在高中結業考試中,生物學成績竟然是250名同學中最差的,被老師斷言「笨得完全不應該學習自然科學」。這是他少年時的一大恥辱。然而正是這刻骨銘心的恥辱激勵著格登。在艱難之時,他常常會不自覺地拿出中學那張糟糕的成績通知書,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老師的話,心裡就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動力:「我能行,我要證明自己!」就這樣,他一次又一次從失敗中站起來。他的研究成果直接推進了克隆技術的發展,才有了後來世界上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羊「多利」的誕生。

中學時代那張糟糕的成績單被裝裱起來,高掛在他辦公桌的正上方。八十多歲時格登已被譽為「克隆教父」,但他仍以此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