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第四節 為什麼「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是個大謊言? >

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第四節 為什麼「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是個大謊言?

你有沒有想過,健身房為什麼有那麼多鏡子?有人可能會說:為了讓人自拍唄。好,那健身時,你為什麼喜歡自拍?健自己的身,為什麼要拍給別人看?或者說,為什麼要從別人的視角來看自己呢?這就涉及自律與他律的關係問題。事實上,健身房的鏡子,就是為了讓你用別人的眼光看自己 。前面說過,很多人所謂的自律,其實都是他律。雖然最理想的狀態是找到你的內在驅動力,使自律行為出自你真實的渴望,然而這畢竟只是理想,如果退而求其次,只能從他律著手去培養自律,那你就需要找到專屬於你的「關鍵他人」。

先看一個案例。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帶著助手來到一所小學,從1年級至6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一項所謂的「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在經過一番煞有介事的測評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潛力和前途者」的名單交給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準確性。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求知慾強,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真的有先見之明,能成功找出那些最聰明的學生嗎?

完全不是。

事實上,這是一個「局中局」,它真正的目的,不是要驗證這種兒童潛力測試的準確性,而是想要證明他人的期望是否會對被期望者產生重大的影響。那份被要求保密的名單,其實完全是隨機抽取的。通過心理學家的「權威性謊言」暗示教師,並隨之將這種暗示傳遞給學生。儘管保密措施做得很好,但是教師畢竟是知道哪些學生在名單上的,所以不知不覺中通過眼神、言語等途徑,將飽含的期望傳遞給那些學生。而那些被隨機選擇的學生在受到教師的暗示後,變得更加開朗和自信,不知不覺中更加努力地學習,越來越優秀。這種現象後來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它意味著:權威的期待會帶給我們強烈的影響,如果一些對你重要的人對你抱有強烈的期待,那麼這份期待就會奏效。而這正是所謂「關鍵他人」的意義 。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對於自己的判斷,很大程度上是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的。也就是說,要評判自己處於什麼狀態,我們會習慣性在周圍找一些重要的人,用他們的標準來給自己打分,或者根據他們的反饋來決定一件事應該堅持還是放棄。一個小學生,數學考了80分,好還是不好呢?你可能會說,看平均分啊!比平均分高就是考得好,比它低就是考得不好唄。可是,回想一下你小時候的經歷,比班上平均分高的孩子,回到家,一定能得到父母的讚許嗎?完全不會。甚至那些總考第一的孩子,在家裡面臨的壓力反而最大,因為父母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對孩子來說,分數意味著什麼,完全由他們的「關鍵他人」決定。成年人可以笑著說「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但是在小孩子的世界裡,當「關鍵他人」只可能是父母的時候,「你媽覺得你冷」,那就真的是冷的唯一標準。而即使是對成年人來說,我們通常也並未能擺脫「關鍵他人」,只不過對像和小時候不一樣罷了。比如在青春叛逆期,父母說什麼你都聽不進去,可是小夥伴們鄙視你的衣著打扮,卻會讓你度日如年;又比如當一個人已經事業有成時,通常不會在意流言蜚語,但卻特別不能忍受信任的人的背叛。真正能不被他人左右,永遠對自己有中立客觀的評判,是值得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不現實。

所以,對於自律來說,我們需要在兩方面找到自己的「關鍵他人」 。

第一,是幫助我們建立自信的「關鍵他人」 。跟很多人想的不同,能持續起作用的自律心態並不是源於自我否定,而是源於自我肯定。也就是說,自律的基本邏輯,不是「我太差,所以我要變好」,而是「我這麼好,怎麼能忍受這樣的狀態,怎麼能做這樣的事」。後一種心態,古人稱之為「狂狷」,認為「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就是說,因為自視甚高,所以給自己設定更高的標準。現代人有一個更接地氣的說法——自戀。自戀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提供了一個解釋世界的正面模型:所有好的狀態,都是應該保持的;所有壞的狀態,都是可以改變的。這種自我效能感,即使本身毫無來由,卻能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要提升外在形象,首先就需要尋找善意的眼光,要找到那些能夠使你增強自信的「關鍵他人」。這並不是給你灌迷魂湯,讓你覺得現在還不錯,而是給你一個正向的視角,讓你始終相信現在的不足是可以解決的。同樣是胖,有些人會說你「肥得像豬」,有些人則會覺得「很有曲線」。很明顯,前者是惡意的,後者是善意的。而後者的善意,又不是那種「我就喜歡胖的」,或「不管你多胖我都會愛你」的放棄,而是屬於「你有你的特點,在我眼裡這就是你的優點」的正向視角。生活中你也常會看到這樣的例子。有些人善於鼓勵他人,因為他們能將客觀「特點」正向解讀成主觀上的「優點」。明明是腿粗屁股大,卻解讀成「腰臀比例好」「肌肉比例大證明基礎代謝高,利於減肥」。事實證明,這樣的正向激勵能避免沮喪和緊張帶來的暴食衝動,既是更健康的,也是更有效的。

第二,是幫助我們嚴格管理自己的「關鍵他人」 。很多人減肥,是因為在意身邊人的眼光。然而,如果別人覺得你胖了你就想減肥,那別人覺得你已經瘦下來了,你又會如何呢?原本的動力還存在嗎?這樣的做法,就好像是把行為的啟動按鈕放在別人手裡,讓開就開,讓關就關。雖然「在意他人的評價」也是極其強烈的行為動機,有其合理性,但是你要注意,別人對你的關注,不可能一直是緊繃的。你的預期是要減掉10斤體重,可你身邊的人不可能直到那時才注意到這一點。所以當你成功減掉3斤時,一定會得到很多稱讚,那這時,你是不是會調整自己的目標,覺得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呢?所以說,由於他人經常會中途改變對你的評價,你在最開始,就要找到能夠嚴格貫徹某個標準的「關鍵他人」。在減肥時,只有健身教練才具備這樣的專業性。他們會拿著你上一次檢查的身體指標報告,跟你的現狀和預算目標反應比對,告訴你什麼地方要加強,什麼地方要保持,什麼地方要調整。

當然,這樣的做法,如果換成是普通朋友,你可能只會覺得對方很「毒舌」,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這種人,古代叫「諍友」,也不是人人都消受得起的。不過現代人有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互助小組」,雙方約定好,只在特定事情上充當對方的「諍友」,比如讀書、健身、興趣活動等。這樣,就能做到嚴厲而不傷感情了。

TIPS:

小學問:我們都活在他人的眼光中,所謂自律,不是不計較他人的眼光,而是要找對「關鍵他人」。這就要求既要有正向反饋,又要嚴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