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別讓受害者心態害了你 > 2.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永久長不大的孩子 >

2.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永久長不大的孩子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孩子:

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不能讓他太辛苦太操勞;

一個天真幼稚的孩子,不能讓他太複雜太世故;

一個純淨善良的孩子,不能讓他看到成人世界裡太多的殘酷。

這是個堅強的孩子,正常情況下他是有相當的自愈能力的,但他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就像橡皮筋,拉出去,收回來,彈性限度內是不會出問題的。若是逾越了這個彈性範圍,拉出去,收不回來,這個孩子傷了,那麼你就病了。

這個孩子就住在你體內,他的狀態直接決定你的心態。

悅悅是個特別善良,非常樂觀,治癒能力特別強的姑娘,她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父母在老家西安。自從去年老爸查出心臟不好,她就變成了小飛人,每個月都要飛回老家陪伴父母,哪怕只有三天的時間。悅悅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心思細膩,父親的健康成了她生活中最大的事,平日裡看到或者聽到什麼治療心臟病的良方,她都要記下來及時叮囑老爸,還經常給老爸買各種有助於心臟健康的食物。

其實悅悅的工作本身也很忙。即便如此,她也要撐著,竭盡全力給父母最好的關愛。而且,老爸越是身體不好,她越有危機感,發誓一定要兩年內換套大房子,把父母從老家接過來,為了這事,悅悅沒少和男朋友吵架,直至最後分手。

最近,悅悅突然抑鬱了,她特別喜歡聽奶茶咖啡的《越長大越孤單》,每次都是邊聽邊哭,再後來她開始失眠,頭髮脫落得只剩下原來的三分之一。這下子悅悅才引起重視,心裡好怕,悅悅先是看了中醫,中醫也挺神的,一把脈就說她肝氣鬱結,氣血兩虧。悅悅說自己吃得挺好的,也注意運動。醫生告訴她,你心裡有事。這一句話戳中了悅悅的痛點。的確,自從老爸得病後,她頭上就像頂著千斤頂一樣,很沉重。其實悅悅一直是個被爸媽嬌慣的公主,從來沒擔當過這麼多事。獨生子女的責任感讓她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所以她一直不辭勞苦,有很多個週末,她明明已經很累了,不想動彈,可是一想到老爸曾經對她的好,就義無反顧地打飛的回到爸爸身邊。

醫生給悅悅開了些湯藥,建議悅悅去看心理醫生。悅悅本不想去,可是愛美的她為了盡快恢復先前的綠發如雲,才乖乖地走進了心理咨詢診所。

悅悅本想和咨詢師聊聊人長大後的事,誰知心理咨詢師對她說的竟然都是和「孩子」有關的事情,再三強調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拒絕長大的孩子。

後來,悅悅把自己的精力在老爸和內心那個孩子之間作了平衡性分配,生活輕鬆多了,心情也不焦慮了。那時候悅悅才知道,對父母是要盡孝,可是內心裡那個孩子也得照顧周到。

當我們長大後,慢慢地步入成人世界,學習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則,或忙於營生,或忙於愛護他人,長時間無暇顧及這個孩子,他過於勞累過於孤單,得不到應有的關照,他就起來鬧,他會和你這個大人打架。比如你說,你是大人了,該像大人一樣圓滑地生活。而他說,你還是孩子,你為什麼活得不像自己?比如你說,我要好好照顧親人。而他說,你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何以照顧他人?總之,這個孩子和你不停地爭吵,攪得你心湖漣漪陣陣,你就會感到成長的疼痛,有撕裂感。

如何照顧心裡的那個孩子呢?

首先,我們要承認那個孩子的存在。

漫畫家豐子愷說「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願做『老兒童』,讓別人去奇怪吧!」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子,他或許就是你小時候的樣子,也許你已經不認識他了,但他的的確確就生活在你的心裡。他有時會控制情緒,讓你做出些看起來「孩子氣」的事,在感動難過的時候流淚,讓你開心的時候開懷大笑,不會做違背內心真實情感的事。在魯迅先生筆下,三味書屋,阿長,閏土,是他的童年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總是被人認為有深刻的諷刺意義,然而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少年閏土》等文章中,魯迅先生一改往日犀利冷酷的筆鋒,轉而用溫柔細膩的手法描繪自己的童年,捕鳥,在園子裡玩耍,無不體現了魯迅先生的童心。

像魯迅先生這樣的民族魂尚且懷念、渴望、歌頌童年,何況我們呢?所以,不想長大是一種對美好的嚮往,不能作為一個人沒有責任感,一事無成的證據。

其次,不要逼那個孩子快快長大。

無憂無慮的童年通常是一個人最寶貴最懷念的回憶,很多80後、90後不想長大,喜歡裝萌扮嫩,熱衷於看動畫片,堅持晚婚晚育,被外界認為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這些看法,我認為不夠人性化。眾所周知,內心的成熟是需要一定時間磨礪的,斷斷不可「催熟」,而扮嫩裝萌也不可說他們是不成熟的。

當下的社會總是想充當年輕人的「催熟劑」,希望年輕人早一點接下上一代人的大旗,可是內心的成熟需要時間的打磨。若是一味地追求速成,那麼勢必會造成「先天不足」,影響發育。若是沒有建立良好的「三觀」,就讓他們承擔過多的責任,也許會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思想的成熟斷斷不可著急。

不想長大原是希望自己心中的那個小孩子能住得久一點,就像是一個愜意的午覺,陽光透過樹蔭灑在臉上,不希望被人打擾,只等慢慢從睡夢中醒來。既然總會醒的,何不多等一等呢?

最後,要給那個孩子足夠的溫暖與寵愛。

無論每個人多麼不想長大,畢竟時光不饒人,誰都知道,長大就意味著壓力與束縛,小時候的無憂無慮慢慢消失,頭上會有緊箍咒,肩上會有壓力。要記得抱抱他,溫暖他,切不可讓他過於勞累和委屈。想哭的時候讓他哭,累了的時候讓他歇歇,想野的時候就帶他撒歡,強脾氣上來的時候不妨放縱他一把。